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佈:一葉知秋

2020-5-21 21:56

卻說獻計之人乃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嘗往洛陽買賣,乘車而回,路遇一美婦人來求同載,竺乃下車步行,讓車與婦人坐。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1。行及數裏,婦人辭去,臨別對竺曰:『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2,奉上帝敕,往燒汝家。感君相待以禮,故明告君。君可速歸,搬出財物。吾當夜來。』言訖不見。竺大驚,飛奔到家,將家中所有,疾忙搬出。是晚果然廚中火起,盡燒其屋。竺因此廣捨家財,濟貧拔苦3。後陶謙聘為別駕從事。當日獻計曰:『某願親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處求救:若二處軍馬齊來,操必退兵矣。』謙從之,遂寫書二封,問帳下誰人敢去青州求救。一人應聲願往。眾視之,乃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陶謙先打發陳元龍往青州去訖,然後命糜竺齎書赴北海。自己率眾守城,以備攻擊。

卻說北海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聰明。年十歲時,往謁河南尹李膺,閽人難之4。融曰:『我系李相通家5。』及入見,膺問曰:『汝祖與吾祖何親?』融曰:『昔孔子曾問禮於老子6,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頃,太中大夫陳煒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煒曰:『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煒等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7。』自此得名。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極好賓客,常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8。』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當日正與客坐,人報徐州糜竺至。融請入見,問其來意。竺出陶謙書,言:『曹操攻圍甚急,望明公垂救。』融曰:『吾與陶恭祖交厚,子仲又親到此,如何不去?只是曹孟德與我無仇,當先遣人送書解和;如其不從,然後起兵。』竺曰:『曹操倚仗兵威,決不肯和。』融教一面點兵,一面差人送書。正商議間,忽報黃巾賊黨管亥部領群寇數萬殺奔前來。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與賊迎戰。管亥出馬曰:『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9,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孔融叱曰:『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管亥大怒,拍馬舞刀,直取孔融。融將宗寶挺槍出馬,戰不數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寶於馬下。孔融兵大亂,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心中鬱悶。糜竺懷愁,更不可言。

次日,孔融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憂惱。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開門!』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賊眾趕到壕邊,那人回身連搠十數人下馬,賊眾倒退。融急命開門引入。其人下馬棄槍,逕到城上,拜見孔融。融問其姓名,對曰:『某東萊黃縣人也,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恩顧。某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孔融大喜。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面,卻曉得他是個英雄。因他遠出,有老母住在離城二十裏之外,融常使人遺以粟帛。母感融德,故特使慈來救。

當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贈與衣甲、鞍馬。慈曰:『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融曰:『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慈曰:『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慈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融曰:『吾聞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解,只無人可使耳。』慈曰:『府君修書,某當急往。』融喜,修書付慈。慈擐甲上馬,腰帶弓矢,手持鐵槍,飽食嚴裝10。城門開處,一騎飛出。近壕,賊將率眾來戰。慈連搠死數人,透圍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請救兵的,便自引數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慈倚住槍,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賊眾不敢來追。

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11,呈上書札。玄德看畢,問慈曰:『足下何人12?』慈曰:『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13。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黨14,特以氣誼相投15,有分憂共患之意。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告,危在旦夕。聞君仁義素著,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鋒突圍,前來求救。』玄德斂容答曰16:『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乃同雲長、翼德點精兵三千,往北海郡進發。

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不以為意。玄德與關、張、太史慈立馬陣前,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卻待向前,雲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雲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太史慈、張飛兩騎齊出,雙槍並舉,殺入賊陣。玄德驅兵掩殺。城上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便驅兵出城。兩下夾攻,大敗群賊,降者無數,餘黨潰散。

孔融迎接玄德入城,敘禮畢,大設筵宴慶賀。又引糜竺來見玄德,具言張闓殺曹嵩之事:『今曹操縱兵大掠,圍住徐州,特來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無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何不與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備非敢推辭,奈兵微將寡17,恐難輕動。』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雖因舊誼,亦為大義。公豈獨無仗義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請文舉先行,容備去公孫瓚處借三五千人馬,隨後便來。』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備為何如人也?聖人云:「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借得軍或借不得軍,必然親至。』孔融應允,教糜竺先回徐州去報,融便收拾起程。太史慈拜謝曰:『慈奉母命前來相助,今幸無虞18。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有書來喚,不敢不去,容圖再見。』融以金帛相酬,慈不肯受而歸。其母見之,喜曰:『我喜汝有以報北海也19。』遂遣慈往揚州去了。

不說孔融起兵。且說玄德離北海來見公孫瓚,具說欲救徐州之事。瓚曰:『曹操與君無仇,何苦替人出力?』玄德曰:『備已許人,不敢失信。』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玄德遂與關、張引本部三千人為前部,子龍引二千人隨後,往徐州來。

卻說糜竺回報陶謙,言北海又請得劉玄德來助;陳元龍也回報青州田楷欣然領兵來救。陶謙心安。原來孔融、田楷兩路軍馬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

卻說劉玄德軍到,見孔融。融曰:『曹兵勢大,操又善於用兵,未可輕戰。且觀其動靜,然後進兵。』玄德曰:『但恐城中無糧,難以久持。備令雲長、子龍領軍四千,在公部下相助;備與張飛殺奔曹營,徑投徐州,去見陶使君商議。』融大喜,會合田楷,為掎角之勢20;雲長、子龍領兵兩邊接應。

是日,玄德、張飛引一千人馬,殺入曹兵寨邊。正行之間,寨內一聲鼓響,馬軍步軍,如潮似浪,擁將出來。當頭一員大將乃是于禁,勒馬大叫:『何處狂徒,往那裏去?』張飛見了,更不打話21,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城上望見紅旗白字,大書『平原劉玄德』,陶謙急令開門。

玄德入城,陶謙接着,共到府衙。禮畢,設宴相待,一壁勞軍22。陶謙見玄德儀表軒昂,語言豁達,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23,讓與玄德。玄德愕然曰:『公何意也?』謙曰:『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玄德離席再拜曰:『劉備雖漢朝苗裔,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今為大義,故來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劉備有吞併之心耶?若舉此念,皇天不佑!』謙曰:『此老夫之實情也。』再三相讓,玄德那裏肯受。糜竺進曰:『今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待事平之日,再當相讓可也。』玄德曰:『備當遺書於曹操,勸令解和;操若不從,廝殺未遲。』於是傳檄三寨,且按兵不動;遣人齎書,以達曹操。

卻說曹操正在軍中與諸將議事,人報徐州有戰書到。操拆而觀之,乃劉備書也。書略曰:

備自關外得拜君顏,嗣後天各一方24,不及趨侍25。向者尊父曹侯,實因張闓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黨盤踞於內。願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後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則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曹操看書,大罵:『劉備何人,敢以書來勸我?且中間有譏諷之意。』命斬來使,一面竭力攻城。郭嘉諫曰:『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26。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操從其言,款留來使,候發回書。正商議間,忽流星馬飛報禍事。操問其故,報說呂布已襲破兗州,進據濮陽。

原來呂布自遭李、郭之亂,逃出武關,去投袁術。術怪呂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納。投袁紹,紹納之,與布共破張燕於常山。布自以為得志,傲慢袁紹手下將士,紹欲殺之。布乃去投張楊,楊納之。時龐舒在長安城中私藏呂布妻小,送還呂布。李傕、郭汜知之,遂斬龐舒,寫書與張楊,教殺呂布。布因棄張楊,去投張邈。恰好張邈弟張超引陳宮來見張邈。宮說邈曰:『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君以千裏之眾,而反受制於人,不亦鄙乎27?今曹操征東,兗州空虛;而呂布乃當世勇士,若與之共取兗州,霸業可圖也。』張邈大喜,便令呂布襲破兗州,隨據濮陽。止有鄄城、東阿、范縣三處,被荀彧、程昱設計死守得全,其餘俱破。曹仁屢戰,皆不能勝,特此告急。操聞報大驚曰:『兗州有失,使吾無家可歸矣,不可不亟圖之28。』郭嘉曰:『主公正好賣個人情與劉備,退軍去復兗州。』操然之,即時答書與劉備,拔寨退兵。

且說來使回徐州,入城見陶謙,呈上書札,言曹兵已退。謙大喜,差人請孔融、田楷、雲長、子龍等赴城大會。飲宴既畢,謙延玄德於上座29,拱手對眾曰:『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劉公乃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閒養病。』玄德曰:『孔文舉令備來救徐州,為義也。今無端據而有之,天下將以備為無義人矣。』糜竺曰:『今漢室陵遲30,海宇顛覆,樹功立業,正在此時。徐州殷富,戶口百萬,劉使君領此,不可辭也。』玄德曰:『此事決不敢應命。』陳登曰:『陶府君多病,不能視事,明公勿辭。』玄德曰:『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近在壽春,何不以州讓之?』孔融曰:『袁公路冢中枯骨31,何足掛齒32!今日之事,天與不取,悔不可追。』玄德堅執不肯。陶謙泣下曰:『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33!』雲長曰:『既承陶公相讓,兄且權領州事34。』張飛曰:『又不是我強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讓,何必苦苦推辭?』玄德曰:『汝等欲陷我於不義耶?』陶謙推讓再三,玄德只是不受。陶謙曰:『如玄德必不肯從,此間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軍,請玄德暫駐軍此邑,以保徐州。何如?』眾皆勸玄德留小沛,玄德從之。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卻說曹操回軍,曹仁接着,言呂布勢大,更有陳宮為輔,兗州、濮陽已失,其鄄城、東阿、范縣三處,賴荀彧、程昱二人設計相連,死守城郭。操曰:『料呂布有勇無謀,不足慮也。』教且安營下寨,再作商議。呂布知曹操回兵,已過騰縣,召副將薛蘭、李封曰:『吾欲用汝二人久矣。汝可引軍一萬,堅守兗州。吾親自率兵,前去破曹。』二人應諾。陳宮急入見曰:『將軍棄兗州,欲何往乎?』布曰:『吾欲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35。』宮曰:『差矣。薛蘭必守兗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裏,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36,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布曰:『吾屯濮陽,別有良謀,汝豈知之?』遂不用陳宮之言,而用薛蘭守兗州而行。曹操兵行至泰山險路,郭嘉曰:『且不可進,恐此處有伏兵。』曹操笑曰:『呂布無謀之輩,故教薛蘭守兗州,自往濮陽,安得此處有埋伏耶?教曹仁領一軍圍兗州,吾進兵濮陽,速攻呂布。』陳宮聞曹兵至近,乃獻計曰:『今曹兵遠來疲睏,利在速戰,不可養成氣力。』布曰:『吾匹馬縱橫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

卻說曹操兵近濮陽,下住寨腳。次日,引眾將出,陳兵於野。操立馬於門旗下,遙望呂布兵到。陣圓處,呂布當先出馬,兩邊排開八員健將:第一個雁門馬邑人,姓張名遼,字文遠;第二個泰山華陰人,姓臧名霸,字宣高。兩將又各引三員健將: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布軍五萬,鼓聲大震。操指呂布而言曰:『吾與汝自來無仇,何得奪吾州郡?』布曰:『漢家城池,諸人有分37,偏爾合得?』便叫臧霸出馬搦戰;曹軍內樂進出迎。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惇拍馬便出助戰;呂佈陣上張遼截住廝殺。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夏侯惇、樂進皆走,呂布掩殺,曹軍大敗,退三四十裏。布自收軍。

曹操輸了一陣,回寨與諸將商議。于禁曰:『某今日上山觀望,濮陽之西,呂布有一寨,約無多軍。今夜彼將謂我軍敗走,必不準備,可引兵擊之;若得寨,布軍必懼:此為上策。』操從其言,帶曹洪、李典、毛玠、呂虔、于禁、典韋六將,選馬步二萬人,連夜從小路進發。

卻說呂佈於寨中勞軍,陳宮曰:『西寨是個要緊去處,倘或曹操襲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宮曰:『曹操是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不備。』布乃撥高順並魏續、侯成引兵往守西寨。

卻說曹操於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當,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將及四更,高順方引軍到,殺將入來。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將及天明,正西鼓聲大震,人報呂布自引救軍來了。操棄寨而走。背後高順、魏續、侯成趕來;當頭呂布親自引軍來到。于禁、樂進雙戰呂布不住,操望北而行。山後一彪軍出:左有張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操望西而走,忽又喊聲大震,一彪軍至: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攔住去路。眾將死戰,操當先沖陣。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裏,一將踴出,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十數枝,挾在手中,顧從人曰:『賊來十步乃呼我。』遂放開腳步,冒箭前行。布軍數十騎追至,從人大叫曰:『十步矣!』韋曰:『五步乃呼我。』從人又曰:『五步矣!』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眾皆奔走。韋復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入去。郝、曹、成、宋四將不能抵當,各自逃去。

典韋殺散敵軍,救出曹操。眾將隨後也到,尋路歸寨。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起處,呂布驟馬提戟趕來,大叫:『操賊休走!』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38,各欲逃生。正是:

雖能暫把重圍脫,只怕難當勁敵追。

不知曹操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1目不邪視——邪:通『斜』。語出北朝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卷一·教子】:『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意謂眼睛不向旁邊亂看。形容人品行端正,沒有邪念。

2火德星君——民間傳說中火神的別稱。

3濟貧拔苦——意謂救濟貧苦的人。濟、拔:救濟,解救,拯救。

4hūn昏人——本為周朝的官名,執掌晨昏啟閉宮門之事。後成為看門人的通稱。閽:宮門、天門。

5通家——世代有交誼的人家。以其可以互通有無,故稱。

6昔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問禮:請教禮法。事見【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魯君與孔子車一乘、馬二匹、豎子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又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孔子既認老子李耳為師,而孔融是孔子的後代,李膺是老子的後代,因此孔融自稱與李膺為通家。這當然是一種詭辯,但出於十歲孔融之口,實屬非同一般,故【後漢書·孔融傳】及【世說新語】等皆津津樂道。

7偉器——堪任大事的傑出人才。【後漢書·郭太傳】:『林宗見而謂黃允曰:「卿有絕人之才,足成偉器。」』

8『座上』三句——這三句見【後漢書·孔融傳】,但原文作:『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樽』與『尊』同義,皆為酒器。

9古讀sh í,今讀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10嚴裝——穿戴得整齊嚴密。指頂盔貫甲,全副武裝。

11具言——備言,詳細說明或告訴。

12足下——下稱上或同輩互稱的敬稱。【韓非子·難三】:『今足下雖強,未若知氏。』

13鄙人——自稱謙辭。意謂自己是低賤淺薄的人。鄙:低賤,淺薄。【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14比非鄉黨——意謂若論親疏關係,彼此並非同鄉。比:親近,和睦。鄉黨:周代以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五百戶為黨,故『鄉黨』即同鄉或鄉親之意。

15氣誼——義氣和情誼。

16斂容——正容,即顯出嚴肅莊重的面容,以示尊敬。【漢書·霍光傳】:『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17兵微將寡——微、寡:少。語本『兵微將乏』,出自宋·蘇籀【憶雍都】:『兵微將乏初無奈,賊破功成近可嘉。』乏:少。意謂軍隊的數量太少。形容兵力薄弱,戰鬥力不強。

18無虞——因太平無事而沒有憂慮。【尚書·周書·畢命】:『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虞:憂慮,憂患。

19報北海——即報答孔融。北海:即孔融。以其為北海太守,故稱。以官職或姓加官職代名是古代習慣之一,本書也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以下不再一一注釋。

20jǐ擠角之勢——掎角:亦作『犄角』。原指有人拖住鹿腿,有人抓住鹿角。比喻相互配合。掎、犄:拖,拉,拽,牽制。勢:態勢,陣勢。『掎角之勢』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踣:放倒,摔倒。孔穎達疏:『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意謂如同捕鹿,晉人抓住鹿角,諸戎拖住鹿腿,一起把鹿放倒。比喻在作戰時幾部分部隊分屯數處,以便形成夾擊或牽制敵軍的態勢。

21打話——即搭話。

22一壁——即一邊,一面。

23牌印——令牌和官印。皆為做官的憑證和權力的象徵。【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令孜夜入建軍,以節度觀察牌印授建。』

24嗣後——此後,以後,隨後。

25趨侍——侍奉,侍候,服侍。【北齊書·裴讓之傳】:『帝欲讓之為黃門侍郎,或言其體重,不堪趨侍,乃除清河太守。』

26先禮後兵——意謂對外交涉時先用禮貌的方式,行不通則用強硬手段。兵:戰爭。泛指強硬手段。

27鄙——以為羞恥。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王逸註:『鄙,恥也。』

28亟——急速。

29延——請。

30陵遲——衰落,衰敗,衰微。【後漢書·袁紹傳】:『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

31冢中枯骨——語出【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意謂猶如墳墓中的枯骨。比喻胸無大志、無所作為的人。

32何足掛齒——何足:以反問式表示否定,即不足、不配、不夠或不值得。掛齒:掛在嘴上。引申為說到或提起。『何足掛齒』本『何足置之齒牙』,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叔孫通前曰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意謂哪裏值得一說或一提?表示人或事物微不足道,不值得重視。

33死不瞑目——瞑目:閉眼,合眼。語出【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堅曰:「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夷:消滅。意謂死了也不閉眼睛。指人將死之時心裏還有放不下的事情。

34權領——姑且暫時代領。

35鼎足之勢——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皿,古人用以燒飯。勢:態勢,形勢,局面。『鼎足之勢』本『鼎足而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說韓信曰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不敢先動。』意謂勢如鼎之三足並立。比喻三種勢力或政權旗鼓相當而互相對峙的局面。

36倍道——以加倍的速度趕路,即一天走兩天的路。【孫子·軍爭】:『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

37有分——義同『有份』。分:通『份』。整體中的一部分。

38面面相覷——覷:看。語出宋·賾藏主輯【古尊宿語錄·卷二二·黃梅東山演和尚·自述真贊二首】其二:『我真我贊,唯己自知;面面相覷,有甚了期?』意謂眾人都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着着你。形容眾人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發呆的情形。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