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簫乞吳市 專諸進炙刺王僚 (5)

東周列國志作者:馮夢龍發布:福哥

2020-8-26 02:16

專諸痛哭一場,收拾殯殮,葬於西門之外。謂其妻曰:『吾受公子大恩,所以不敢盡死者,為老母也。今老母已亡,吾將赴公子之急。我死,汝母子必蒙公子恩眷,勿為我牽掛。』

言畢,來見姬光,言母死之事。光十分不過意,安慰了一番。良久,然後復論及王僚之事。專諸曰:『公子盍設享以來吳王?王若肯來,事八九濟矣。』

光乃入見王僚曰:『有庖人從太湖來,新學炙魚,味甚鮮美,異於他炙。請王辱臨下舍而嘗之!』

王僚好的是魚炙,遂欣然許諾:『來日當過王兄府上,不必過費。』

光是夜預伏甲士於窟室之中,再命伍員暗約死士百人,在外接應。於是大張飲具。

次早,復請王僚。僚入宮,告其母曰:『公子光具酒相延,得無有他謀乎?』

母曰:『光心氣怏怏,常有愧恨之色,此番相請,諒無好意,何不辭之?』

僚曰:『辭則生隙;若嚴為之備,又何懼哉!』

於是被獏猊①之甲三重,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僚駕及門,光迎入拜見。既入席安坐,光侍坐於傍。僚之親戚近信,布滿堂階。侍席力士百人,皆操長戟,帶利刀,不離王之左右。

①獏猊:獅皮。三重:三人。

庖人獻饌,皆從庭下搜簡①更衣,然後漆行而前,十餘力士握劍夾之以進。庖人置饌,不敢仰視,復膝行而出。光獻觴致敬,忽作跛足,偽為痛苦之狀,乃前奏曰:『光足疾舉發,痛徹心髓,必用大帛纏緊,其痛方止。幸王寬坐須叟,容裹足便出。』

①簡:檢查。

僚曰:『王兄請自方便。』

光一步一躓,入內潛進窟室中去了。少頃,專諸告進魚炙,搜簡如前。誰知這口魚腸短劍,已暗藏於魚腹之中。力士挾專諸膝行至於王前,用手擘魚以進,忽地抽出匕首,徑椎王僚之胸。手勢去得十分之重,直貫三層堅甲,透出背脊。王僚大叫一聲,登時氣絕。侍衛力士,一擁齊上,刀戟並舉,將專諸剁做肉泥,堂中大亂。姬光在窟室中知已成事,乃縱甲士殺出,兩下交斗。這一邊知專諸得手,威加十倍,那一邊見王僚已亡,勢減三分。僚眾一半被殺,一半奔逃,其所設軍衛,俱被伍員引眾殺散。

奉姬光升車入朝,聚集群臣,將王僚背約自立之罪,宣布國人明白:『今日非光貪位,實乃王僚之不義也。光權攝大位,待季子返國,仍當奉之。』

乃收拾王僚屍首,殯殮如禮。又厚葬專諸,封其子專毅為上卿。封伍員對行人之職,待以客禮而不臣。市吏被離舉薦伍員有功,亦升大夫之職。散財發粟,以賑窮民,國人安之。姬光心念慶忌在外,使善走者覘其歸期。姬光自率大兵,屯於江上以待之。慶忌中途聞變,即馳去。姬光乘駟馬追之,慶忌棄車而走,其行如飛,馬不能及。光命集矢射之。慶忌挽手接矢,無一中者。姬光知慶忌必不可得,乃誡西鄙嚴為之備,遂還吳國。又數日,季札自晉歸,知王僚已死,徑往其墓,舉哀成服。姬光親詣墓所,以位讓之,曰:『此祖父諸叔之意也。』

季札曰:『汝求而得之,又何讓為?苟國無廢祀,民無廢主,能立者即吾君矣。』

光不能強,乃即吳王之位,自號為闔閭。季札退守臣位。此周敬王五年事也。札恥爭國之事,老於延陵,終身不入吳國,不與吳事。時人高之。及季札之死,葬於延陵,孔子親題其碑曰:『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史臣有贊云:

貪夫殉利,簞豆見色。【春秋】爭弒,不顧骨肉。孰如季子,始終讓國,堪愧僚光,無慚泰伯。

宋儒又論季札辭國生亂,為賢名之玷。有詩云:

只因一讓啟群爭,辜負前人次及情。

若使延陵成父志,蘇台麋鹿豈縱橫?

且說掩余、燭庸困在潛城,日久救兵不至,正在躊躇脫身之計。忽聞姬光弒主奪位,二人放聲大哭,商議道:『光既行弒奪之事,必不相容。欲要投奔楚國,又恐楚不相信。正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如何是好?』

燭庸曰:『目今困守於此,終無了期。且乘夜從僻路逃奔小國,以圖後舉。』

掩余曰:『楚兵前後圍裹,如飛鳥入籠,焉能自脫?』

燭庸曰:『吾有一計,傳令兩寨將士,詐稱來日欲與楚兵交鋒,至夜半,與兄微服密走,楚兵不疑。』

掩余然其言。兩寨將士秣馬蓐食,專候軍令布陣。掩余與燭庸同心腹數人,扮作哨馬小軍,逃出本營。掩余投奔徐國,燭庸投奔鍾吾。及天明,兩寨皆不見其主將,士卒混亂,各搶船隻奔歸吳國。所棄甲兵無數,皆被郤宛水軍所獲。諸將欲乘吳之亂,遂伐吳國。郤宛曰:『彼乘我喪非義,吾奈何效之?』

乃與沈尹戍一同班師,獻吳俘。楚昭王以郤宛有功,以所獲甲兵之半賜之,每事諮訪,甚加敬禮。費無極忌之益深,乃生一計,欲害郤宛。畢竟費無極用何計策,且看下回分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