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之三

五代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43

京都下起了一種謠傳,謂將冊點檢為天子,市民多半避匿。究竟這種傳言,是由何人首倡,當時亦無從推究。廷臣中也有幾個聞知,總道是口說荒唐,不足憑信。那符太后及幼主宗訓,全然不聞此事。那知正月三日出兵,正月四日晚間,即由陳橋驛遞到警信,急得滿廷百官,都錯愕不知所為。原來趙匡胤到了陳橋,竟由都指揮高懷德、都押衙李處耘、掌書記趙普等,與匡胤弟匡義密商,推立點檢為天子。數人忙了一宵,已把將士運動妥當,便於正月四日黎明,齊至匡胤寢所,喧呼萬歲。匡胤聞聲驚覺,欠身徐起,當由匡義入室報聞。匡胤尚未肯承認,出諭將士,但見眾校已露刃環列,由高懷德捧入黃袍,披在匡胤身上。眾將校一律下拜,三呼萬歲。匡胤還要推辭,總有這番做作。偏眾人不由分說,竟將他扶掖上馬,迫令還汴。匡胤攬轡傳諭道:『汝等能從我命,方可還都。否則我不能為汝主!』

眾皆聽令。匡胤乃與約法三條,一是不得驚犯太后母子,二是不得欺凌公卿大夫,三是不得侵掠朝市府庫。經大眾齊聲答應,然後肅隊入都。

殿前都指揮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已接匡義密報,具知大略。他兩人與匡胤兄弟,素來莫逆,有心推戴匡胤。便暗中傳令禁軍,放匡胤全軍入城,禁軍樂得攀龍附鳳,不生異言。匡胤等竟安安穩穩,趨入大梁。甫抵都城,先遣屬吏楚昭輔,入慰匡胤家屬。

時匡胤父弘殷已歿,獨老母杜氏在堂,聞報驚喜道:『我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出此!』一語作為鐵證。

及匡胤入城,已是正月五日上午。百官早朝,正議論陳橋消息,忽見客省使潘美,馳入朝堂,報稱點檢由各軍推戴,奉為天子,現已入都,專待大臣問話。范質等倉皇失措,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慌忙退朝,擬集眾抵禦。途次遇着匡胤部校王彥升,朗聲呼道:『韓侍衛快去接駕,新天子到了!』

通大怒道:『天子自在禁中,何物叛徒,敢思篡竊,汝等貪圖富貴,去順助逆,更屬可恨!速即回頭,免致夷族!』

彥升不待說畢,已是怒不可遏,便即拔刀相向。通手無寸鐵,怎能與敵,沒奈何回身急奔。彥升緊緊追捕,通跑入家門,未及闔戶,已被彥升闖入。彥升手下,又有數十名騎兵,一擁進去,通只有赤身空拳,無從趨避,竟被彥升手起刀落,砍翻地上,一道忠魂,奔入鬼門關,往見那周世宗,訴冤鳴枉去了。可對周世宗於地下。彥升已殺死韓通,索性闖將進去,把韓通一家老小,殺得一個不留,然後出報匡胤。

匡胤入城後,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不到半日,由軍校羅彥瓌等,將范質、王溥等人,擁入署門。匡胤流涕與語道:『我受世宗厚恩,被六軍脅迫至此,慚負天地,奈何奈何!』

范質等面面相覷,倉猝不敢答言。彥瓌即厲聲道:『我輩無主,今日願奉點檢為天子,如有人不肯從命,請試我劍!』

說至此,即拔劍出鞘,露刃相向,嚇得王溥面色如土,降階下拜。范質不得已亦拜。有愧韓通。匡胤忙下階扶住,導令入座,與商即位事宜。掌書記趙普在旁,便提出法堯禪舜四字,作為證據,范質等亦只好唯唯相從。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受禪禮。一面宣召百官,待至日晡,始見百官齊集。倉猝中未得禪詔,偏翰林學士陶谷,已經預備,從袖中取出一紙,充作禪位詔書。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面拜受,隨即登崇元殿,被服袞冕,即皇帝位,受文武百官朝賀。

草草畢禮,即命范質等入內,脅遷周主宗訓,及太后符氏,移居西宮。寡婦孤兒,如何抗拒?當由符太后大哭一場,挈了幼主宗訓,向西宮去訖。匡胤下詔,奉周主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命周宗正郭圯祀周陵廟,仍飭令歲時祭享。周亡。總計周得三主,共九年有餘,總算作了十年。未幾,又徙周鄭王至房州,越十二年而歿,年止一十九歲,追諡為周恭帝。周太后符氏,也隨歿房州。

趙匡胤既為天子,改國號宋,改元建隆,遣使遍告郡國藩鎮。所有內外官吏,均加官進爵有差。追贈周韓通為中書令,飭有司依禮殮葬。並擬加王彥升罪狀,經百官代為乞恩,方得宥免。擅殺一家,尚堪恩宥麼?說也奇怪,那遼、漢合寇情事,竟不提起。華山隱士陳摶,聞宋主受禪,欣然說道:『天下從此太平了!』後來果如摶言。

惟宋主嗣位初年,中原尚有五國,除趙宋外,就是北漢、南唐、南漢、後蜀;朔方尚有一遼,其餘為南方三鎮,一是吳越,一是荊南,一是湖南。嗣經宋朝遣兵派將,依次削平。惟遼主述律,後為庖人所殺。述律一作兀律,復改名璟,遼尊為穆宗。嗣子賢繼立,不似乃父嗜酒漁色,反漸漸的強盛起來。一再相傳,屢為宋患,這事都詳敘【宋史演義】中。本編但敘五代史事,把十三主五十三年的大要,演述告終。看官欲要續閱,請再看【宋史演義】便了。小子尚有俚句二絕,作為本書的收場。詩云:

六十年來話劫灰,江山搖動令人哀;

一言括盡全書事,軍閥原來是禍胎。

頻年篡弒竟相尋,禮教淪亡世變深;

五代一編留史鑑,好教後世辨人禽。


【後評】

周主征遼,不兩月而三關即下,曩令再接再厲,即不能入搗遼都,而燕雲十六州,或得重還中國,亦未可知。況遼主述律,沈湎酒色已視燕南為不足惜,乘勢攻取,猶為易事。奈何天不祚周,竟令英武過人之周主榮,得病未痊,不得已而歸國。豈十六州之民族,固當長淪左衽耶!周主年未四十,即致病殂,符後入宮正位,僅及十日。梁王宗訓嗣祚,不過七齡,寡婦孤兒之易欺,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遼、漢合兵入寇,明明是匡胤部下,訛造出來。陳橋之變,黃袍加身,早已預備妥當。烏有匡胤未曾與聞,而倉猝生變者乎?即如點檢作天子之讖,亦未始不由人謀,明眼人豈被瞞過。當時為周殉節者,止一韓通。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可為【五代史】上作一殿軍。而宋太祖之得國不正,即於此可見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