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布:一葉知秋

2020-5-21 21:53

卻說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1,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操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2。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3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4,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5。操作檄文以達諸郡6。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7,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8,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9。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10: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瓚視之,乃劉玄德也。瓚問曰:『賢弟何故在此?』玄德曰:『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瓚指關、張而問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關羽、張飛,備結義兄弟也。』瓚曰:『乃同破黃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瓚曰:『今居何職?』玄德答曰:『關羽為馬弓手11,張飛為步弓手。』瓚嘆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玄德曰:『願往。』張飛曰:『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雲長曰:『事已至此,即當收拾前去。』

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着。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12,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13,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14,上建白旄黃鉞15,兵符將印16,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17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18。賊臣董卓,乘釁縱害19,禍加至尊20,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21,以致臣節22,必無二志。有渝此盟23,俾墜其命24,無克遺育25。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歃血26。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27

歃血已罷,下壇。眾扶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操行酒數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曰:『惟命是聽28。』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紹曰:『文台勇烈,可當此任。』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

守關將士差流星馬29,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稟卓。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30。願提虎狼之師31,盡斬其首,懸於都門。』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32。』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33?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那四將?第一個,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孫堅披爛銀鎧34,裹赤幘35,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36,何不早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斗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37。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或說術曰38:『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細作報上關來39。李肅為華雄謀曰:『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

是夜月白風清40。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譟直進。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斗不數合,後面李肅軍到,竟天價放起火來41。堅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42,只得棄弓縱馬而奔。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43,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雄軍只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面圍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殺至天明,雄方引兵上關。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紹大驚曰:『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只有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紹曰:『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着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曰:『然。』即令劉玄德拜見。瓚將玄德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紹曰:『既是漢室宗派44,取坐來。』命坐,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45。』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46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47,用長竿挑着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48。』操教釃熱酒一杯49,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50,馬到中軍51,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讚之曰:

威鎮乾坤第一功52,轅門畫鼓響冬冬53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大喜。只見玄德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袁術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54!都與趕出帳去!』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曰:『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操曰:『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命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眾官皆散。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55

卻說華雄手下敗軍報上關來。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56。卓急聚李儒、呂布等商議。儒曰:『今失了上將華雄,賊勢浩大。袁紹為盟主,紹叔袁隗現為太傅,倘或裡應外合57,深為不便,可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卓然其說,喚李傕、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里。軍馬到關,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卓自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里來。紹聚眾商議。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敵。』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操引軍往來救應。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58,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59,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60,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61;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

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

旁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62,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63,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64。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65。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66,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古人曾有篇言語67,單道着玄德、關、張三戰呂布: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68

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69

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

護軀銀鎧砌龍鱗70,束髮金冠簪雉尾71

參差寶帶獸平吞72,錯落錦袍飛鳳起73

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74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

踴出燕人張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鬚倒豎翻金線75,環眼圓睜起電光。

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76

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77,抖擻天威施勇烈。

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78

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79

倒拖畫杆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80

頓斷絨絛走赤兔81,翻身飛上虎牢關。

三人直趕呂布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82。張飛大叫:『此必董卓。追呂布有甚強處,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拍馬上關,來擒董卓。正是:

擒賊定須擒賊首,奇功端的待奇人83

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1疏財丈義——疏財:施捨錢財。仗義:主持正義。『疏財丈義』或本『重義輕財』,出自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古者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意謂樂善好施,篤信道義。指慷慨解囊,救人急難。

2道——古代行政區劃名稱。漢代僅在少數民族地區設道相當於縣,至唐始在全國設道。這裡泛指全國各地。

3駢集——聚集,湊集。

4麾下——這裡是部下之意。【史記·秦本紀】:『繆公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晉軍。』

5會盟——指諸侯相會結盟。典出【左傳·昭公三年】:『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而盟。』

6檄文——古代用以徵召、曉喻、聲討的文書。

7欺天網地——網:欺騙,蒙蔽。『欺天網地』出自後蜀·何光遠【鑑戒錄·判木夾】:『苻以六十萬精兵摧於東晉,謝玄以八千之卒敗於壽春,豈不為欺天網地所致者也。』意謂欺騙天地。形容人膽大包天,什麼騙人的事都敢做。

8狼戾——兇狠,殘暴。【戰國策·燕策一】:『夫趙王之狼戾無親,大王所明見知也。』

9黎民——民眾,百姓。【尚書·虞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傳:『黎,眾。』

10鎮——古代於邊防重地駐重兵守衛謂之『鎮』。相應:互相呼應,響應。

11弓手——宋代才有此名目,意謂兵卒。羅貫中借用。

12盟主——古代諸侯會盟中的首領或主持人。【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

13袁本初四世三公——三公:古代朝廷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而歷代所指不同。東漢以太尉、師徒、司空為三公。此句是說袁紹家連續四代人都有人官至三公。指袁紹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曾祖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湯官至太尉,父親袁逢官至司空。

14五方旗幟——古代以青、赤、白、黑、黃五色為正色,軍隊常以這五種顏色的旗幟代表東、南、西、北、中。

15白旄黃鉞——白旄:古代的一種軍旗,因竿頭飾以氂牛尾而得名,用以指揮軍隊,也是軍權的象徵。黃鉞:飾以黃金的長柄大斧,或用於皇帝儀仗,或用作軍權的象徵。【尚書·牧誓】:『王指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麾:指揮,揮動。原以白旄黃鉞作為帝王親征或授命大將出征的象徵。借喻出兵征伐。

16兵符——古代調兵遣將所用憑證,一般由皇帝頒發。

17其盟——此盟詞錄自【後漢書·袁紹傳】李賢注引【獻帝春秋】,但改動較大。

18皇綱失統——意謂朝廷的管理陷入混亂。皇綱:朝廷的綱紀。失統:失去秩序,混亂。

19乘釁縱害——利用可乘之機,肆無忌憚地禍害。

20至尊——指皇帝。以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故稱。漢·賈誼【過秦論上】:『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1戮力——勉力,並力。戮:通『勠』。【尚書·商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孔穎達疏:『戮力,猶勉力也。』

22臣節——臣子應有的節操。【孔子家語·致思】:『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

23渝——本義為變更、改變,引申為違背。

24俾——使。

25無克遺育——無克:不能。遺育:後遺,後代。育:通『胄』。『無克遺育』典出【尚書·商書·盤庚中】:『乃有不言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今按「育」讀為「胄」。【堯典】「教胄子」,【說文】及【周官·大司樂】注並引作「教育子」。【周官】:【釋文】曰:「育音胄。」是古「育」、「胄」同聲而通用。【說文】曰:「胄,胤也。」「無遺育」即「無遺胄」。』意謂不能留下後代,即斷子絕孫。

26shà霎血——古代會盟中的一種儀式。即盟約宣讀後,會盟者各飲少許殺牲之血一說以指蘸血塗於口旁,以示守約的誠意。【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

27涕泗橫流——涕泗:眼淚和鼻涕。橫流:交錯而流。『涕泗橫流』本『涕泗滂沱』,出自【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意謂眼淚鼻涕交錯流淌。原形容極度悲痛。引申以形容由於激動而眼淚和鼻涕齊流。

28惟命是聽——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唯:同『惟』。意謂任何命令都聽從。表示完全聽人指使,絕對服從,決不反對。

29流星馬——亦稱『流星報馬』。古代軍事信差,猶今之通訊兵。因其須騎快馬送信,故稱。

30視之如草芥——芥:蔬菜名。『視之如草芥』本【孟子·離婁上】:『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又【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意謂把人看得如同小草和芥菜那樣微不足道。比喻目空一切,蔑視他人。

31虎狼之師——比喻威武兇猛的軍隊。

32高枕無憂——高枕:枕着高枕頭。語本『高枕而臥』,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意謂可以枕着高枕頭睡大覺了,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33割雞焉用牛刀——割:殺,宰。焉:何,豈,哪裡。語出【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邢昺疏:『道,謂禮樂也。』意謂殺雞何必用殺牛的刀?原比喻小事不值得用禮樂。後借喻做小事不必用大力氣或大材不可小用。

34爛銀鎧——白銀爛銀鎧甲。

35赤幘zé責——紅頭巾。幘:原為古代平民男子包紮髮髻的巾,後無論貴賤皆用之。漢·蔡邕【獨斷】卷下:『幘者,古之卑賤執事不冠者之傾服也……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然尚無巾,如今半頭幘而已。』【隋書·禮儀志六】:『幘,尊卑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謂之「介巾」;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巾」。』

36匹夫——罵人話。相當於傢伙、東西。

37矢石——箭和壘石。壘石:由高處攻擊敵人的巨石。

38或說shu ì稅——有人勸說。或:代詞。有人,有些人。

39細作——暗探,間諜。【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唐·陸德明釋文:『諜……間也,今謂之細作。』

40月白風清——白:光明,明亮,明朗。清:清涼,涼爽。『月白風清』出自宋·蘇軾【後赤壁賦】:『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意謂月光明朗,微風涼爽。形容月夜明朗幽靜。

41竟天——一直到天邊,滿天,遍天。【史記·天官書】:『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

42鵲畫弓——以鵲形裝飾的弓。元·喬吉【套曲·梁州第七射雁】:『忙拉鵲畫弓,急取鵰翎箭。』

43射目——耀眼,醒目,顯眼。

44宗派——泛指宗族內部各支派。南朝梁·何遜【仰贈從元興寧寘南】詩:『家世傳儒雅,貞白仰餘徽。宗派已孤狹,財產又貧微。』

45zhòu晝——指古代帝王或貴族的後裔。【國語·周語上】:『襄王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無胄。』韋昭註:『胄,後也。』

46叉手——古代男子禮節之一。即兩手交叉於胸前,表示恭敬。【孔叢子·論勢】:『遊說之士挾強秦以為資,賣其國以收利,叉手服從,曾不能制。』

47鐵騎——身披鐵甲的戰馬。引申為全副武裝的騎兵。【後漢書·公孫瓚傳】:『且厲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

48某——自稱代詞。代指『我』或本名。【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49sh āi篩酒——斟酒。【晉書·周處傳】:『及吳平,王渾登建鄴宮釃酒,謂吳人曰:「諸君亡國之餘,得無感乎?」』。

50鸞鈴——亦作『鑾鈴』。系在馬頸上的響鈴。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五駱衡上金爵者,朱雀也。口銜鈴,鈴謂鑾。所謂和鑾也。【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鈴。今或為鑾,或為鸞,事一而義異也。』

51中軍——古代行軍作戰時軍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中軍即元帥或主將所在處。這裡指盟主袁紹及各鎮諸侯所在的指揮部。【左傳·桓公五年】:『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

52乾坤——天地。【周易·說卦】:『乾為天……坤為地。』引申為天下。

53轅門——原指帝王巡狩、田獵的宿營處。以其以兩車架起當門,故稱。引申為領兵將帥的營門。【六韜·犬韜·分合】:『大將設營而陳,立表轅門。』畫鼓——以彩繪裝飾的鼓。唐·白居易【柘枝妓】詩:『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冬冬——象聲詞。唐·白居易【初與元九別後夢見立悵然感懷因以此寄】詩:『覺來未及說,叩門聲冬冬。』今多作『咚咚』。

54耀武揚威——語或本『揚威震武』,出自【三國志·魏志·陶謙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謙上書自古在昔,未有不揚威以弭亂,震武以止暴者也。』震武:以武力使人受到震動。原指炫耀武力,顯示威風。引申以泛指誇耀威勢,氣焰囂張。

55牛酒——牛和酒。古代饋贈、犒勞、祭祀的物品。【戰國策·齊策六】:『齊襄王乃賜單牛酒,嘉其行。』

56申聞——以文狀呈達上司。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訓曰重,凡以狀達上官,必曰「申聞」。』

57裡應外合——應:接應,策應。合:指圍攻。語意或本【史記·酈食其列傳】:『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原指有人從外面包圍攻打,有人在內部策應。引申以指內部的人與外面的人相互配合干某件事。

58三叉束髮紫金冠——是一種可以將頭髮總束於頭頂的三叉形紫金冠。紫金:本來是一種罕有的珍貴礦物。漢·劉楨【魯都賦】:『紫金揚暉於鴻岸,水晶潛光乎雲穴。』後人指赤銅與黃金的合金。明·曹昭【格古要論·珍寶論·紫金】:『今人用赤銅和黃金為之。然世人未嘗見真紫金也。』

59西川紅錦百花袍——是一種紅色川錦面上繡有各種花的戰袍。

60獸面吞頭連環鎧——是一種以獸頭為裝飾的、用金屬環穿連而成的套頭護身鎧甲。吞頭:套頭。

61勒甲玲瓏獅蠻帶——是一種精工製造的束在鎧甲外面的武官腰帶。玲瓏:精巧貌。獅蠻帶:亦稱『獅蠻寶帶』,簡稱『獅蠻』。古代武官腰帶名。以其帶鈎上飾有獅子、蠻王的形象,故稱。

62三姓家奴——罵呂布的話。呂布先後認丁原、董卓為義父,連其親生父親,共為三姓之子,故稱。

63丁字兒——這裡指呈三角形之勢。

64刺斜里——亦作『刺邪里』。意謂從側面插入。舊小說常用語。

65轉燈兒——走馬燈的別稱。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走馬燈】:『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燭滅則頓止矣。』這裡是形容團團亂轉。

66盪開——沖開,衝破。

67言語——泛指詩文著作。這裡指詩。

68『漢朝天數』二句——天數:運數,氣數,命運。炎炎紅日將西傾:猶如太陽即將落山。五行家稱劉漢為火運,故這裡以炎日將落比喻劉漢將亡。這兩句是說漢朝傳至桓帝、靈帝時運數將終,馬上就要滅亡了。

69奮怒——盛怒,震怒。【漢書·王莽傳上】:『忠臣孝子莫不奮怒。』

70銀鎧砌龍鱗——形容銀鎧閃閃發光,猶如龍鱗一般。砌:堆砌。

71簪雉尾——插着野雞尾上的長羽毛。簪:插,戴。

72寶帶獸平吞——意謂獅蠻寶帶鈎上裝飾的獅子張牙舞爪,好像要一口吞掉對方。平吞:一口吞掉,全部吞掉。

73錦袍飛鳳起——意謂繡滿百花的紅錦戰袍隨着戰鬥而飛舞,猶如飛翔的鳳凰。

74熒煌射秋水——形容極其光輝燦爛。熒煌:光輝,光輝燦爛。

75金線——比喻金黃色的鬍鬚。

76鸚鵡戰袍飛蛺蝶——意謂繡有鸚鵡的戰袍飛舞,猶如蝴蝶蛺蝶飛翔一般。

77xiāo消雄——雄悍傑出的人物。

78牛斗寒——就連牛郎星和北斗星都感到寒氣逼人。

79家山——家鄉,故鄉。這裡借指董卓、呂布駐守的虎牢關。

80亂散銷金五彩幡——亂丟金線繡字的五色旗。銷金:嵌金色線。參見本回『五方旗幟』注。

81絨絛——指馬韁繩。

82青羅傘蓋——用青羅製作的傘蓋。傘蓋:是一種長柄圓頂而頂緣垂有流蘇的傘形物,達官顯宦用於儀仗。

83端的——真的,的確,確實。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