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周紀二 顯王廿六年~廿八年 龐涓之死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0-9-26 12:03

顯王二十六年戊寅,前343年

周顯王26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王致伯於秦,諸侯皆賀秦。秦孝公使公子少官帥師會諸侯於逢澤以朝王。

周顯王封秦孝公趙渠梁為方伯即一方霸主,諸侯之長,相當於春秋五霸的地位,各諸侯國向秦國祝賀。秦孝公差遣兒子趙少官統帥大軍,與各諸侯會於逢澤,一同覲見周顯王。

春秋時,周天子冊封方伯,一般都是諸侯對王室做出貢獻才行,比如齊桓公領導尊王攘夷。晉文公抵抗楚國對中原的進犯等。秦穆公雖然打敗了晉國,雄起一時,但因為對王室無功,因此未能受到冊封。而如今,秦孝公對魏國打了幾場勝仗,也沒有對王室立下功勞,而周天子就冊封其為方伯。而秦孝公在受到冊封后,才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由此可以看出周天子的權威一步步在下降,『方伯』『霸主』的稱號也越來越不值錢了。

顯王二十八年庚辰,前341年

周顯王28年,公元前341年

魏龐涓伐韓。韓請救於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臏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陰許韓使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

魏國大將軍龐涓率領大軍全力攻擊韓國。韓昭侯請齊國出兵救援。齊威王田因齊召集大臣商議。齊威王說:『救是肯定要救,就看早點出兵好呢?還是晚些出兵好?』成侯鄒忌反對說:『乾脆別救!』大將田忌分析道:『如果不救,韓國很快就會滅國,土地和百姓併入魏國,對齊國不利,還是及時救援好。』孫臏說:『魏、韓兩國正打得熱火朝天,兩家軍隊正在勢頭上,還沒有哪一家精疲力竭。這時候出手救援,就等於替韓國承受魏國攻擊,回頭來還要聽從韓國調遣。況且,魏國志在滅韓,等韓國就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必然東向哀求齊國。這時候出兵救援,不但會和韓國結下更深厚的友誼,還可以更少承擔來自於魏國軍隊的攻擊。這樣一來,可以獲得更加豐厚的利益,還會得到更加尊貴的榮譽。』齊威王最後決定:『很好,就按孫先生說的執行。』於是,齊國暗地裏答應韓國使者,一定出兵相救,就打發使者回國復命去了。韓國依仗齊國就要出兵救援,鼓足精神,主動作戰,結果五戰五敗。韓國不得不再派使者懇求齊國,答應齊國發兵救援,韓國情願做齊國的附庸。

孫臏的主意,看起來有些『損』,但確實是齊國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作為齊國的大臣,自然要首先為齊國考慮。

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田盼將之,孫子為師,以救韓,直走魏都。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魏人大發兵,以太子申為將,以御齊師。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乃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二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於是令齊師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到斫木下,見白書,以火燭之。讀未畢,萬弩俱發,魏師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大破魏師,虜太子申。

時機成熟,齊國發兵。齊威王命田忌、田嬰、田盼為正副大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大軍徑直襲擊魏國東部重鎮大梁開封。龐涓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從韓國撤兵,折返魏國,馳援大梁。魏國盡發國內軍隊,以太子魏申為將軍,抵禦齊師。孫臏對田忌說:『趙、魏、韓三晉軍隊,剽悍而輕視齊國軍隊,一貫以為齊國軍隊膽小如鼠。善戰者就該因勢利導,巧妙利用這種傾向。【孫子兵法】上說:「急行軍一百裏去捕捉戰機,上將軍也會栽跟頭,急行軍五十裏,能跑到目的地的士兵最多也就一半兒。」咱們給他來個「減灶法」,誘敵深入,伺機消滅他們。』於是,齊軍進入魏地,第一天設十萬灶,第二天設五萬灶,到了第三天只設二萬灶。龐涓追行三天,大喜過望,高喊着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鼠輩,入魏地才三天,士卒逃亡就過半!』龐涓丟下步兵,率輕騎精銳,加速行軍,追擊齊軍。孫臏算計龐涓的行程,夜幕降臨時分應該趕到馬陵河南范縣。馬陵道路狹窄,又多險阻關隘,非常適合打伏擊。在馬陵道的盡頭,孫臏命士兵削去一棵大樹的皮,上面大書『龐涓死此樹下!』佈置齊軍善射者一萬餘人,持強弓硬弩,夾道而伏。約定天黑後,見大樹下有人舉火,便萬箭俱發。果然,龐涓天黑後追到馬陵道,見一棵大樹,樹幹雪白,其上隱約有字,命人舉火細看。還未讀完,齊軍伏兵萬箭俱發,魏軍大亂,人馬相踐,死傷不計其數。龐涓自知兵敗智窮,無力回天,遂拔刀自刎。死前感嘆:『沒想到,竟使豎子成名!』齊軍趁勝進攻,大敗魏軍,殺六萬餘人,盡滅魏軍精銳,俘虜魏國太子魏申。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田忌兩次引軍大敗魏軍,為齊國立下不朽戰功,聲名大振。成侯鄒忌特別嫉恨田忌,暗中指使人拿二百四十兩黃金上街算卦。那人大聲給算卦先生說:『我,是田忌的家人,我家將軍屢戰屢勝,為齊國立下蓋世奇功,現在想做一件大事,你算一算,看行不行?』等卦先生一出門,鄒忌就叫人把卦先生抓起來,準備誣陷田忌謀反。田忌自己說不清楚,也沒辦法證明自己清白。不得已,田忌率領家丁和部下,襲擊首府臨淄,打算活捉鄒忌,洗刷自己。首府城高池深,一時攻克不得,田忌只好帶領家人部下,逃向楚國。

馬陵之戰,前半部分孫臏用了十三年前圍魏救趙時桂陵之戰的老辦法,如法炮製,待魏軍筋疲力盡時,大軍徑直襲擊魏國東部重鎮大梁,迫使龐涓回撤。而後半部分則施減灶法誘敵深入,於馬陵道設伏,全殲魏軍主力並俘虜魏國太子申,置龐涓於死地。龐涓嫉賢妒能,用卑鄙手段陷害其同學孫臏,最終被孫臏反殺,可謂是天理昭昭,罪有應得。這兩仗也使得孫臏揚名天下,成為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位著名軍事家。

從此,魏國退出中原霸主地位,齊國攜兩戰之餘威,迅速成為中原霸主。歸根究底,問題的根源要從魏武侯算起。文侯團結趙、韓兩國,穩定中原,成功抗拒來自東齊西秦兩方面的巨大壓力。魏武侯改變三晉聯合的策略,不斷挑起與趙國、韓國之間的戰爭,客觀上給秦、齊兩國創造了攻擊魏國的機會。至魏惠王,情況更加糟糕,東齊西秦更加強大,秦國不斷東進。而短視的魏惠王不顧唇亡齒寒,一心想滅掉趙、韓兩國,獨霸中原。齊威王瞅准機會,一次圍魏救趙,一次圍魏救韓,桂陵、馬陵兩次乾淨利落的伏擊戰,徹底讓魏國跌進了萬丈深淵,一蹶不振。另外,齊國圍魏救趙時,韓國出兵幫忙;齊國圍魏救韓時,趙國出兵幫忙;西邊的秦國也沒有閒着,商鞅領兵多次襲擊魏國城鎮。魏國處於齊、秦、韓、趙東西南北輪番攻擊的漩渦中,四面受敵,焉有不敗之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