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四十四回 信妾言皇后被廢 叢敵怨節使遭戕  之三

唐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5:03

蘇祿鬻馬安西,傳公主教,齎給都護杜暹,暹怒叱道:『阿史那女,敢宣教麼?』喝左右笞責來使,把他逐出。蘇祿引為大辱,遂陰結吐蕃,誘令入寇。於是吐蕃贊普,復與蘇祿合兵,入攻安西。都護杜暹,已入為同平章事,副都護趙頤貞,攝行大都護事,開城出走,擊卻虜兵。蘇祿以行軍失利,且聞暹已入相,無可報怨,隨即退還。吐蕃贊普也收兵自歸。

王君㚟欲報父仇,亟率精騎數千人,馳赴肅州,邀擊贊普,那知贊普早已遠去,空費了一番跋涉,免不得神喪氣沮,怏怏而回。還次甘州南鞏筆驛,總道是太平無忌,毫不設備,偏來了瀚海州司馬護輸等,突入驛館,來殺君㚟,君㚟猝不及防,竟被刺死,舁屍而去。及部眾聞變往追,才將遺屍奪還。

看官道君㚟何故被刺?原來涼州附近,有回紇、契苾、思結、渾四部番民,雜居成族。回紇部長承宗,受職瀚海都督,契苾部長承明,受職賀蘭都督,思結部長歸國,受職盧山都督,渾部長大得,受職皋蘭都督。至君㚟為河隴節度,四都督恥受節制,屢與君㚟齟齬。君㚟竟奏白玄宗,說他共蓄叛謀。玄宗方信任君㚟,立命將四都督流徙嶺南。瀚海司馬護輸等,本是承宗舊部,因欲為承宗復怨,乃刺死君㚟。

玄宗聞報,很是痛惜,特贈荊州大都督,飭地方官護喪還葬,且詔令張說撰墓志銘,御書鐫碑。說曾料他有勇無謀,未知碑文上如何說法?可惜此文失考,我未曾見。再命右金吾衛大將軍信安王褘,系太宗子,吳王恪孫。為朔方節度使,另調朔方節度使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互相援應,共備吐蕃。嵩引刑部員外郎裴寬為判官,與君㚟判官牛仙客,同掌軍政。又奏調建康軍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修築故城。板干甫立,吐蕃兵猝至,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守珪故示鎮定,竟在城上置酒作樂,談笑自如。虜疑有他計,立刻引退。

那時守珪恰縱兵奮擊,斬虜首至數百級,餘眾俱抱頭竄去。守珪遂修復城市,招撫流離,瓜州復成巨鎮,有制以瓜州為都督府,即授守珪為都督。蕭嵩復縱反間計,偽說與吐蕃將悉諾邏通謀,吐蕃贊普棄隸縮贊,信為實情,誘殺悉諾邏。悉諾邏為吐蕃名將,被殺後軍士懈體,吐蕃因此漸衰。後來嵩任河西節度使,與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大破吐蕃兵於渴波谷,進拔大莫門城。左金吾將軍杜賓客,又在祈連城下,擊敗吐蕃兵,擒住虜將。瓜州都督張守珪,暨沙州刺史賈師順,復破吐蕃大同軍。

信安王褘,亦乘勢克復石堡城,城當河右要衝,四面懸崖,非常險固,前為吐蕃陷沒,留兵據守,屢擾河西,經褘出兵規復,分屯要害,拓地千里,令虜不得前,河隴遂安。玄宗聞捷大喜,改稱石堡城為振武軍。吐蕃屢敗生畏,乃奉表謝罪,乞累世和親。玄宗意尚未許,適陝王嗣昇,改名為浚,徙封忠王,嗣昇即肅宗見上文。兼河北道行軍元帥,開府置官。僚屬皇甫惟明,入白他事,因奏言與吐蕃和親,足息邊患,玄宗乃命惟明與內侍張元方,出使吐蕃,並賜書金城公主,諭令傾城內附。棄隸縮贊厚待唐使,且遣使悉臘,隨惟明等入朝,奉上誓表,且貢方物。金城公主又請給【毛詩】、【春秋】、【禮記】正字,玄宗亦准令頒給,並與吐蕃劃境定界,以赤嶺為兩國分域,立碑證信。時已在開元二十一年了。小子有詩嘆道:

自古外交無善策,議和議戰兩無成。

許婚雖是羈魔術,何竟華夷作舅甥?

吐蕃款附,又發兵討奚契丹,欲知行軍詳情,俟至下回續敘。


【後評】

武則天后,又有武惠妃,則天害死王皇后,惠妃亦譖死王皇后,吾不知王武何仇,累遭殘噬若此?玄宗親見武后遺毒,且手定宮闕,誅死諸武,乃獨戀戀於一武攸止遺女,聽信讒言,甘忘結髮,色之害人大矣哉!抑有可怪者,高宗好色而喜功,玄宗以孫繩祖,殆亦與高宗相似,河隴連兵,日久不已,虜既有心求和,正可因勢利導,罷兵息民。

張說進諫,可從不從,王君㚟貪功希寵,反誤信之,君㚟自誤而殺身,玄宗被誤而妨國。厥後賴有二三良將,屢次卻虜,而虜眾始不敢前,然勞師費餉,已不知凡幾矣。況虜終未滅,仍與修和,是何若早從說言之為愈乎?至若高宗初政有永徽,玄宗初政有開元,高宗信許敬宗言而封泰山,玄宗亦信張說言而封泰山,兩兩相對,祖孫從同,無惑乎其有初鮮終也。史家嘗稱玄宗為英武,其然豈其然乎?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