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布:一葉知秋

2020-5-21 22:31

卻說吳國太見孫權疑惑不決,乃謂之曰:『先姊遺言云:「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何不請公瑾問之?』權大喜,即遣使往鄱陽請周瑜議事。原來周瑜在鄱陽湖訓練水師,聞曹操大軍至漢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議軍機事。使者未發,周瑜已先到。魯肅與瑜最厚,先來接着,將前項事細述一番。周瑜曰:『子敬休憂,瑜自有主張。今可速請孔明來相見。』魯肅上馬去了。

周瑜方才歇息,忽報張昭、顧雍、張紘、步騭四人來相探。瑜接入堂中坐定,敘寒溫畢1。張昭曰:『都督知江東之利害否?』瑜曰:『未知也。』昭曰:『曹操擁眾百萬,屯於漢上,昨傳檄文至此,欲請主公會獵於江夏,雖有相吞之意,尚未露其形。昭等勸主公且降之,庶免江東之禍。不想魯子敬從江夏帶劉備軍師諸葛亮至此,彼因自欲雪憤,特下說詞以激主公。子敬卻執迷不悟2。正欲待都督一決。』瑜曰:『公等之見皆同否?』顧雍等曰:『所議皆同。』瑜曰:『吾亦欲降久矣。公等請回,明早見主公,自有定議。』昭等辭去。

少頃,又報程普、黃蓋、韓當等一班戰將來見。瑜迎入,各問慰訖。程普曰:『都督知江東早晚屬他人否?』瑜曰:『未知也。』普曰:『吾等自隨孫將軍開基創業,大小數百戰,方才戰得六郡城池。今主公聽謀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恥可惜之事,吾等寧死不辱。望都督勸主公決計興兵,吾等願效死戰。』瑜曰:『將軍等所見皆同否?』黃蓋忿然而起,以手拍額曰:『吾頭可斷,誓不降曹!』眾人皆曰:『吾等都不願降。』瑜曰:『吾正欲與曹操決戰,安肯投降?將軍等請回,瑜見主公,自有定議。』程普等別去。

又未幾,諸葛瑾、呂范等一班兒文官相候3。瑜迎入,講禮方畢,諸葛瑾曰:『舍弟諸葛亮自漢上來,言劉豫州欲結東吳,共伐曹操,文武商議未定。因舍弟為使,瑾不敢多言,專候都督來決此事。』瑜曰:『以公論之若何?』瑾曰:『降者易安,戰者難保。』周瑜笑曰:『瑜自有主張,來日同至府下定議。』瑾等辭退。

忽又報呂蒙、甘寧等一班兒來見。瑜請入,亦敘談此事,有要戰者,有要降,互相爭論。瑜曰:『不必多言,來日都到府下公議。』眾乃辭去。周瑜冷笑不止。

至晚,人報魯子敬引孔明來拜。瑜出中門迎入。敘禮畢,分賓主而坐。肅先問瑜曰:『今曹操驅眾南侵,和與戰二策,主公不能決,一聽於將軍。將軍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吾意已決,來日見主公,便當遣使納降。』魯肅愕然曰:『君言差矣。江東基業已歷三世,豈可一旦棄於他人?伯符遺言,外事付託將軍。今正欲仗將軍保全國家,為泰山之靠,奈何從懦夫之議耶?』瑜曰:『江東六郡,生靈無限,若罹兵革之禍4,必有歸怨於我,故決計請降耳。』肅曰:『不然。以將軍之英雄,東吳之險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

二人互相爭辯,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5。』肅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瑜曰:『孔明乃識時務之士,必與吾有同心。』肅曰:『孔明,你也如何說此?』孔明曰:『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國祚遷移6,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魯肅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乎?』

孔明曰:『愚有一計,並不勞牽羊擔酒7,納土獻印8,亦不須親自渡江;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東去此兩人,如大木飄一葉9,太倉減一粟耳10。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問:『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11,閉月羞花之貌12。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13,何不速為之?』瑜曰:『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台賦】14。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瑜曰:『此賦公能記否?』孔明曰:『吾愛其文華美,嘗竊記之。』瑜曰:『試請一誦。』孔明即時誦【銅雀台賦】云:

從明後以嬉遊兮15,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16,觀聖德之所營17。建高門之嵯峨兮18,浮雙闕乎太清19。立中天之華觀兮20,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21。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22。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23。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欣群才之來萃兮24,協飛熊之吉夢25。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工垣其既立兮26,家願得而獲逞27。揚仁化於宇宙兮28,盡肅恭於上京29。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30

休矣美矣31!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32。同天地之規量兮33,齊日月之輝光34。永貴尊而無極兮35,等年壽於東皇36。御龍旗以遨遊兮37,回鸞駕而周章38。恩化及乎四海兮39,嘉物阜而民康40。願斯台之永固兮41,樂終古而未央42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43,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瑜曰:『吾承伯符寄託44,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孔明曰:『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早晚拱聽驅策。』瑜曰:『來日入見主公,便議起兵。』孔明與魯肅辭出,相別而去。

次日清晨,孫權升堂。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餘人,右邊武官程普、黃蓋等三十餘人,衣冠濟濟45,劍佩鏘鏘46,分班侍立。少頃,周瑜入見。禮畢,孫權問慰罷,瑜曰:『近聞曹操引兵屯漢上,馳書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權即取檄文與周瑜看。瑜看畢,笑曰:『老賊以我江東無人,敢如此相侮耶!』權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與眾文武商議否?』權曰:『連日議此事,有勸我降者,有勸我戰者。吾意未定,故請公瑾一決。』瑜曰:『誰勸主公降?』權曰:『張子布等皆主其意。』瑜即問張昭曰:『願聞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動以朝廷為名;近又得荊州,威勢愈大。吾江東可以拒操者,長江耳。今操艨艟戰艦,何止千百,水陸並進,何可當之?不如且降,更圖後計。』瑜曰:『此迂儒之論也。江東自開國以來,今歷三世,安忍一旦廢棄?』權曰:『若此,計將安出?』瑜曰:『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將軍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奈何降賊耶?且操今此來,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而操久於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47,三忌也;驅中國士卒48,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將軍擒操,正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

權矍然起曰49:『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所懼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瑜曰:『臣為將軍決一血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權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50:『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瑜受了劍,對眾言曰:『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日俱於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51。』言罷,辭了孫權,起身出府。眾文武各無言而散。

周瑜回到下處,便請孔明議事。孔明至,瑜曰:『今日府下公議已定,願求破曹良策。』孔明曰:『孫將軍心尚未穩,不可以決策也。』瑜曰:『何謂心不穩?』孔明曰:『心怯曹兵之多,懷寡不敵眾之意。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瞭然無疑,然後大事可成。』

瑜曰:『先生之論甚善。』乃復入見孫權。權曰:『公瑾夜至,必有事故。』瑜曰:『來日調撥軍馬,主公心有疑否?』權曰:『但憂曹操兵多,寡不敵眾耳。他無所疑。』瑜笑曰:『瑜特為此來開解主公。主公因見操檄文,言水陸大軍百萬,故懷疑懼,不復料其虛實。今以實較之:彼將中國之兵,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眾,亦止七八萬耳,尚多懷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眾52,其數雖多,不足畏也。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願主公勿以為慮。』權撫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子布無謀,深失孤望;獨卿及子敬,與孤同心耳。卿可與子敬、程普即日選軍前進。孤當續發人馬,多載資糧,為卿後應。卿前軍倘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親與操賊決戰,更無他疑。』

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53,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乃令人連夜請魯肅入帳,言欲殺孔明之事。肅曰:『不可。今操賊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劉備,必為江東之患。』肅曰:『諸葛瑾乃其親兄,可令招此人同事東吳,豈不妙哉?』瑜善其言。

次日平明,瑜赴行營,升中軍帳高坐。左右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將聽令。原來程普年長於瑜,今瑜爵居其上54,心中不樂,是日乃託病不出,令長子程咨自代。瑜令眾將曰:『王法無親,諸君各守乃職。方今曹操弄權,甚於董卓:囚天子於許昌,屯暴兵於境上。吾今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並不徇縱。』令畢,即差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55,別聽將令;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范、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並進,剋期取齊。調撥已畢,諸將各自收拾船隻軍器起行。程咨回見父程普,說周瑜調兵,動止有法。普大驚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為將。今能如此,真將才也。我如何不服?』遂親詣行營謝罪。瑜亦遜謝。

次日,瑜請諸葛瑾,謂曰:『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劉備?今幸至江東,欲煩先生不惜齒牙餘論56,使令弟棄劉備而事東吳,則主公既得良輔,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見,豈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瑾曰:『瑾自至江東,愧無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即時上馬,徑投驛亭來見孔明。孔明接入,哭拜,各訴闊情57。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齊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來說我也。』遂答曰:『夷、齊古之聖賢也。』瑾曰:『夷、齊雖至餓死首陽山下58,兄弟二人亦在一處。我今與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視夷、齊之為人,能無愧乎?』孔明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說他,反被他說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回見周瑜,細述孔明之言。瑜曰:『公意若何?』瑾曰:『吾受孫將軍厚恩,安肯相背?』瑜曰:『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之計59。』

正是:

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

畢竟周瑜定何計伏孔明,且看下回分解。


1問寒溫——指見面時問寒問暖。

2執迷不悟——執:固執。迷:迷惑,糊塗。引申為錯誤。悟:覺悟,悔悟。『執迷不悟』或本『執而不化』,出自【莊子·人間世】:『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郭象註:『故守其本意也。』王先謙集解引成玄英曰:『自以為是。』意謂固執己見,堅持錯誤,死不悔悟。

3候——問候。

4l í離兵革之禍——遭受戰爭的災禍。罹:遭受,受到。兵革:本義為兵器和甲冑。引申以指戰爭。【詩經·鄭風·野有蔓草序】:『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

5不識時務——時務:時代潮流和形勢。語本『不知時變』,出自【史記·叔孫通列傳】又見【漢書·叔孫通傳】:『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時變。』意謂不了解時代潮流和當前形勢。

6國祚遷移——帝位被篡奪。這裡指漢朝的帝位被曹操篡奪。

7牽羊擔酒——典出【左傳·宣公十二年】:『十二年春,楚子圍鄭……三月,克之,入自皇門,至於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杜預註:『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又【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使其位如故。』後世即以『肉袒牽羊』、『牽羊肉袒』、『牽羊把茅』、『牽羊』等作為投降的典故。諸葛亮靈活用典,改『肉袒牽羊』或『牽羊把茅』為『牽羊擔酒』,指向曹操投降。

8納土獻印——獻納土地和大印。表示投降。

9大木飄一葉——猶如一棵大樹掉了一片樹葉。比喻在整體中顯得微不足道。木:樹。飄:飄落,掉下。

10太倉減一粟——太倉:古代京師儲藏穀物的大倉庫。粟:小米。『太倉減一粟』本『稊米太倉』,出自【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稊米:小米。意謂猶如太倉中少了一粒小米。比喻在整體中顯得微不足道。

11沉魚落雁——沉魚:潛伏在水底的魚。落雁:落在地上的大雁。『沉魚落雁』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決驟:飛奔。意謂游魚見了美女毛嬙、麗姬嚇得沉入水底躲避,落在地上的大雁見了美女毛嬙、麗姬嚇得向高處飛逃。本指魚類及禽獸不識美醜,故即使見了絕色美人也會嚇得逃竄不迭。引申為女子的美色使魚兒忘游而沉底,使大雁貪看而降落。形容女子容貌極其美麗。

12閉月羞花——閉月:月亮躲藏了起來。閉:躲藏,隱藏。羞花:花兒感到羞愧。『閉月羞花』典出宋·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出:『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意謂月亮見了躲藏起來,花兒見了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13范蠡獻西施之計——事見【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春秋時,越國敗於吳國,越王勾踐被俘,受盡凌辱。返國後勵精圖治,國力逐漸強大。勾踐為報吳仇,令諸大臣獻策,大夫種獻美人之計。於是找到美女西施和鄭旦,派相國范蠡獻與吳王夫差。吳王果然沉湎於美色,不理朝政,越國終於滅了吳國,報仇雪恥。

14【銅雀台賦】——亦作【登台賦】。【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曰:『時鄴銅爵台新成,太祖曹操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曹植此賦見於裴松之注引陰澹【魏紀】,共二十六句;又見於【藝文類聚】卷六二,共二十四句,缺末尾兩句。原文如下:『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三國演義】增加了十四句,即『立雙台於左右兮』以下八句和『御龍旗以遨遊兮』以下六句,使全文變成了四十句;且對原賦的文字有所改動,如:『得乎雙逞』原作『得而獲逞』、『宇宙』原作『宇內』、『東皇』原作『東王』。

15從明後以嬉遊——意謂隨從聖明的君主指曹操嬉戲遊玩。明後:聖明的君主。

16太府——這裡指銅雀台周圍的一百二十間大小殿屋。

17聖德所營——意謂銅雀台為曹操所建造。聖德:至高無上的道德。這裡代指曹操。營:營造,建造。

18嵯峨——本義為山高峻貌。引申高高屹立。

19浮雙闕乎太清——意謂雙闕好像高浮於天空。闕:宮門兩側高台上的樓閣。太清:天空。

20立中天之華觀——意謂高高聳立於天空的華麗迎風觀。中天:空中。

21園果之滋榮——意謂銅雀園的花木十分茂盛。

22『立雙台』兩句——意謂在銅雀台左右建有兩座高台,一名玉龍,一名金鳳。

23『攬二喬』兩句——意謂將東吳的美人大喬孫策之妻、小喬周瑜之妻招攬到銅雀台來,朝夕相處,何等快樂。這兩句是羅貫中對曹植【銅雀台賦】的最重要增加,目的在於激怒周瑜,使其堅定抗曹的決心。但羅貫中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所根據的。唐·杜牧一作李商隱【赤壁】詩云:『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本書第四十八回引用了此詩又唐·羅虬【比紅兒詩】其四八云:『千里長江旦暮潮,吳都風俗尚纖腰。周郎若見紅兒貌,料得無心念小喬。』又唐·唐彥謙【漢代】詩云:『王氏憐諸謝,周郎定小喬。黼幃翹彩雉,波扇畫文鰩。』又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可見至少在唐、宋時,『二喬』的故事已為文人所樂道。羅貫中正是根據這些傳說,將『二喬』故事寫入【三國演義】,並為曹植的【銅雀台賦】增寫了一段。不僅如此,羅貫中為了坐實曹操確有覬覦『二喬』之心,還在第四十八回讓曹操不打自招道:『吾今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這樣一來,羅賈中雖撒了一個彌天大謊,但滴水不漏也。而從小說藝術角度說,則不僅允許如此虛構,且虛構得十分巧妙而又精采。

24群才之來萃——意謂銅雀台的建成,將使天下有才之士皆來聚會。萃:聚集,聚會。

25協飛熊之吉夢——意謂銅雀台吸引人才的作用與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得姜子牙之事差不多。協:相符,吻合。參見第三十七回『「東海老叟辭荊榛」二句』條注。

26天工垣其既立——意謂巧奪天工的銅雀台工程已經圓滿完成。天工:原作『天雲』,據【藝文類聚】改。垣:本義為牆,引申以代指建築工程。

27家願得而獲逞——意謂銅雀台工程的圓滿完成,使曹家的願望得以實現,因而十分快樂。得而獲逞:原作『得獲雙逞』,據【後漢書】、【藝文類聚】改。逞:滿意,快意。

28揚仁化於宇宙——意謂使仁慈的教化傳遍天下。揚:傳播。宇宙:天下。

29盡肅恭於上京——意謂身在京城的君主備受恭敬。盡:極至。肅恭:肅敬,恭敬。

30『惟桓、文』二句——這兩句是說春秋時的齊桓公和晉文公雖然皆稱霸一時,豈能與曹操相比!惟:語助詞,無實義。方:相比,比擬。聖明:皇帝的代稱。這裡代指曹操。

31休矣美矣——多麼美好啊!休:美好。

32『惠澤』三句——這三句是說銅雀台將澤及萬民,輔佐皇家,使天下太平。

33同天地之規量——意謂銅雀台的規模可與天地相比。規量:本義為畫圓的工具和計量多少的器具。引申為規模。

34齊日月之輝光——意謂銅雀台的光輝可與日月比美。齊:相等,相比。

35永貴尊而無極——意謂銅雀台的尊貴將永世長存。無極:無限,無盡。

36等年壽於東皇——意謂銅雀台的壽命與東皇相當。等:相等,相當。東皇:指東皇公,亦稱東王公、東木公、木公、東華帝君、東華真人等。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掌管男仙名籍,與西王母對稱。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

37御龍旗——高舉龍旗。御:執持,拿着。龍旗:畫有兩龍並可旋轉的旗。

38回鸞駕而周章——意謂乘着鸞車到處遊覽。回:迴環往復。周章:週遊。

39恩化——恩澤教化。

40嘉物阜——物美而豐盛。

41斯台——此台。指銅雀台

42樂終古而未央——意謂永遠快樂。終古:久遠,永遠。未央:未盡。

43『昔單于』兩句——事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高祖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44寄託——這裡是委託、重託之意。

45衣冠濟濟——形容朝官眾多而又莊嚴的樣子。

46劍佩鏘鏘——形容武將的佩劍和朝官的珮玉碰撞發出的聲音。佩:指珮玉。

47gǎo稿草——泛指餵牲口的草料。藁:稻、麥等的秸稈。

48中國——這裡指中原地區。

49qú渠然——精神振奮的樣子。

50奏案——存放奏章的桌子。

51七禁令五十四斬——古代兵法。見於【太平御覽】卷二九六【兵部】引【武侯兵法】。七禁令:即輕軍、慢軍、盜軍、欺軍、背軍、亂軍、誤軍。五十四斬:指各條禁令中又包含若干項該斬的罪名,總共五十四項斬罪。如輕軍禁令中就包括『朝會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迴避務止、初近而後遠、喚名而不應、軍甲不具、兵器不備』等八項斬罪。

52御——駕馭,控制。

53計畫——計慮,謀劃。

54爵——指官階。

55三江口——指今湖北省漢口以西一帶。

56齒牙餘論——齒牙:指說話或談論。餘論:一言半語,三言兩語。『齒牙餘論』出自【南史·謝朓傳】:『朓好獎人才,會稽孔覬粗有才筆,未為時知,孔珪嘗令草讓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簡寫之,謂珪曰:「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餘論。」其好善如此。』意謂隨便說出的三言兩語。本指順便幫人說幾句好話,以成人之美。這裡指略費口舌加以勸說之意。

57闊情——闊別之情,即久別思念之情。

58夷、齊雖至餓死首陽山下——事見【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為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皆不願繼位,一起逃往西周。『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最後餓死於首陽山。

59伏——制服,使人屈服。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