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 之二

宋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36

還有吏部尚書鄭丙,亦迎合淮意,力詆二程學說。借程傾熹,也是良策。

看官!你想朱晦翁並非笨伯,聞得這種蜚語,怎肯貿然拜受新命?遂累乞奉祠,詔令他主管台州崇道觀。右文殿修撰張栻,幸與熹學說相合,甚為投契。淳熙七年病歿,世稱為南軒先生。熹與友書,謂為吾道益孤。著作郎呂祖謙,為呂夷簡五世孫,與張栻、朱熹為友,熹嘗謂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伯恭即祖謙別字。淳熙八年去世,世稱為東萊先生。

尚有婺州人陳亮,字同父,才氣豪邁,議論風生。隆興初,曾上中興五論,未蒙見答。淳熙中又詣闕上書,極言時事,孝宗擬加擢用,亮慨然辭歸。嘗自言涵養功夫,應讓道學諸儒,惟推倒一世智勇,開拓萬古心胸,頗有所長。後來策試進士,御筆擢為第一,授簽書建康判官,尋即病歿,也可謂一位志士了。

且說高宗自退居德壽宮後,自安頤養,不聞朝政。經孝宗始終侍奉,未嘗失禮,頗也優遊自適,樂享天年。至淳熙十四年間,已享壽八十一歲了。秋季遇疾,孝宗輟朝入侍。越月,高宗駕崩,孝宗號痛擗踴,二日不進膳,並諭宰相王淮道:『從前晉孝武、魏孝文二主,均實行三年喪服,素衣聽政。司馬光通鑑中,紀載甚詳,朕亦欲遵行此制呢。』

淮答道:『晉孝武雖有此意,嗣在宮中,也止用深衣練冠。』

孝宗道:『當時群臣不能順上美意,所以見譏後世。』

淮不便再言,孝宗乃下詔道:

大行太上皇帝,奄奄至養,朕當衰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特載此詔,以明孝宗之孝。

總計高宗在位,兩次改元,凡三十六年。內禪後,安居德壽宮,又歷二十五年。翰林學士洪邁,請廟號世祖。直學士院尤袤,謂漢光武為長沙王后,布衣崛起,不與哀平相繼,所以稱祖無嫌。上皇中興,雖同光武,實繼徽宗正號,以子繼父,非光武比,乃定號高宗。

高宗素性恭儉,器具服飾,概從簡省。就是晚年愛寵的劉貴妃,恃色好奢,亦嘗陰加抑制。劉貴妃系臨安人,初入宮為紅霞帔,系宋宮女使之稱。艷麗軼群,大得寵幸,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為賢妃,嗣封貴妃。從前金亮入寇,意圖掠取,便是這位劉貴妃。補前文所未詳。妃嘗因盛夏天署,用水晶作為腳踏,高宗取以作枕,妃乃稍加儆惕,不敢再踵舊飾。但高宗寵眷,至老未衰。貴妃去世,就在淳熙十四年間,高宗悲泣逾恆,因此得病,旋亦崩逝。也算一對比翼鳥。後人謂高宗偷安忍恥,慝怨忘親,初為汪、黃所惑,終為秦檜所制,李綱、趙鼎、張浚相繼被斥,岳飛父子冤死獄中,有可用的將相,有可乘的機會,終至臣事仇虜,殘喘苟延,這也所謂愚不可及哩。總結高宗一朝行事。

孝宗次子魏王愷,先高宗數年病歿,孝宗嘗泫然道:『前時越次立儲,正為此兒福薄,不料他果然蚤世了。』究竟不足為訓。

因追贈徐、揚二州牧,諡惠寧。恩平王璩,後高宗一年病歿,孝宗本待他甚厚,每召入內宴,呼官不呼名。歿後追封信王,累贈太保太師。這俱是銷納文字。孝宗居高宗喪,白衣布袍,視事內殿,朔望詣德壽宮,仍然衰絰持杖,且詔皇太子參決庶務。既而王淮罷相,右相周必大,仍薦朱熹為江西提刑,熹奉詔入朝,有熹友在途中相遇,語熹道:『正心誠意,上所厭聞,君此去幸勿再言!』

熹慨然道:『我生平所學,只此四字,奈何入白大廷,反好隱默呢?』

及入對,即極言天理人慾,不能並容,孝宗也不加可否,徐語道:『久不見卿,浙東事朕早聞知,今當處卿清要,不再以州縣相煩了。』

時曾覿已死,王抃亦逐,獨內侍甘昪尚在,熹謂昪不應任用。孝宗謂昪曾侍奉上皇,頗有才識,熹對道:『小人無才,怎能動人主歡心?』

孝宗默然。越日,改授熹為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林栗,劾熹託名道學,自高聲價,應亟予罷斥。孝宗得栗言,顧語周必大道:『林栗所言,亦未免太甚了。』

必大道:『熹上殿時,足疾未瘳,勉強登對,並非敢託詞欺上呢。』

孝宗道:『朕亦見他跛曳,所以謂栗言過甚。』

左補闕薛叔似、太常博士葉適,均譽熹毀栗,陸續上奏。侍御史胡晉臣,復劾栗喜同惡異,妄毀正士,乃出栗知泉州,改命熹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宮。越月,復召熹為崇政殿說書。熹仍固辭不受,孝宗也不復勉強,只命他奉祠罷了。

淳熙十六年,孝宗調周必大為左丞相,擢留正為右丞相。必大入見,孝宗密給一紹興傳位親札。留正愕然,孝宗道:『禮莫如重宗廟,朕當孟享,嘗因病分詣,孝莫若執喪,朕不得日至德壽宮,欲不退休,尚可得麼?卿可預擬草詔,擇日傳位。』

必大見上意已決,不再勸阻,遂退擬詔命。過了數日,改德壽宮為重華宮,移吳太后居慈福宮。必大進呈詔草,孝宗即命頒詔,傳位太子。屆期由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禪禮。太子惇出殿受禪,大致與孝宗受禪時,約略相同。禮畢,孝宗入內,仍易喪服,退居重華宮。太子惇即位,是為光宗皇帝,尊孝宗為壽皇聖帝,皇后謝氏為壽成皇后,皇太后吳氏為壽聖皇太后,大赦天下。立元妃李氏為皇后,後系安陽人,慶遠軍節度使李道中女,生時有黑鳳集道營前,因名鳳娘。道嘗以為異,聞道士皇甫坦善相術,特邀令入相諸人。及鳳娘出見,坦驚起道:『此女當母天下,非善為撫視不可。』

後來坦入白高宗,高宗遂聘鳳娘為恭王妃,生嘉王擴,旋立為皇太子妃。哪知這位鳳娘,貌雖軼群,性卻妒悍,嘗在高、孝二宮前,挑是翻非,屢言太子左右過失。高宗不懌,私語吳後道:『是婦將種,不識柔道,我為皇甫坦所誤,悔無及了。』誰叫你信方士。孝宗亦屢加訓敕,令以皇太后為法,否則將要廢汝。鳳娘不但不戒,反引為深恨。及立為皇后,她遂一飛沖天,放出一番手段來了。小子有詩詠道:

閫範無如宋六宮,刑於猶有聖王風。

何來黑鳳嬌痴甚,方士虛言誤阿蒙。

看官不必過急,還有金邦一段遺聞,須要先敘明白,然後述及李後鳳娘事,一切情跡,均至下回表明。


【後評】

孝宗稱南宋賢辟,而求治不力,任人不專,較之高宗,不過五十里與百里之比,相去蓋有限耳。觀其踐阼以後,所用諸相,賢否不一,且無數年不易之宰輔,其猜疑之私,已可見矣。朱熹為一代名儒,既知其賢,何不留侍經筵,常使啟沃?乃第用一社倉法,而此外所言,未聞採納,且迭置之於奉祠之列,一官冷落,雖有若無,於朝廷何裨乎?高宗因畏事而內禪,孝宗因居喪而內禪,情跡若異,而究其退避之心,實同一轍。人臣或以恬退為知幾,人君系國家之大,寧亦可以恬退為智耶?故觀於此回,而孝宗之為國,亦可得而論定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