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一節 是誰企圖靠戰火點燃緬甸的和平之光?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布:一葉知秋

2019-12-14 21:11

近十年來,緬甸的和平進程仿佛陷入到一個閉環當中,雖然看似不停地在行動,但卻始終在一個範圍之內循環。比如:緬政府與民地武的每一場談判結束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武裝衝突;數十場激烈的武裝衝突之後,緊接着就是一次高調的和平談判,長期如此循環,雖然努力奔跑但結果卻是原地踏步。深究其源,在於雙方都企圖靠戰火去點燃緬甸的和平之光。

當事雙方之所以選擇以武力方式表達意願和實現和平,有二方面的動因:

一、緬軍企圖『以打迫簽』。讓各民族武裝組織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妥協,並接受其制定的不平等政治協議。

二、民族武裝的鬥爭策略則是『以打促談』,通過擴大戰爭影響,讓一心想要在世界面前樹立文明形象的緬甸當局,不得不坐下來與之進行政治對話,與此同時,處於弱勢的民武還寄望大國出面主持公道平息那些可能會蔓延到區外的紛爭。

上述可見,緬軍方和民武組織各自對對方仍抱有一些脫離實際的幻想。民族武裝組織似乎仍痴痴地指望有朝一日緬軍方能夠做到『權力自律』,並開放胸懷給予少數民族平等的政治權利。而緬方則過於低估民武組織捍衛民族權利的決心,盼望着民族武裝組織用武器來跟軍方換取『永久和平』,然後,在軍方安排下民武領導人該從商的從商、該歸隱的歸隱、該種田的種田、該配合緬方的就好好配合,做個乖乖聽話的小老百姓……。緬政府和民地武雙方就這樣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盤,堅持着自認為最正確、最有效、最有利的鬥爭策略,僵持了一年又一年、鬥爭了一代又一代。

上述鬥爭模式已經是緬政府與民族武裝組織玩了半個多世紀的政治遊戲了,而且是一個不受遊戲規則制約、沒有公正裁判的遊戲。他們之間所簽署的每一份和平協議,最終都僅僅停留在紙上;每一份在記者鏡頭前鄭重其事宣揚的和平主張,一轉身就被沒有克制的軍事行動或虛張聲勢的武裝衝突給摧毀。在殘酷的軍事行動面前,所有的和平意願和言詞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自2009年以來,緬軍就先後與同盟軍、克倫民主佛教軍、克欽獨立軍、德昂軍、北撣邦軍、若開軍等民族武裝持續發生各種規模不等的武裝衝突,其中,2015年的2.9戰爭、2016年的11.20戰爭,2017年的3.6戰爭,2019年的8.15戰爭以及從2018年12月就開始爆發至今的若開邦南部戰爭都是緬甸近代史上的大戰,無論戰爭時間長度、戰鬥激烈程度、傷亡人數和國際社會關注度,都創下了緬甸內戰歷史的新高。伴隨着戰爭,一場又一場沒有制約、缺乏監督的和平談判也在不厭其煩地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單方面停火聲明,被自身停不了的槍炮聲打了臉、毀了信,這讓一切和平會議的召開仿佛只是為了自嗨,又仿佛只是為了演給誰看!

這一邊『不再繼續軍事進攻行動』的許諾之聲剛落,另一邊,機關槍與炮火聲隨即隆隆響起。似乎,緬甸的民主鬥爭只願在『真打仗假談判』一條路走到黑?實現和平貌似已無其他道路可走。大家都把武裝實力擺在第一位,都想凌駕於規則之上,雖然政治家希望用文明談判實現和平,而軍頭們卻企圖用戰火點燃和平之光。然而,倘若不能建立可信機制,條款設計再完美的協議終將淪為一紙空文。由於緬甸08憲法是槍桿子底下寫成並在槍桿子底下實行的憲法,所以緬甸的政治也就成了槍桿子底下的政治。緬軍方企圖用戰火來點燃緬甸的和平之光,最終,那些靠武力壓迫出來的和平也只能是槍桿子底下屈辱的和平。而且,當屈辱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必然引發暴力革命,因此,沒有平權的和平是脆弱而短暫的,並且,只能算是偽善的和平、忽悠人的假和平。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