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嘗黿構逆 陳靈公袒服戲朝 (2)

東周列國志作者:馮夢龍發布:福哥

2020-8-26 02:16

公子宋乃陰聚家眾,乘靈公秋祭齋宿,用重賂結其左右,夜半潛入齋宮,以土囊①壓靈公而殺之,託言『中魘②暴死』。歸生知其事而不敢言。按孔子作【春秋】,書:『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釋公子宋而罪歸生,以其身爲執政,懼譖從逆,所謂『任重者,責亦重』也。聖人書法,垂戒人臣,可不畏哉!

①土囊:土袋。

②魘:夢魘。夢中因壓胸而驚死。

次日,歸生與公子宋共議,欲奉公子去疾爲君。去疾大驚,辭曰:『先君尚有八子,若立賢,則去疾無德可稱;若立長,則有公子堅在。去疾有死,不敢越也。』

於是逆公子堅即位,是爲襄公。總計穆公共有子十三人:靈公夷被弒,襄公堅嗣立,以下尚有十一子,曰公子去疾字子良,曰公子喜字子罕,曰公子騑字子駟,曰公子發字子國,曰公子嘉字子孔,曰公子偃字子游,曰公子舒字子印;又有公子豐,公子羽,公子然,公子志。襄公忌諸弟黨盛,恐他日生變,私與公子去疾商議,欲獨留去疾,而盡逐其諸弟。去疾曰:『先君夢蘭而生,卜曰:「是必昌姬氏之宗。」夫兄弟爲公族,譬如枝葉盛茂,本是以榮。若剪枝去葉,本根俱露,枯槁可立而待矣。君能容之,固所願也。若不能容,吾將同行,豈忍獨留於此,異日何面目見先君於地下乎?』

襄公感悟。乃拜其弟十一人皆爲大夫,並知①鄭政。公子宋遣使求成於晉,以求安其國。此周定王二年事也。①知:主持。

明年,爲鄭襄西元年,楚莊王使公子嬰齊爲將,率師伐鄭,問曰:『何故弒君?』

晉使荀林父救之,楚遂移兵伐陳。鄭襄公從晉成公盟於黑壤。

周定王三年,晉上卿趙盾卒。卻缺代爲中軍元帥,聞陳與楚平②,乃言於成公,使荀林父從成公率宋、衛、鄭、曹四國伐陳。晉成公於中途病薨,乃班師。立世子孺爲君,是爲景公。②平:媾和。

是年,楚莊王親統大軍,復伐鄭師於柳棼。晉卻缺率師救之,襲敗楚師。鄭人皆喜,公子去疾獨有憂色。襄公怪而問之。去疾對曰:『晉之敗楚,偶也。楚將泄怒於鄭,晉可長恃乎?行見楚兵之在郊①矣!』

①郊:都邑之郊外。

②斫:大鋤。砍、挖。

明年,楚莊王復伐鄭,屯兵於穎水之北。適公子歸生病卒,公子去疾追治嘗黿之事,弒公子宋,暴其屍於朝,斫②子家之棺而逐其族。遣使謝楚王曰:『寡人有逆臣歸生與宋,今俱伏誅。寡君願因陳侯而受歃於上國。』

莊王許之。遂欲合陳、鄭同盟於辰陵之地,遣使約會陳侯。使者自陳還,言:『陳侯爲大夫夏征舒所弒,國內大亂。』

有詩爲證:

周室東遷世亂離,紛紛篡弒歲無虛。

妖星入斗征三國,又報陳侯遇夏舒。

話說陳靈公諱平國,乃陳共公朔之子,在周頃王六年嗣位。爲人輕佻惰慢,絕無威儀。且又耽於酒色,逐於遊戲。國家政務,全然不理。寵著兩位大夫,一個姓孔名寧,一個姓儀名行父,都是酒色隊裡打鑼鼓的。一君二臣,志同氣合,語言戲褻,各無顧忌。其時朝中有個賢臣,姓泄名冶,是個忠良正直之輩,遇事敢言,陳侯君臣,甚畏憚之。又有個大夫夏御叔,其父公子少西,乃是陳定公之子。少西字子夏,故御叔以夏爲字,又曰少西氏,世爲陳國司馬之宮,食采於株林。

御叔娶鄭穆公之女爲妻,謂之夏姬。那夏姬生得蛾眉鳳眼,杏臉桃腮,有驪姬、息媯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見者無不消魂喪魄,顛之倒之。更有一樁奇事:十五歲時,夢見一偉丈夫,星冠羽服,自稱上界天仙,與之交合,教以吸精異氣之法。與人交接,曲盡其歡,就中采陽補陰,卻老還少,名爲『素女采戰之術』。在國未嫁,先與鄭靈公庶兄公子蠻,兄妹私通,不勾三年,子蠻夭①,死。後嫁於夏御叔爲內子,生下一男,名曰征舒。征舒字子南,年十二歲上,御叔病亡。夏姬因有外交,留征舒於城內,從師習學,自家退居株林。孔寧儀行父,向與御叔同朝相善,曾窺見夏姬之色,各有窺誘之意。夏姬有侍女荷華,伶俐風騷,慣與主母做腳攬主顧。孔寧一日與征舒射獵郊外,因送征舒至於株林,留宿其家。孔寧費一片心機,先勾搭上了荷華,贈以簪珥,求薦於主母,遂得人馬,竊穿其錦襠以出,誇示於儀行父。行父慕之,亦以厚幣交結荷華,求其通款。

①夭:夭折。

夏姬平日窺見儀行父身材長大,鼻準豐隆,也有其心。遂遣荷華約他私會。儀行父廣求助戰奇藥,以媚夏姬,夏姬愛之,倍於孔寧。儀行父謂夏姬曰:『孔大夫有錦襠之賜,今既蒙垂盼,亦欲乞一物爲表記,以見均愛。』

夏姬笑曰:『錦襠彼自竊去,非妾所贈也。』

因附耳曰:『雖在同床,豈無厚薄?』

乃自解所穿碧羅裙爲贈。儀行父大悅。自此行父往來甚密,孔寧不免稍疏矣。有古詩爲證:

鄭風何其淫?桓武化已渺。

士女競私奔,里巷失昏曉。

仲子牆欲逾,子充性偏狡。

東門憶茹藘,野外生蔓草。

搴裳望匪遙,駕車去何杳?

青衿縈我心,瓊琚破人老。

風雨雞鳴時,相會密以巧。

揚水流束薪,讒言莫相攪!

習氣多感人,安能自美好?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