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周纪二 显王卅三年 孟子见梁惠王

资治通鉴白话文作者:金色轰炸机发布:金色轰炸机

2020-9-26 12:05

孟子见梁惠王

这个故事在《孟子》上有记载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前336

周显王33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宋太丘社亡。

宋国太丘县的祭祀神坛倒塌。

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

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因为魏国把首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历史上就把魏也称作梁,把魏惠王称作梁惠王。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推广自己的仁政思想。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不远千里辛苦而来,你有让我的国家得到利的好办法吗?”子回答说:“当君王的,怎么一张嘴就说利呢?只需要讲仁义就足够了。假如君王问:‘用什么办法让我的国家得到利?’大臣们问:‘有什么手段能让我的家族得到利?’士和百姓问:‘用什么法子能让我得到利?’上级和下级都想方设法都想从对方那里谋得财利而不顾及仁和义,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人人都去追求仁义,情况就截然不同。从来没有那个有仁心的人会忘掉他的亲人,也没有那个讲道义的人会把他的君主置于脑后。君主只要讲仁义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开口就要讲到利呢?”梁惠王说:“先生说的有道理。”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当初,孟子师从子思,曾请教师傅,教化百姓该从哪个方面先着手。子思说:“引导民众,先追求利益。”孟子回答说:“贤者教化百姓,教育他们追求仁心和道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教导他们先去追逐利益呢?”子思说:“本来,仁心和道义就是最大的利益。可是,上层人物都没有仁心,胡作非为,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才对。上层人物不讲道义,上行下效,百姓们就互相欺诈。这样子,反倒成了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上说:‘利益,是人们追求仁心和道义的最终结果,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一步一步提高德行和修养。’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司马光说:子思和孟子的说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回事。只有仁义之人才会懂得追求到仁义才是才是最大的利益。不仁不义者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孟子对梁惠王直言仁义而不讲利益,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而已。

儒家思想,就是人们常说的孔孟之道。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他的师太爷孔子。孟子授业于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姓孟名柯,之所以被尊为“亚圣”,是因为他对儒家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孔子谈“仁”,孟子讲“义”,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怎样理解仁和义呢?可以把仁理解成体系和理论,把义理解成实践和方法。孟子说:“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仁,就是内在的德行和修养;义,就是外在的正确的行事法则。通俗的可以理解成心存恻隐就是仁,冲上去把这好事给干了,勇于出手就是义。

孟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到“仁政”,让孔子的儒家思想进入到统治阶级的脑海里,成为一种治国理念。这是孟子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孟子不仅雄辩,甚至于雄骂。骂齐宣王“率兽食人”,骂梁惠王“不仁”,更骂梁襄王“不似人君”。孟子,是挺立在荒原上的一棵参天大树,铁骨铮铮,傲视所有君王。读《孟子》,养浩然正气。

建议大家找来《孟子》读一读,感受一下其中的浩然正气。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