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 之二

明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佈:福哥

2020-6-16 04:09

永安方入賀元璋道:『明公到此,先聲奪人,寇眾不戰自潰,從此可安心渡江了。』

言未已,忽報前面有大艦駛至,元璋即與永安出艙遙望,但見樓船數艘,逐浪而來,上載兵士無數,並懸着一幅大旗,寫着『元中丞』等字樣,奇筆不測。永安驚訝道:『莫非是元將蠻子海牙麼?他現為中丞,屯兵百裏外,如何聞報至此,與我作梗?』

元璋道:『不是左君弼勾結,定是貴部下與君未協,泄漏軍機,現不如暫避敵鋒,改覓間道出去,方為得計。』

永安道:『此間只有兩路可出,除此地外,只有馬腸河了。』

元璋即命回走馬腸河,迅駛而去,元兵恰也不來追趕。轉入馬腸河中,凝神遠眺,也隱隱有重兵駐紮。元璋大疑,亟令永安檢查各舟,有無缺乏?尋查得眾人俱在,只少一小舟,掌舟的叫作趙普勝。

元璋便語永安道:『照此看來,馬腸河口,亦有元兵阻住,我等不便越險,且擇要屯泊,再作計較。』

永安乃令各舟退屯黃墩。元璋復與永安約,擬從陸路歸和陽,取舟同攻。實則元璋無舟,恐永安亦有異圖,意欲借着兵力,鎮服永安等人,所以匆匆登岸,取道竟歸。窺透元璋心事。

既返和陽,急募集商船,載着精兵猛士,復至黃墩督眾往攻元兵。時值仲夏,氣候靡常,江上忽颳起一陣怪風,黑雲隨卷,如走馬一般,霎時間大雨滂沱,河水陡漲。元璋乘機奮勇,令各舟魚貫而前,一齊從小港中,殺出峪溪口,奔向大船而來。蠻子海牙忙躍上船頭,迎風抵敵,不意巢湖各艦,輕捷便利,忽東忽西,忽左忽右,忽環攻,忽颺去,恁你蠻子海牙如何威猛,怎奈船高身重,進退不靈,顧了這邊,不及那邊,顧了那邊,不及這邊;相持數時,料知殺他不過,一聲呼嘯,竟回船自去。倒是三十六計中的上計。元璋督兵追趕,奪了許多器械。至元兵去遠,方從潯陽橋通舟,直入江中。天雨已霽,兩岸波平,紅日當空,青山欲滴。絕妙一幅大江圖。

元璋正臨流四眺,忽見永安入艙,稟問所向。

元璋道:『此去有採石鎮,素稱險要,兵備必固;惟牛渚磯前臨大江,不易扼守,我且攻下牛渚,再圖採石未遲。』

於是乘風舉帆,舳艫齊發,不多時,前軍已達牛渚磯,磯上不過數百元兵,被常遇春等一陣擊射,逃得一個不留。元璋復傳令各軍,趁着銳利,轉攻采石磯。這采石磯陡絕江濱,高出江面約丈許,元兵屯積如嵦,守磯統領,便是蠻子海牙。他在峪溪拒戰不利,預料元璋必乘勝渡江,因此踞磯坐守,專待元璋到來。元璋督領舟師,正要近岸,猛聽得一聲鼓號,磯上的矢石,如驟雨一般,飛灑過來。元璋料難輕敵,命將戰船一字兒排住,下令軍中道:『有先登此磯者受上賞,當為正先鋒!』

郭英應聲而出,領着一班長槍手,冒險前進,將及上磯,不意前面的士卒,多中箭倒斃,郭英也幾乎被射,幸虧退避得快,矢力未及,才得脫險。胡大海見郭英敗退,氣沖牛斗,奮勇繼上,那磯上的炮箭,注射愈密,竟似無縫可鑽,隨你力大無窮,一些兒不中用,也只好漸漸退回。連寫郭英、胡大海之敗退,以襯常遇春之勇。

元璋到此,亦無法可施。突見常遇春率着藤牌軍,飛舸疾至,忙高呼道:『常將軍欲奪頭功,正在此日。』

說時遲,那時快,遇春已左手執盾,右手挺戈,鼓勇而前,看看距磯不遠,竟不管什麼死活,奮身一躍,直上磯頭。元將老星卜喇先,急用長矛刺來,遇春將戈盾挾住矛杆,大喝一聲,把老星卜喇先推仆,順手刺死。郭英、胡大海等,復一擁登磯,刀劈槍刺,把元兵殺死無數。蠻子海牙已立足不住,只好收拾殘兵,一哄兒走了。採石已拔,元璋大喜,遂授常遇春為先鋒。賞足副功。自是沿江諸壘,多望風迎降。

元璋聞將士聚議,多欲收取糧械,為班師計,因語徐達道:『此次渡江,幸而克捷,若引兵歸去,元兵復至,功敗垂成,江東終非我有了。』

徐達奮然道:『何不進取太平?』

正要你說此語。

元璋稱善,當即下令,將各船斬斷纜索,放急流中,順水東下,一面諭諸將道:『太平離此甚近,願與諸將偕行,取了再說。』

諸將見無可歸,只得隨着元璋,直薄太平城下,架梯懸索,四面齊登。元平章完者不花,萬戶萬鈞,達魯花赤,亦元官名。普魯罕忽裏等,抵敵不住,棄城遁去,惟太平路總管靳義,赴水自盡。元璋入城安民,嚴申軍律,一卒違令,立斬以徇,全城肅然。一面具棺葬靳義屍,碣書義士,一面延訪耆碩,優禮相待。

耆儒陶安、李習等,率父老入見,元璋與陶安語時事,安乃進言道:『方今四方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窺他志趣,惟在子女玉帛,毫無撥亂安民的思想。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以此順天應人,何患不成大業?』

元璋道:『我欲取金陵,何如?』

安復答道:『金陵帝王都,形勝稱最,乘此佔領,作為根踞,然後分兵四出,所向必克。古語有云:「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明公何不速圖?』

與馮國用之言暗合。元璋甚喜,遂改太平路為太平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領元帥事。授李習為知府,用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汪廣洋為帥府令吏,陶安參贊幕府,仍沿用宋龍鳳年號,旗幟戰衣,皆尚紅色。小子有詩詠道:

炎漢由來火德王,赭袍赤幟亦何妨。

只因年號稱龍鳳,猶愧男兒當自強。

太平已定,哨馬來報,元將蠻子海牙,又遣兵來了。那時又有一場廝殺,且至下回說明。


【後評】

自朱元璋投營起義,所有舉動,未免以智術服人,然猶不失為王者氣象。惟用韓林兒年號,為一生之大誤。林兒姓韓不姓趙,何得詭稱宋裔,且宋亡久矣,豪傑應運而興,當邁跡自身,何用憑藉?厥後有瓜步之沈,近於弒主,始基不慎,貽玷終身,可勝嘅歟!至若常遇春之力拔采石磯,為渡江時第一大功,元璋即授任先鋒,既足報功,尤得踐信,於此可見其能用人,於此可見其能立業。且入太平後,嚴軍紀,恤義士,延耆儒,種種作用,無非王道。而龍鳳年號,仍然沿襲,意者由徐李諸人,為霸佐而非王佐乎?瑕瑜並錄,褒貶寓之。體會入微,是在閱者。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