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清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27

卻說孫承宗在遼,因朝中閹宦用事,刑賞倒置,心中懊悵異常;適屆熹宗壽期,意欲借祝賀爲名,入朝面劾閹豎。到了聖壽前一日,偕御史鹿善繼,同到通州,忽兵部發來飛騎三道,止其入朝。承宗知計不成,急急回關,不意朝右閹黨,已劾其擅離職守,交章論罪。承宗大憤,遂累疏求罷,熹宗便糊糊塗塗的許他免官,改任高第爲經略。高第一到山海關,就把關外守具,盡行撤去。自弛守備,適啟戎心,又請他滿洲太祖出來了。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且說滿洲太祖自聞孫承宗守遼,數載不敢犯,但派兵丁至瀋陽營造城池,招募良匠,建築宮殿,把瀋陽城開了四門,中置大殿,名篤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後殿名清寧宮,東有翔鳳樓,西有飛龍閣,樓台掩映,金碧輝煌,雖是塞外都城,不亞大明京闕。太祖定議移都,遂率六宮后妃,滿朝文武,齊至瀋陽,犒飲三日。後來改名盛京,便是此地。移都事畢,專著人探聽明邊消息,嗣聞孫承宗免職,改由高第繼任,正思發兵犯邊,旋接到守備盡撤的實信,頓時投袂而起,立宣號令,飭大小軍官,召集兵隊,出發瀋陽;途中一無阻擋,渡過遼河,直達錦州,四望無營壘城堡,私幸關外可以橫行,遂命軍士倍道前進。

到了寧遠城,遙見城上旗幟鮮明,戈矛森列,中架大炮一具,更是罕見之物,太祖不覺驚異起來,命軍士退五里下寨。

次日,太祖率部眾攻城,將到城下,但聽城樓上一聲鼓角,豎起一面大旗,旗中繡著一個大大的袁字,點出袁字,已有聲色。旗下立一員大將,金盔耀目,鐵甲生光,面目間隱隱露著殺氣,描寫威容,不可逼視。太祖見了此人,卻暗暗稱讚。英雄識英雄。

旁有一貝勒呼道:『你是守城的主將麼?』

城上大將答道:『我是東莞人袁崇煥,大名鼎鼎。逐節敘來,至此始現姓名,愈爲崇煥生色。現任殿前參政,爲國守城,不畏強敵。』

二語雄壯。

貝勒道:『關外各城,已成平地,只有區區寧遠,成什麼事?我勸你不如獻了城池,降我滿洲,到不失高官厚祿,否則督軍圍攻,立成虀粉。請你三思!』

崇煥厲聲道:『爾滿洲屢次興兵侵我邊界,無理已甚,吾奉天子命,來治此土,誓死守城,寧肯降你韃子麼?』

語語成金石聲。

說畢,梆聲一響,矢石雨下。太祖急率軍隊,一齊回寨。眾貝勒請就此進攻,太祖道:『我看這袁蠻子,不是好惹的,我等且休養一天,來日誓拔此城。』

是夕,袁崇煥與總兵滿桂,會集軍士,泣血立誓。軍士見主將如此忠誠,莫不感憤。崇煥即與滿桂分陴固守,坐待天明。雞聲初唱,東方漸白,百忙中敘此閒文,格外生采。遙聽敵營中吹起畫角,隨發炮聲,料知敵軍將來攻城,越發抖擻精神,指麾軍士。不多時,敵騎蔽野而來,將近城濠,城上的矢石,如飛蝗般射去,滿軍前隊,傷亡多名,後軍復一擁而上,又受一陣矢石,傷亡無數,只是抵死不退。

剛相持間,忽見滿軍中擁出一隊盾牌兵,把盾牌護住頭顱,躍過城濠,城上射下的矢石,被盾牌隔住,不生效力。這盾牌兵便聚集城腳,架起雲梯,攀援而上。崇煥急命軍士縋下大石,雜以火器,把雲梯拆毀殆盡。盾牌兵不能登城,復在城腳邊用器鑿穴。崇煥命開大炮。

這大炮,是西洋人所造,初入中國,當時崇煥手下,只有閩卒羅立,頗能開放,聞崇煥命,隨即燃炮,轟然一聲,炮彈立發,把滿洲前隊的兵士,彈向空中,隨彈飛舞。可憐這滿洲韃子,未曾遇著這等利器,霎時間煙霧蔽天,血肉遍地。

太祖急揮眾逃走,腳長的方逃了一半性命。奇語。眾貝勒經此厲害,不願再攻,各勸太祖返駕,再圖後舉。太祖無法,只得應允。到了瀋陽,檢點軍士,喪失數千,不禁嘆息道:『我自二十五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不料今日攻一小小寧遠城,遇著這袁蠻子,偏吃了一場大虧,可恨可惱!』

處順境者,最忌逆風。

眾貝勒雖百般勸慰,無奈這滿洲太祖好勝,終自納悶。

古語道:『憂勞所以致疾。』

滿洲太祖又是六十多歲的老人,益發耐不起憂勞,因此遂懨懨成病。到天命十一年八月,一代雄主,竟爾長逝,傳位於太子皇太極。

皇太極系太祖第八子,狀貌奇偉,膂力過人,七歲時,已能贊理家政,素爲乃父所鍾愛。滿俗立儲,不論嫡庶長幼,因此遂得立爲太子。家法未善,故卒有康、雍之變。大貝勒代善等,承父遺命,奉皇太極即位,改元天聰,清史上稱他爲太宗文皇帝。詳清略明,所以標示清史也。

太宗嗣位後,仍遵太祖遺志,把八旗兵隊,格外簡練,候命出發。一日,適與諸貝勒商議軍務,忽報明寧遠巡撫袁崇煥,遣李喇嘛等來弔喪,並賀即位。

看官!你想明、清本是敵國,袁崇煥又是志士,爲什麼遣使吊賀?這卻有一段隱情,待小子敘明底細。

原來袁崇煥自擊退滿軍後,疏劾經略高第撤去守備、擁兵不救之罪,朝旨革高第職,命王之臣代爲經略,升崇煥爲遼東巡撫,仍駐寧遠,又命總兵趙率教鎮守關門。崇煥欲復孫承宗舊制,與趙率教巡視遼西,修城築壘,屯兵墾田,正忙個不了,會聞滿洲太祖已歿,遂思借吊賀的名目,窺探滿洲虛實;又以滿俗信喇嘛教,並召李喇嘛偕往。

李喇嘛等既到滿洲,由滿洲太宗召入,相見後遞上兩道文書,與吊賀禮單。太宗披閱一周,見書中有釋怨修和的意思,便向李喇嘛道:『我國非不願修好,只因七恨未忘,失和至今。今袁撫書中,雖欲斂兵息怨,尚恐未出至誠,請喇嘛歸後,勸他以誠相見爲是。』

李喇嘛亦援述教旨,請太宗慈悲爲念,免動兵戈。太宗乃令范文程修好答書,交與部下方吉納,命率溫塔石等,偕李喇嘛赴寧遠,同見袁崇煥,當由方吉納遞上國書,崇煥展開讀之,其書云:

大滿洲國皇帝,致書於大明國袁巡撫:爾停息兵戈,遣李喇嘛等來弔喪,並賀新君即位,既以禮來,我亦當以禮往,故遣官致謝。至兩國和好之事,前皇考至寧遠時,曾致璽書,令爾轉達,尚未見答。汝主如答前書,欲兩國和好,當以誠信爲先;爾亦無事文飾。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