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二十九回 裴總管出師屢捷 唐高宗得病告終  之二

唐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佈:福哥

2020-6-16 05:03

兩人一行一守,未曾面洽,遂墮入反間計,害得惶惑不定,行儉又探得伏念輜重。留在金牙山,遂密令輕騎掩擊,竟得將輜重劫來,連伏念妻子,也一併拘到。伏念驚惶失措,走保細沙。行儉又使副將劉敬同程務挺等,晝夜追躡,逼得伏念情急勢窮,乃遣使至軍前,情願執獻溫傅,自贖前愆。劉敬同等限期執獻,果然伏念遵限,把那溫傅縛獻軍前,且偕敬同等詣行儉營,面行投誠。行儉命隨同入朝,許他不死,伏念沒法,只得與溫傅同作俘虜,趨詣闕廷。你用詐降計,無怪他人用誘降計。

行儉入闕獻俘,面請赦免伏念,高宗已是允許,不意侍中裴炎,嫉行儉功,奏稱伏念為程務挺等所逼,窮蹙乞降,並非本心,不如正法以免後患。高宗被他煽惑,竟命將伏念溫傅,上同斬首。且因伏念受擒,功出程務挺等,止封行儉為聞喜縣公。同是姓裴,還要遭忌,遑問他人。

行儉嘆道:『渾濬爭功,系晉初滅吳事。古今所恥,我亦何敢言功哩?但恐朝廷殺降人,外人望風生畏,將不復來,這卻可慮。』

因此稱疾不出。

高宗以突厥告平,又因太子生男,名為重照,兩喜交集,復改元永淳,才經月余,西突厥遺裔阿史那車薄,復率十姓造反,那時又要用着裴行儉,再令為大總管,指日出師。師尚未發,行儉得病而終,年六十四,贈幽州都督,賜諡曰獻。行儉聞喜人,少工書法,草隸尤佳,與褚遂良虞世南齊名。及長,練習戰陣,通陰陽曆術,每戰輒預知勝負,且雅善知人。其時華陰人王勃楊炯,范陽人盧照鄰,義烏人駱賓王,均以文藝著名,傳揚海內。

李敬玄尤加器重,引示行儉,行儉私語敬玄道:『士當先器識,後文藝,勃等雖有才華,終嫌浮露,怎得安享祿位?我恐他未必令終。惟楊子較為沈靜,可得令長,當不至有他患哩。』

敬玄尚未肯信。後來勃渡海墮水,驚悸致死。勃嘗陳【祥道表】,撰【鬥雞檄】,作【滕王閣序】,垂名文苑。照鄰遇惡疾,憤不欲生,自沈穎水。曾著有【五悲文】。駱賓王為徐敬業府僚,及敬業敗死,賓王不知所終,詳見下文。只有楊炯以盈川令終身,均如行儉所言。王楊盧駱亦就此帶過。行儉所引偏裨,亦多為名將,破都支時,曾得一瑪瑙盤,廣二尺許,文采燦然。出示將士,軍吏捧盤升階,誤跌致碎,嚇得心膽俱裂,叩頭不止。

行儉笑道:『爾非故意跌碎,何必如此恐慌呢?』

言下毫無吝色。至戰勝回朝,所得賞賜,悉頒給部下,以此行儉病歿,軍士咸哀。有此名將,應該詳敘。

惟西征少一統帥,急切不能出師,虧得安西都護王方翼,逆戰伊麗水上,擊破虜眾,斬首千餘級。十姓酋長,糾眾再至,方翼又出兵熱海,與他對仗,流矢貫入臂中,他卻用佩刀截去,仍復督戰,卒破勁敵,擒住番目三百餘。車薄遠遁,西突厥復平。方翼系裴行儉裨將,寫方翼處,尚是寫行儉處。那東突厥餘黨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等,忽招集潰亡,據住了黑沙城,復寇并州,及單于府北境,殺嵐州刺史王德茂,分兵四掠。唐廷又起薛仁貴為右領軍衛將軍,兼檢校代州都督。仁貴率兵至雲州,截擊元珍。元珍見唐軍陣內,現出薛字旗號,不由的驚異起來,便出馬大呼道:『唐將何人,敢來與我戰麼?』

仁貴在陣後應聲道:『大唐將軍薛仁貴,豈怕你這等毛賊?』

元珍又道:『休來誑我!薛將軍已是坐罪被流,早經身死,哪得復有第二個薛仁貴呢?』

言未已,唐陣中突出一員大將,手提方天戟,身騎紅鬃馬,長髯豐額,矍鑠精神,瞋目顧元珍道:『本帥薛仁貴,奉天子命,特來剿滅汝等毛賊。汝知本帥厲害,應該自縛來降,奈何反說我已死?汝且仔細一認!本帥是否誑汝?』

說着,又脫去兜鍪,令他認明。

元珍不覺失色,策馬返奔,番眾下馬羅拜,且拜且退。

仁貴乘勢進擊,殺得他東逃西竄,似風捲殘雲一般,霎時間掃得精光了。仁貴大捷而還,至代州得病,旋即逝世。高宗聞訃,追贈左驍衛大將軍,令有司供給喪轝,護喪歸裏。子訥亦有勇名,後文再表。仁貴為當時驍將,故詳記始末,俗小說中謂子名丁山,得婦竇仙童樊梨花等,俱有神術,事皆虛誕,故連及仁貴子訥以辨明之。

此時吐蕃亦入寇河源,唐侍御史婁師德,出任河源軍經略副使,與吐蕃兵角逐白水澗旁,八戰八克,虜為奪氣,相率引去。高宗擢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兼左驍騎郎將,師德表辭兼職,有詔說他材兼文武,不得固辭。師德系鄭州原武人,以進士出身,轉歷武階,度量弘遠,智勇深沈。自裴行儉去世後,能文能武的唐臣,要推這婁師德了。總計唐室御夷攘狄,除太宗手自芟夷外,全賴這班武臣猛將,佐定天下。高宗雖然庸弱,還有好幾個宿將留遺,出平外亂,所以太宗高宗時代,大唐聲威,遍及四隅。當時依次置都護府,鎮撫東南西北,都護府下有都督,有刺史,都督轄府,刺史轄州,都護統由唐廷派遣,都督刺史,往往就地選任,凡番部酋長,多充是職。小子前已逐回分敘,茲並總揭一表,開列六都護府如下:

安東都護府。初治朝鮮之平壤城,後移至遼河沿岸之遼東城。

安北都護府。初治郁督軍山之南麓狼山府,後移陰山之麓中受降城。

單于都護府。治山西之大同府,西北之雲中城。

北庭都護府。治天山北路之庭州。

安西都護府。治天山南路之焉耆。

安南都護府。治嶺南之交州。

這東西南北四隅,惟南方用兵最少,不戰自服。諸小國陸續入朝,如占婆真臘扶南闍婆室利佛逝等國,俱通使唐廷,唐朝威力,可算得古今少有了。就是海外諸國,亦多因海陸交通,通商傳教,教派又有數種,匯錄如下:

襖教。系西洋人曾呂亞斯太所創,素尚拜火,故又稱拜火教,波斯人多宗之,後來改宗回教。

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所創,源出拜火教,回紇人多宗之。

景教。即耶穌教之一派。唐貞觀年間,波斯人阿羅本,齎其經典來長安,太宗亦頗崇信。為建景教寺於京師,高宗時更命各州設景教寺,後改稱大秦寺。

回教。即摩訶末教,盛行於大食國,見本回文首。

佛教。漢時已入中國,唐玄奘求經天竺,齎歸長安,佛教益興。

日本僧道昭、最澄、空海等,亦入唐傳佛法,互證玄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