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盡職歸天  之二

唐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5:03

原來吐蕃自欽陵為相,威行四方,欽陵居中秉政,子弟出握兵權,內外相維,強盛了二十餘年。回應二十八回。武氏臨朝,曾屢次發兵往討,迄無成功。惟長壽元年,由西州都督唐休璟,及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等,破吐蕃兵,奪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發兵駐守。欽陵又常入寇,與守兵相爭,互有勝負。萬歲通天元年,又遣使求和,請罷安西四鎮戍兵,並乞分突厥十姓地。當由武氏派通泉尉郭元振,與議和約。元振索還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方得與突厥五姓相易。欽陵不從,彼此相持不決,幾成懸案。會吐蕃贊普器弩悉弄,年已濅長,因患欽陵擅權,密與大臣論岩等,謀除欽陵。可巧欽陵外出,器弩悉弄託詞遊獵,號召兵士,掩捕欽陵親黨,得二千餘人,一併殺死。又遣使召還欽陵兄弟,欽陵聞變,抗命不受。器弩悉弄自引兵往討,欽陵兵潰自殺。欽陵弟贊婆,素守東方,欽陵子弓仁,曾統轄吐谷渾七千餘帳,至是同來款塞,情願投誠。既得中使禮迎,遂歡天喜地的入朝晉謁。武氏面授贊婆為輔國大將軍,兼歸德郡王,弓仁為左羽林大將軍,兼安國公,皆賜鐵券。贊婆願為中國戍邊,乃更授右衛大將軍,令即率部眾戍河源谷。才經年余,贊婆病死,追贈安西大都護,另遣御史大夫魏元忠,為隴右諸軍大總管,率同隴右大使唐休璟,嚴備吐蕃。適值吐蕃將麴莽布支,入寇涼州,休璟邀擊洪源谷,披甲陷陣,六戰皆克,斬首二千級,莽布支遁去,休璟凱旋。

還有一種可喜的事情,也是同時奏報。先是契丹降將李楷固駱務整,由狄仁傑解送東都,廷臣以連番出兵,將士多為二人所傷,擬處置極刑,以慰冤魂。武氏卻也躊躇,命將二人系獄待決。應前回。會召仁傑還朝,問及二人處置。仁傑奏道:『楷固務整,驍勇絕倫,他能為契丹盡力,也必能為我效忠,但請加恩撫馭,不患不轉為我用。』

武氏乃命將二人赦罪。仁傑復請給官階,因再加楷固為左玉鈐衛大將軍,務整為右武威衛大將軍,令出剿契丹餘黨。二將同往朔漠,捕得餘黨多人,還都獻俘。武氏受俘含樞殿,改元久視,擢兩人為大將軍,且封楷固為燕國公,賜姓武氏。大集群臣,入殿賜宴。武氏親舉觴賜仁傑道:『事出卿力,卿可盡此一觴。』

仁傑受飲畢,且奏道:『這是陛下威靈,將帥盡力,臣有何功可言?』

武氏嘉他謙讓,欲加厚賜,仁傑固辭,才算罷議。吐蕃契丹事,皆隨突厥事帶敘,此即屬辭比事之法。

但是仁傑入相,也非全出武氏明鑑,追溯由來,實是納言婁師德所薦引,仁傑未曾知曉。自與師德同列朝班,嘗擠令出外,因此師德出討契丹,事平歸來,見前回。即外調為隴右諸軍大使,管領屯田事宜,繼復調任并州長史,兼天兵道大總管。仁傑有時入商政務,武氏頗稱師德知人,仁傑獨奏道:『臣嘗與他同僚,未嘗聞他知人呢。』賢如狄梁公,尚不能無私意。

武氏微笑道:『朕得用卿,實由師德推薦。師德能薦卿,難道不得為知人麼?』

仁傑不覺懷慚,及退,語同列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今日才得知覺,未免愧對婁公呢。』

嗣是仁傑記在心中,仍欲引與共事。偏師德年已七十,竟病歿會州。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生平與人無爭,遇事輒讓。嘗因弟出守代州,教他耐事,弟謂:『遇人唾面,由自己舐干,總好算是忍耐。』

師德道:『唾面須待自干,若必欲拭淨,尚是違拂人意呢。』

時人聞言,皆服他器量。師德自高宗上元初年間,入任監察御史,至武氏聖歷二年乃歿,相距幾三十年,這三十年間,大獄屢興,羅織不絕,獨師德與世無忤,從未殃及。出為將,入為相,以功名終身,這就是他器宇深沈的好處。唾面自乾之言,正適用於當日,否則亦未免有誤。

相傳袁天綱子客師,傳習父業,相術亦多奇中。嘗與友渡江,登舟後,偏視舟中諸人,鼻下皆有黑氣,擬挈友返岸,忽見一偉丈夫神色高朗,負擔前來,便即登船,因私語同伴道:『貴人在此,我輩可無憂了。』

及舟至中流,風濤迭起,終得達岸。客師問偉丈夫姓名,答稱『婁師德』三字。這時候的婁師德,尚未貴顯,客師已目為貴人,照此看來,人生安危,關係命相,亦未可知。述及軼聞,無非因師德為當時賢相,故不憚煩詞。

師德死後,得追贈幽州都督,予諡曰貞,這且按下。

且說武氏愈老愈淫,逐日召幸二張,尚嫌未足,乃更廣選美少年,入內供奉,創設控鶴監丞主簿等官,位置私人,另擇才人學士,作為陪選,掩人耳目。於是用司衛卿張易之為控鶴監,銀青光祿大夫張昌宗,左台中丞吉頊,殿中監田歸道,夏官尚書李迥秀,鳳閣舍人薛稷,正諫大夫員半千,均為控鶴監內供奉。半千奏言:『古無此官,且所聚多輕薄士,不如撤消。』

看官!你想這武氏正愛他輕薄,肯信他的說話麼?當下將他調出,令為水部郎中。武氏除視朝聽政外,日夕與這班供奉官,飲博為樂。易之昌宗,更仗着武氏寵幸,謔浪笑敖,無所不至。太平公主及駙馬武攸暨,亦混作一淘兒,混情嬉戲。武氏且召入太子相王,也教他脫略形跡,相聚為歡。嗣又替他想出一法,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張易之昌宗等,訂一盟約,誓不相負,並祭告天地明堂,把誓文鐫入鐵券,留藏史館。嗣是彼此莫逆,越鬧得一塌糊塗。

還有一個上官婉兒,系故西台侍郎上官儀孫女,儀被誣死,家族籍沒。見前文。婉兒生未及期,與母鄭氏同沒入掖庭。及年至二七,妖冶艷麗,獨出冠時,更且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所作文藝,下筆千言,好似平日構成,不假思索,因此才名大噪。唐宮中何多尤物·武氏召她入見,當面命題試文。婉兒一揮即就,呈將上去。經武氏瞧了一周,果然是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喜那書法秀媚,格仿簪花,不由的極口稱許,因即留住左右,命掌詔命。自萬歲通天以後,所下制誥,多出婉兒手筆。武氏倚為心腹,甚至與昌宗交歡,世不避忌。婉兒情竇初開,免不得被他引動,更兼昌宗姿容秀美,尤覺得慾火難熬,一日,與昌宗私相調謔,被武氏瞧着,竟拔取金刀,插入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