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之二

元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佈:福哥

2020-6-16 04:33

好文笑道:『這等乃無稽讕言,不值一哂。』

有壬道:『足下說是讕言,上頭竟要實行呢!』

好文道:『太皇太后,乃歷代帝王,尊奉祖母的尊號,現在的皇太后,系皇上的嬸母,何得稱為太皇太后?』

有壬道:『這個自然,偏皇上以為可行,皇太后亦喜是稱,奈何!』

好文道:『朝廷養我輩何為?須要切實諫阻。』

有壬道:『我已與台官商議,合詞諫諍,台官因前奏請科舉,大家撞了一鼻子灰,恐此次又蹈覆轍,所以不欲再陳,你推我諉,尚未議決。』

好文道:『公位居參政,何妨獨上一本。』

有壬道:『言之無益,又要被人嘲笑。』

顧上文。

好文不待說畢,便朗聲道:『做一日臣子,盡一日的心力;若恐別人嘲笑,做了反舌無聲,不特負君,亦恐負己哩!』

有壬道:『監察御史泰不華也這般說,他已邀約同志數人,上書諫阻,並勸我獨上一疏,陳明是非。我今已在此擬稿,巧值足下到來,是以中輟。』

好文道:『如此說來,某卻做了催租客了。只這篇奏稿,亦不要甚麼多說,但教正名定分,便見得是是非非了。』

有壬道:『我亦這般想,我去把擬稿取來,與足下一閱。』

言畢,便命僕役去取奏稿。不一刻,已將奏稿取到,由好文瞧着,內有數語道:從好文目中述及許有壬奏稿,又是一種筆法。

皇上於太后,母子也;若加太皇太后,則為孫矣。且今制封贈祖父母,降父母一等;蓋推恩之法,近重而遠輕,今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是推而遠之,乃反輕矣!

好文閱此數語,便贊着道:『好極!好極!這奏上去,料不致沒挽回了。』

說着,又瞧將下去,還有數句,無非是不應例外尊崇等語。瞧畢,即起身離座,將奏稿奉還有壬道:『快快上奏,俾上頭早些覺悟。某要告別了。』

有壬也不再留,送客後,即把奏稿續成,飭文牘員錄就,於次日拜發。監察御史泰不華亦率同列上章,謂祖母徽稱,不宜加於叔母。兩疏畢入,仍是無聲無臭,好幾日不見發落。有壬只咨嗟太息,泰不華卻密探消息,非常注意。

一日到台辦事,忽有同僚入報道:『君等要遇禍了,還在此從容辦事麼!』

泰不華道:『敢是為着太皇太后一疏麼?』

那人道:『聞皇太后覽了此疏,勃然大怒,欲將君等加罪,恐明日即應有旨。』

言未已,台中譁然,與泰不華會奏的人員,更是惶急,有幾個膽小的,益發顫起來,統來請教泰不華想一條保全性命的法兒。挖苦得很。泰不華神色如故,反和顏慰諭道:『這事從我發起,皇太后如要加罪,由我一人擔當,甘受誅戮,決不帶累諸公!』

於是大家才有些放心。

越日,也不見詔旨下來,又越一日,內廷反頒發金幣若干,分賜泰不華等,泰不華倒未免驚詫,私問宮監,宮監道:『太后初見奏章,原有怒意,擬加罪言官,咋日怒氣已平,轉說風憲中有如此直臣,恰也難得,應賞賜金幣,旌揚直聲,所以今日有此特賞。』

泰不華至此,也不免上書謝恩。許有壬不聞蒙賞,未免晦氣。只是太皇太后的議案,一成不變,好似金科玉律一般,沒人可以動搖,當由禮儀使草定儀制,交禮部核定,呈入內廷,一面飭制太皇太后玉冊玉寶。至冊寶告成,遂恭上太皇太后尊號,稱為贊天開聖徽懿宣詔貞文慈佑儲善衍慶福元太皇太后,並詔告中外道:

欽惟太皇太后,承九廟之託,啟兩朝之業,親以大寶付之眇躬,尚依擁佑之慈,恪遵仁讓之訓。爰極尊崇之典,以昭報本之忱,用上徽稱,宣告中外。

是時為至元元年十二月,距改元的詔旨,不過一月。小子前於改元時,未曾敘明月日,至此不能不補敘,改元詔書,乃是元統三年十一月中頒發,史家因順帝已經改元,遂將元統三年,統稱為至元元年。或因世祖年號,已稱至元,順帝又仍是稱,恐後人無從辨別,於至元二字上,特加一『後』字,以別於前,這且休表。上文敘改元之舉,不便夾入,至此才行補筆,亦是銷納之法。

且說太皇太后,於詔旨頒發後,即日御興聖殿,受諸王百官朝賀。自元代開國以來,所有母后,除順宗後弘吉剌氏外,見三十三回。要算這會是第二次盛舉,重行曠典,增定隆儀,殿開寶翣,仰瞻太母之丰容;樂奏仙璈,不啻鈞天之逸響。這邊是百僚進謁,冠履生輝;那邊是群女添香,珮環皆韻。太皇太后喜出望外,固不必說,就是宮廷內外,也沒一個不踴躍歡呼,非常稱慶。唯前日奏阻人員,心中總有些不服,不過事到其間,未便示異,也只有隨班趨蹌罷了。插寫每為下文削去尊號,故作反筆。

慶賀已畢,又由內庫發出金銀鈔幣,分賞諸王百官,連各大臣家眷,亦都得有特賜。獨徹裏帖木兒異想天開,竟將妻弟阿魯渾沙兒,認為己女,冒請珠袍等物。

一班御史台官,得着這個證據,樂得上章劾奏,且敘入徹裏帖木兒平日嘗指斥武宗為『那壁』。看官!你道『那壁』二字,是甚麼講解?就是文言上說的『彼』字。順帝覽奏,又去宣召伯顏,問他是否應斥。伯顏竟說是應該遠謫,乃將徹裏帖木兒奪職,謫置南安。相傳由徹裏帖木兒漸次驕恣,有時也與伯顏相忤,因此伯顏袒護於前,傾排於後。正是:

貴賤由人難自主,諂諛無益且招殃。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後評】

科舉之得失,前人評論甚詳,即鄙人於三十回中,亦略加論斷,毋容贅說。惟伯顏之主停科舉,實有別意。一則因徹裏帖木兒之言,先入為主;二則朝綱獨擅,無非欲攬用私人,若規規於科舉,總不無掣肘之虞,故決議罷免之以快其私,非關於得失問題也。其後若改元,若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俱事出創聞,古今罕有,伯顏下行私,上欺君,逢迎蒙蔽,借邀主眷,權奸之所為,固如是哉!此回敘元廷政事,除罷免科舉外,似與伯顏無涉,實則暗中皆指斥伯顏。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閱者體會入微,自能知之。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