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周紀二 顯王卅三年 孟子見梁惠王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0-9-26 12:05

孟子見梁惠王

這個故事在【孟子】上有記載

顯王三十三年乙酉、前336

周顯王33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宋太丘社亡。

宋國太丘縣的祭祀神壇倒塌。

鄒人孟軻見魏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裏而來,亦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曰:『善。』

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因為魏國把首都從安邑遷到了大梁,歷史上就把魏也稱作梁,把魏惠王稱作梁惠王。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推廣自己的仁政思想。梁惠王問孟子:『老先生,不遠千裏辛苦而來,你有讓我的國家得到利的好辦法嗎?』子回答說:『當君王的,怎麼一張嘴就說利呢?只需要講仁義就足夠了。假如君王問:「用什麼辦法讓我的國家得到利?」大臣們問:「有什麼手段能讓我的家族得到利?」士和百姓問:「用什麼法子能讓我得到利?」上級和下級都想方設法都想從對方那裏謀得財利而不顧及仁和義,這個國家就很危險了。人人都去追求仁義,情況就截然不同。從來沒有那個有仁心的人會忘掉他的親人,也沒有那個講道義的人會把他的君主置於腦後。君主只要講仁義就足夠了,為什麼一開口就要講到利呢?』梁惠王說:『先生說的有道理。』

初,孟子師子思,嘗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詐也。此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當初,孟子師從子思,曾請教師傅,教化百姓該從哪個方面先着手。子思說:『引導民眾,先追求利益。』孟子回答說:『賢者教化百姓,教育他們追求仁心和道義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教導他們先去追逐利益呢?』子思說:『本來,仁心和道義就是最大的利益。可是,上層人物都沒有仁心,胡作非為,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麼辦才對。上層人物不講道義,上行下效,百姓們就互相欺詐。這樣子,反倒成了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經】上說:「利益,是人們追求仁心和道義的最終結果,這樣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一步一步提高德行和修養。」這才是最大的利益。』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為知仁義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對梁王直以仁義而不及利者,所與言之人異故也。

司馬光說:子思和孟子的說法,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回事。只有仁義之人才會懂得追求到仁義才是才是最大的利益。不仁不義者永遠不會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孟子對梁惠王直言仁義而不講利益,是因為談話的對象不同而已。

儒家思想,就是人們常說的孔孟之道。孟子被人們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他的師太爺孔子。孟子授業於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姓孟名柯,之所以被尊為『亞聖』,是因為他對儒家思想作出的巨大貢獻。孔子談『仁』,孟子講『義』,孔子講『殺身成仁』,孟子講『捨生取義』。怎樣理解仁和義呢?可以把仁理解成體系和理論,把義理解成實踐和方法。孟子說:『仁者,人心也,義者,人路也。』仁,就是內在的德行和修養;義,就是外在的正確的行事法則。通俗的可以理解成心存惻隱就是仁,衝上去把這好事給幹了,勇於出手就是義。

孟子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孔子『仁』的思想發展到『仁政』,讓孔子的儒家思想進入到統治階級的腦海裏,成為一種治國理念。這是孟子對儒學的最大貢獻。孟子不僅雄辯,甚至於雄罵。罵齊宣王『率獸食人』,罵梁惠王『不仁』,更罵梁襄王『不似人君』。孟子,是挺立在荒原上的一棵參天大樹,鐵骨錚錚,傲視所有君王。讀【孟子】,養浩然正氣。

建議大家找來【孟子】讀一讀,感受一下其中的浩然正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