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 之二

清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27

副都統勝保,時在河南,接旨最早,急會同貝子綿勛,調九旗禁兵萬人,馳赴通州助剿。且聞咸豐帝有北狩信息,上疏諫阻,力請咸豐帝坐鎮京師,不可為一二奸佞所誤。咸豐帝優詔褒答。勝保正擬出師,英法兵已逼張家灣,勝保未曾與外人交戰,還道外人沒有能耐,遂上馬馳去,不意洋人一見面,就撲通撲通的槍聲,放將過來。

勝保起初倒也不怕,麾軍上前,往來督戰。英法領隊官,望見勝保戴着紅頂子,穿着黃馬褂,料知是督兵大帥,命軍士叢槍注擊,勝保防不勝防,一粒彈子,飛到面前,適中右頰,勝保忍不住痛,顛落馬下。虧得親軍救起,上馬逃走。主帥一逃,將士自然潰散。

僧、瑞二營,不戰先怯,也從通州退還北京,駐紮城外。

咸豐帝聞報,一面遣怡親王載垣,再赴通州議和,一面收拾行李,出駐圓明園。載垣馳至通州,由桂良接着,議好照會,請英法兩使入城議和。英法兩使,答於次日相見。越日,載垣、桂良等,在通州城內天岳廟,預備筵宴,恭候英法使臣。約至巳牌,始報英法使臣到來。載垣等慌忙迎接,但見一排兒洋兵,護着兩乘綠呢大轎,直入廟中。轎子歇下,跨出兩人,一個是法使噶羅,一個不是英國正使,乃是參贊巴夏禮。英使額爾金,真會擺架子。兩下相見畢,載垣便命開宴,兩下分賓主坐定,酒至數巡,載垣方談到和議。法使噶羅,倒還和顏悅色,口中說是情願修和,獨巴夏禮攘袂起道:『今日的事情,須面見中國皇帝,方可定約。』

載垣、桂良兩人,面面相覷,不能回答。

巴夏禮又道:『我等遠居歐洲,久欲觀光上國,現擬每國各帶千人入京覲見。但兩國禮節不同,此番請用軍禮罷了。』

舌劍唇槍,巴夏禮真英國能臣。

載垣沈吟半晌,想出了『請旨定奪』四字,回答巴夏禮。巴夏禮露出不悅情狀,宴畢,傲然徑出。法使噶羅,總算還歡然道別。適值僧王帶兵進來,探聽和議消息,載垣與他談起巴復禮情形,僧王躍起道:『待我去拿住了他再說。』

當即跳上馬鞍,一鞭徑去。活寫鹵莽。

桂良恐干和議,忙上馬隨了出來,行未數里,遙見僧王已將英法二使截住,急加鞭趕到。僧王正把巴夏禮捆縛停當,並要去縛法使噶羅。桂良連忙遙手,向僧王道:『法使恭順,不可縛他。』

僧王道:『桂中堂替他懇情,就饒他去罷!』

噶羅才得脫身,由桂良送了一程,道歉告別。

英使額爾金,聞參贊被擒,不由的憤怒起來,便率洋兵長驅而北。警報遞入圓明園,雪片相似,端華、肅順一班大臣,驚惶萬狀,唯慫恿咸豐帝北狩。於是咸豐帝命端華入宮,密挈后妃等出幸。此時康慈王太后,早已去世,補筆不漏。只由皇后鈕祜祿氏,皇貴妃那拉氏以下,統隨端華至圓明園,約有一百多人,皇長子載淳亦在其內。咸豐帝又令四春娘娘,也收拾完備,於咸豐十年八月八日,啟鑾北狩,后妃以下,皆隨駕同行。端華、肅順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等,一律扈蹕。途次始傳旨到京,命恭親王弈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