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布:一葉知秋

2020-5-21 23:10

卻說後主在成都聞鄧艾取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亡,大驚,急召文武商議。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後主驚惶無措。忽哨馬報到說:『魏兵將近城下。』多官議曰:『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復未遲。』光祿大夫譙周曰:『不可。南蠻久反之人,平昔無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禍。』多官又奏曰:『蜀、吳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周又諫曰:『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爲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於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於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1,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陛下思之。』後主未決,退入宮中。

次日,眾議紛然。譙周見事急,復上疏諍之2。後主從譙周之言,正欲出降,忽屏風後轉出一人,厲聲而罵周曰:『偷生腐儒,豈可妄議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後主視之,乃第五子北地王劉諶也。後主生七子:長子劉璿,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五子即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七子劉璩。七子中,惟諶自幼聰明,英敏過人,餘皆懦善。後主謂諶曰:『今大臣皆議當降,汝獨仗血氣之勇,欲令滿城流血耶?』諶曰:『昔先帝在日,譙周未嘗干預國政。今妄議大事,輒起亂言,甚非理也。臣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攻擊,可獲大功。豈可聽腐儒之言,輕廢先帝之基業乎?』後主叱之曰:『汝小兒,豈識天時?』諶叩頭哭曰:『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3,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後主不聽。諶放聲大哭曰:『先帝非容易創立基業,今一旦棄之,吾寧死不辱也!』後主令近臣推出宮門。遂令譙周作降書,遣私署侍中張紹4、駙馬都尉鄧良同譙周齎玉璽,來雒城請降。

時鄧艾每日令數百鐵騎來成都哨探,當日見立了降旗,艾大喜。不一時,張紹等至,艾令人迎入。三人拜伏於階下,呈上降款、玉璽5。艾拆降書視之,大喜,受下玉璽,重待張紹、譙周、鄧良等。艾作回書,付三人齎回成都,以安人心。

三人拜辭鄧艾,徑還成都,入見後主,呈上回書,細言鄧艾相待之善。後主拆封視之,大喜,即遣太僕蔣顯齎敕令姜維早降。遣尚書郎李虎送文簿與艾: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餘物在庫,不及具數。擇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

北地王劉諶聞知,怒氣衝天,乃帶劍入宮。其妻崔夫人問曰:『大王今日顏色異常,何也?』諶曰:『魏兵將近,父皇已納降款,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從此殄滅。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諶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人有詩讚曰: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6,搔首泣穹蒼。

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後主聽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

次日,魏兵大至。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7,出北門十里而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後人有詩嘆曰8

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9

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

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

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

於是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艾拜後主爲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各隨高下拜官。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又令太常張峻、益州別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又令人說姜維歸降。一面遣人赴洛陽報捷。艾聞黃皓奸險,欲斬之。皓用金寶賂其左右,因此得免。自是漢亡。後人因漢之亡,有追思武侯詩曰10

魚鳥猶疑畏簡書11,風雲長爲護儲胥12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13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14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15

且說太僕蔣顯到劍閣,入見姜維,傳後主敕命,言歸降之事。維大驚失語16。帳下眾將聽知,一齊怨恨,咬牙怒目,鬚髮倒豎,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號哭之聲,聞數十里。維見人心思漢,乃以善言撫之曰:『眾將勿憂。吾有一計,可復漢室。』眾皆求問。姜維與諸將附耳低言,說了計策。即於劍閣關遍豎降旗,先令人報入鍾會寨中,說姜維引張翼、廖化、董厥等來降。會大喜,令人迎接維入帳。會曰:『伯約來何遲也?』維正色流涕曰:『國家全軍在吾,今日至此,猶爲速也。』會甚奇之,下座相拜,待爲上賓。維說會曰:『聞將軍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17,司馬氏之盛,皆將軍之力,維故甘心俯首。如鄧士載,當與決一死戰,安肯降之乎?』會遂折箭爲誓,與維結爲兄弟,情愛甚密,仍令照舊領兵。維暗喜,遂令蔣顯回成都去了。

卻說鄧艾封師纂爲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各領州郡。又於綿竹築台,以彰戰功18,大會蜀中諸官飲宴。艾酒至半酣,乃指眾官曰:『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將,必皆殄滅矣。』多官起身拜謝。忽蔣顯至,說:『姜維自降鍾鎮西了。』艾因此痛恨鍾會。遂修書,令人齎赴洛陽,致晉公司馬昭。昭得書視之,書曰19

臣艾切謂兵有先聲而後實者20,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21,此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宜留隴右兵二萬、蜀兵二萬,煮鹽興冶22,並造舟船,預備順流之計23。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24。若便送禪來京,吳人必疑,則於向化之心不勸25。且權留之於蜀,須來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禪爲扶風王,錫以資財,供其左右,爵其子爲公侯,以顯歸命之寵,則吳人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

司馬昭覽畢,深疑鄧艾有自專之心,乃先發手書與衛瓘,隨後降封艾詔曰26

征西將軍鄧艾耀威奮武27,深入敵境,使僭號之主28,系頸歸降29;兵不逾時,戰不終日30,雲徹席捲31,盪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32,韓信克勁趙33,不足比勛也34。其以艾爲太尉,增邑二萬戶;封二子爲亭侯,各食邑千戶。

鄧艾受詔畢,監軍衛瓘取出司馬昭手書與艾。書中說鄧艾所言之事,須候奏報,不可輒行35。艾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詔專征,如何阻當?』遂又作書,令來使齎赴洛陽。

時朝中皆言鄧艾必有反意,司馬昭愈加疑忌。忽使命回,呈上鄧艾之書。昭拆封視之,書曰36

艾銜命西征37,元惡既服,當權宜行事,以安初附38。若待國命,則往復道途,延引日月39。【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40。今吳未賓41,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42。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43。先此申狀44,見可施行45

司馬昭看畢,大驚,忙與賈充計議曰:『鄧艾恃功而驕,任意行事,反形露矣,如之奈何?』賈充曰:『主公何不封鍾會以制之46?』昭從其議,遣使齎詔封會爲司徒。就令衛瓘監督兩路軍馬,以手書付瓘,使與會伺察鄧艾,以防其變。會接讀詔書,詔曰:

鎮西將軍鍾會所向無敵47,前無強梁48,節制眾城,網羅迸逸49。蜀之豪帥50,面縛歸命51。謀無遺策52,舉無廢功53。其以會爲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戶。

鍾會既受封,即請姜維計議曰:『鄧艾功在吾之上,又封太尉之職。今司馬公疑艾有反志,故令衛瓘爲監軍,詔吾制之。伯約有何高見?』維曰:『愚聞鄧艾出身微賤,幼爲農家養犢。今僥倖自陰平斜徑,攀木懸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謀,實賴國家洪福耳。若非將軍與維相拒於劍閣,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爲扶風王,乃大結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見矣,晉公疑之是也。』會深喜其言。

維又曰:『請退左右,維有一事密告。』會令左右盡退。維袖中取一圖與會,曰:『昔日武侯出草廬時,以此圖獻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國富,可爲霸業。」先帝因此遂創成都。今鄧艾至此,安得不狂?』會大喜,指問山川形勢,維一一言之。會又問曰:『當以何策除艾?』維曰:『乘晉公疑忌之際,當急上表,言艾反狀,晉公必令將軍討之,一舉而可擒矣。』會依言,即遣人齎表進赴洛陽,言鄧艾專權恣肆54,結好蜀人,早晚必反矣。於是朝中文武皆驚。會又令人於中途截了鄧艾表文,按艾筆法,改寫傲慢之辭,以實己之語55

司馬昭見了鄧艾表章,大怒,即遣人到鍾會軍前,令會收艾56;又遣賈充引三萬兵入斜谷,昭乃同魏主曹奐御駕親征。西曹掾邵悌諫曰:『鍾會之兵多艾六倍,當令會收艾足矣,何必明公自行耶?』昭笑曰:『汝忘了舊日之言耶?汝曾道會後必反。吾今此行,非爲艾,實爲會耳。』悌笑曰『某恐明公忘之,故以相問。今既有此意,切宜秘之,不可泄漏。』昭然其言,遂提大兵起程。時賈充亦疑鍾會有變,密告司馬昭。昭曰:『如遣汝,亦疑汝耶?吾到長安,自有明白。』

早有細作報知鍾會,說昭已至長安。會慌請姜維商議收艾之策。正是:

才看西蜀收降將,又見長安動大兵。

不知姜維以何策破艾,且看下文分解。


1裂土——參見第五十四回『分茅裂土』條注。

2諍——拼命向皇帝規勸。漢·劉向【說苑·臣術】:『有能進言於君,用則留之,不用則去之,謂之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後泛指反覆規勸皇帝。

3背城一戰——語本『背城而戰』,出自【左傳·哀公十一年】:『冉求曰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意謂在自己的城下與敵人作最後一次決戰,以定勝敗。表示決不屈服,將與敵人決一死戰。

4私署侍中——蜀漢獨有的官名。爲宮中侍從之官。

5降款——即投降書。款:歸順,求和。

6烈祖——指昭烈帝劉備。

7面縛輿櫬——面縛:雙手反綁於背後而面朝著勝利者,表示甘願投降。輿櫬:車上拉著棺材,表示不再抵抗,待罪受刑。『面縛輿櫬』出自【左傳·僖公六年】:『冬,蔡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衰絰:喪服。表示死罪。又【左傳·昭公四年】:『王使速殺之,遂以諸侯滅賴。賴子面縛銜璧,士袒,輿櫬從之,造於中軍。』古代戰敗者的投降儀式:兩手反綁而面向前,並攜帶空棺,以示死罪。

8後人有詩——此詩的作者爲明代周靜軒。

9失自裁——沒有自殺。自裁:自殺。

10有追思武侯詩——此詩錄自唐·李商隱【籌筆驛】詩,但文字略異,原詩作:『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爲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籌筆驛:古驛名,又稱『朝天驛』。在今四川省廣元北。諸葛亮曾在此駐軍。

11魚鳥猶疑畏簡書——疑:驚奇。畏簡書:典出【詩經·小雅·出車】:『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毛傳:『簡書,戒命也。鄰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後即以『畏簡書』表示公務纏身,極其繁忙。此句是說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以至於連籌筆驛一帶的魚鳥都覺得驚奇。

12風雲長爲護儲胥——儲胥:古代軍隊營地的藩籬。此句是說風和雲一直在保護著諸葛亮營地藩籬的遺蹟。

13『徒令上將』二句——上將:指諸葛亮。揮神筆:比喻施展天才。降王:指後主劉禪。因其降魏後被封爲扶風王,故稱。走傳車:指劉禪降魏後,由成都乘車至洛陽。傳車:驛車。這兩句是說儘管諸葛亮鞠躬盡瘁,用盡了才能,也是徒勞,最終還是蜀漢滅亡,後主劉禪降魏,被遷至洛陽。

14『管樂有才』二句——不忝:不愧,無愧。這兩句是說儘管諸葛亮的才能與管仲、樂毅相比亳無愧色,但因關羽、張飛早死,諸葛亮部下缺乏大將,又能怎樣。

15『他年錦里』二句——他年:往年,從前。錦里:即錦城,故址在成都城南,諸葛亮武侯祠祠廟即指武侯祠的所在地。【梁父吟】:見第三十六回『【梁父吟】』條注。這兩句是說往年我李商隱經過成都錦里,曾到武侯祠瞻仰,不禁想到諸葛亮隱居隆中,吟成【梁父吟】,後來出山輔佐劉備,致成三國鼎立,但轉眼成空,遺恨無窮。

16失語——即一時說不出話來。

17算無遺策——算:謀劃,計劃。遺策:失策。遺:遺漏,忽略。『算無遺策』或本『言無遺策』,出自【呂氏春秋·貴當】:『荊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意謂謀劃周密準確,沒有絲毫疏漏。

18彰——顯示,炫耀。

19書——此書原載【三國志·魏志·鄧艾傳】,這裡有所刪改。

20先聲而後實——聲:聲勢。實:實力,武力,兵力。『先聲而後實』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見【漢書·韓信傳】:『廣武君曰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誼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爲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意謂首先大造聲勢,使敵人恐懼,然後出兵攻擊,無不取勝。

21乘吳——乘機攻打東吳。

22興冶——興辦冶煉業。

23順流之計——意謂順長江而下攻打東吳的計策。

24厚待劉禪,以致孫休——意謂用優待劉禪的辦法,來招致吳主孫休。就是讓孫休看到劉禪降魏後備受優待,自願向魏投降。

25於向化之心不勸——意謂對於吳人的歸順之心不能起勉勵作用。向化:歸順,歸服。勸:勉勵,鼓勵。

26封艾詔——此詔原載【三國志·魏志·鄧艾傳】,這裡略有改動。

27耀威奮武——語或本『曜威燿武』,出自漢·士孫瑞【劍銘】見【藝文類聚】卷六〇:『天生五材,金德惟剛……爰造寶劍,巨闕墨陽。精通皓靈,獲茲休祥。剖山竭川,虹蜺消亡。曜威燿武,震動遐荒。楚以定霸,越以取強。』意謂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28僭號之主——參見第九十八回『僭號稱尊』條注。

29系頸——脖頸上套上繩子。表示歸降。漢·賈誼【過秦論上】:『百粵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30兵不逾時,戰不終日——形容戰鬥極其順利,很決就取得了勝利。

31雲徹——猶如風掃殘雲徹底乾淨。

32白起破強楚——事見【史記·白起列傳】:白起爲戰國時秦國大將,前後攻拔韓、魏、趙七十餘城,斬首數十萬,戰功卓著。後又攻楚,先下五城,後又攻克楚都郢,楚王逃亡陳,秦以郢爲南郡。

33韓信克勁趙——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韓信傳】:韓信爲漢王劉邦部下的大將,極善用兵。他曾以數萬兵與二十萬趙兵會戰於井陘口,以詐敗之計,騙得趙軍『空壁爭漢鼓旗』,追趕大隊漢軍。這時韓信乘機出奇兵二千騎,『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漢軍乘趙軍大驚之際,回軍再戰,大獲全勝,連趙王歇也做了俘虜。

34不足比勛——意謂就連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也比不上鄧艾消滅蜀漢的功勳。

35輒行——擅自施行。

36書——此書原載【三國志·魏志·鄧艾傳】,這裡略有改動。

37銜命——奉命。【管子·形勢】:『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君之運也。』郭沫若等集校引豬飼彥博曰:『銜,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則君尊。』

38初附——指後漢剛剛歸附。

39延引日月——拖延時間。

40『【春秋】之義』四句——【春秋】之義:見第十七回『【春秋】之義』條注。大夫:周代官名。後泛指官員。出疆:出境,出國,離開國境。這四句本明·劉基【春秋明經·公子結勝陳人之婦於郵遂及齊侯宋公盟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古者,大夫之出疆也,受命而不受詞,有可以安社稷利民人者,專之可也。』意謂按照【春秋】這本書里記載的法度,官員奉命出國,凡有利於國家的事,可以自作主張。

41未賓——尚未歸順。賓:賓服,歸順。

42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語出【孫子·地形】:『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又見【淮南子·兵略訓】:『是故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上將之道也。』意謂將軍有獨立指揮權,可以違抗君主之命,可戰則發動進攻,但不是爲了求取個人功名,不可戰則下令退卻,也不逃避違命罪責,唯一目的就是保護人民利益。

43自嫌——自己心生疑忌或有所顧忌。

44申狀——舊時公文體式之一。即向上級稟報事情的公文。

45見可施行——意謂看到合適的機會便實行。

46制——抵制,控制。

47所向無敵——語本『所當無敵』,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又見【漢書·項羽紀】:『項籍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當:面對著,向著。意謂所到之處,沒有敵手。多形容軍威極壯,銳不可當。

48前無強梁——與『所向無敵』近義。意謂在前進的路上沒有敵手。強梁:強橫霸道的人。

49網羅迸逸——抓獲逃竄的人。

50豪帥——首領。這裡指蜀漢後主劉禪。

51面縛——見第本回『面縛輿櫬』條注。

52謀無遺策——參見第本回『算無遺策』條注。

53舉無廢功——這裡指每戰必勝,沒有失敗。

54恣肆——放肆,肆無忌憚,胡作非爲。

55以實己之語——以便證實自己說過的話。這裡指鍾會用以證實自已謊奏鄧艾謀反的話。

56收——收捕,捉拿。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