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導讀

周易白話文作者:今人·佚發布:一葉知秋

2020-9-19 17:15

在十三經中,【周易】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特殊的著作。它的內容可分為符號和文字兩個部分,符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六十四卦』,文字部分則由『經』、『傳』組成。『經』指記錄占卜情況的卦辭和爻辭。『傳』指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的文章,有【彖辭】上、下,【象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共七種十篇,又稱『十翼』。符號和卦辭、爻辭,是【周易】最基本的內容,『十翼』則是後人對卦爻辭所作的發揮和闡述,有些解釋並不能準確地體現卦辭和爻辭的原意,而具有比較明顯的儒家思想傾向。

根據傳統的說法,【周易】的作者與伏羲和周文王有關。【繫辭】下篇提到,伏羲始作八卦,六十四卦的內容,又與文王被商紂王囚禁的事件有關。而【史記】更說『文王演【易】』,又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說卦】、【文言】』。其實從書中所反映的實際情況來看,並非如此。從【周易】本身和【左傳】、【國語】等在記述春秋時人運用【周易】占筮的記載以及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這些情況來看,【周易】的卦、爻辭,即『經』的部分,大約從西周中後期開始形成,其作者不是某一個人,到了春秋時期,【周易】基本上具備了今天所見的面目。

而『十翼』的作者,也並非是傳說中的孔子。根據『十翼』的各篇內容分析,【繫辭】、【文言】約作於戰國中期,【彖辭】和【象辭】約作於戰國的後期,【說卦】、【序卦】和【雜卦】具體創作年代不明,但在西漢初年已有運用的實例,那麼,其創作也當不晚於這一時期。

【周易】一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如解釋『周』主要有兩種:

〔1〕【周易正義】孔穎達【論三代易名】引鄭玄【易論】:『【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也。』姚配中【周易姚氏學】:『周密也,遍也,言【易】周普,所謂周流六虛者也。【繫辭】云:「【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又云:「知周乎萬物。」又云:「周流六虛。」蓋【易】之為書,始終本末,上下四旁,無所不周,故云周也。』

〔2〕周為周代說。【周易正義】孔穎達【論三代易名】:『【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毛詩】云「周原膴膴」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里,周德未興,故題周別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之【周易】。其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故【易緯】云「因代以題周」是也。』朱熹【周易本義·周易上經】註:『周,代名也。【易】,書名也。』

按【左傳】昭公二年:『韓宣子來聘,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見韓宣子來魯國聘問時,只有【易象】,即只有【易】卜卦爻辭,還沒有『十翼』,他把【易象】與【魯春秋】都稱為【周禮】,這個周當然是代名,所以【周易】之周是代名,孔穎達和朱熹的話是正確的。至於周遍的說法,姚配中引【繫辭】的話是後起之話,在【易象》裡還沒有,不能用來解釋『周』字。

至於『易』的解釋就更多了。有的說是由蜥蜴的善變而取其名為『易』,有的說『易』是『日』『月』二字的組合,有的說『易』就是指變易的意思,還有的說『易』既有『變易』的意思,也有『簡易』、『不易』的意思,更有人以為『易』字是『覡』字的借用字,或說『易』就是當時占卜的名稱。在【周禮】和【禮記】中,分別對當時主持占卜的情況有所記載,根據這些記載,『易』是一種主持占卜的官職的名稱,而將這類官員取名為『易』,又是用其『變易』之意。在對【周易】本來面目尚未完全弄清之前,也許這就算是一個比較穩妥而能得到公認的解釋。

【周易】的『經』、『傳』,到戰國時期已基本完備了。在此後流傳過程中,它主要是作為儒家學派的著作,但其他的思想學派也把它作為發揮本學派思想的根據,如道家、陰陽家、甚至後來的佛教也很重視它。這樣,【周易】的流傳就具有與其他儒家經典不同的地方。據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就因為考慮到【易】是占卜之書,所以沒有把它禁毀。西漢初期,【易】的傳播也不僅僅局限於儒家學者,陰陽家、黃老學派的學者都把它作為自己的理論根據。就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詩】、【書】、【禮】、【易】、【春秋】『法定』為『五經』之後,其他學派的學制也仍有研習【易】的。不過,隨着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日益深廣,歷代對【周易】的解說及其運用,畢竟也以儒家學派為最重要,而【周易】在儒家學派各部經書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西漢時,【五經】的排列以作為德教的內容先後為次序,【周易】居【禮】之後,【春秋】之前,這是根據經書的難易程度來區分的。

西漢以後,【周易】一下躍居【五經】之首,這是根據經書在封建社會統治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和寫作的先後來區分的。此後【五經】又逐漸擴大為【七經】、【九經】、【十一經】、【十二經】、【十三經】,【周易】列居首位的地位再也沒有改變過。

【周易】六十四卦,由【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個經卦演化而成,分上下兩部分。上經從【乾】到【離】,共三十個;下經從【咸】到【未濟】,共三十四個。每卦由卦辭、爻辭兩部分組成,加上解說卦、爻辭的【彖辭】、【象辭】,【乾】、【坤】二卦又有【文言】,假託孔子之名,對二卦的大義和卦、爻辭分別作出解說。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共計四百五十條,都是當時占筮吉凶的記錄。根據其表現形式,大致上可以分成五種類型。

〔1〕純粹用來確定吉凶的文辭。如【乾】卦『元亨,利貞』。

〔2〕單純敘事而不對吉凶作出判斷的。如【坤】卦『初六』的『履霜,堅冰至』。

〔3〕先敘事而後確定吉凶的。如【乾】卦『九三』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4〕先定吉凶後敘事的。如【小畜】的『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5〕在一卦或一爻中兼及數事,以占筮的先後為序,敘事、定吉凶。如【復】卦的『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這些不同形式的卦爻辭,其涉及的內容也相當廣泛,有戰爭、祭祀、生產、婚姻、行旅、打獵等等當時人類社會的生活情況,也涉及到當時發生的氣候變化、天象情況、自然災害等等。如果撇開占筮的結果不談,單是這些內容,就足以為我們今天了解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了。要弄清占筮吉凶的文辭的實際意義,對後人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有些文辭的意義比較明白,如各卦出現較多的『利涉大川』,從中可見當時人對渡河的重視。但也有些文辭,由於缺乏對當時社會的詳細了解,以及對占筮的具體背景不甚明了,所以頗費猜測。這也是後人在解釋卦、爻辭時產生不同學派、不同方法之間爭論的原因之一。

六十四卦從八個經卦演化而成,所以弄清八個經卦的獨立和相互聯繫的意義,就可以對六十四卦之間的意義也有個大致的了解。根據後人在【說卦】中的解釋,八個經卦分別代表不同事物,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乾】為天,【坤】為地,這兩個卦又分別代表陽和陰,是八個經卦乃至六十四卦的統領之卦。其餘六卦,用以象徵天氣節令,就是【震】為雷,初春,催動萬物;【巽】為風,仲春,吹暖萬物;【艮】為止,秋,萬物停止生長;【兌】為喜悅,深秋,萬物成熟。如果用以象徵人類社會,【乾】、【坤】分別為父母,其餘六卦中【震】、【坎】、【艮】分別為長男、中男、少男,【巽】、【離】、【兌】分別為長女、中女、少女。從這些基本的意義中可以看出,八個經卦中各分陰陽,陰陽中各有先後、主從之分,反映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也正是在這些基本的意義中,體現了【周易】樸素的哲理。六十四卦由此而重疊複合,循環變化,始終沒有脫離這一框架。

對六十四卦的解說,自戰國、秦、漢以來出現了不同的方法和觀點,隨着後世對【周易】的內容和意義的重視,解說的方法不斷增多,各種觀點也層出不窮,但歸結起來,最主要的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象數入手認識,再是揭示其義理。以象數入手的解說方法,可從附在卦爻辭之後的【彖辭】、【象辭】中看出,揭示義理的方法,在【繫辭】、【說卦】、【文言】中得到體現,前者重視形式,後者講究內容。其實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一部【周易】,集中了先秦時期以儒家代表的思想,反映了當時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富有哲理的認識,它至少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進步觀念:

〔1〕觀物取象;

〔2〕萬物交感;

〔3〕發展變化。

【周易】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中,抽取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作為事物生成發展變化的本原,構成互相聯繫而又互相對立的關係,如天與地,雷和風,水與火,山與澤,有的相關,有的對立,有的在對立中又相關。這些基本的物質,又導致萬物的生成,對形成整個世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不能不說是【周易】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後世的學者對發展【周易】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持『象數說』的一派,自西漢的孟喜到京房、焦贛,再到宋代的陳摶、邵雍,窮極造化,逐漸精深。持『義理說』的一派,自魏晉時的王弼,而到宋代的胡瑗、程頤、朱熹、李光、楊萬里等人,或融入老、莊思想,或闡明儒家大義,或兼證史實,以致一部【周易】,變得『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可見,【周易】之所以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有如此之大的聯繫,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與其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合理性、以及特殊的結構形式是分不開的。儘管後來的一些解說不免牽強附會之處,但它們也未嘗不是根據【周易】而構築的另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思想體系。對此,朱熹曾經說過【易】真是難讀,這大概是因為【易】原本就是占卜之書的緣故吧,但如今卻要從中發揮出學問道德,所以這就成為另外一回事了。如今的人不知道過去的人作【易】的原因,卻要解說它的道理,這樣的話說得再好,也是與【易】的原意不相符合的。以此來看,要讀懂【周易】,還是應當首先了解它的本來意義為好。

本書的白話翻譯和簡略的注釋,大致上就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為了做到這點,基本上採取了直譯的方法,只是在文句的疏通方面稍作潤色。對於其中所涉及的思想方面的情況,不作太多的說明。由於【周易】的文字簡略,不少占筮之辭的具體背景已不可能了解清楚,再加上歷代注【易】、說【易】的著作如汗牛充棟,各家解說不一,在譯註過程中亦難免受其影響,因此,譯註的難度較大,失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在此點上還請讀者不吝指正為幸。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