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節 每一支民地武都是政治壓迫下的產物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布:一葉知秋

2019-11-29 11:12

1992年丹瑞大將為首的緬甸軍人政府為了擺脫前二屆奈溫和蘇貌軍人政府的惡劣形象,開始致力於把『軍人政府』平穩』過渡為『文人政府』,並制定了一張政治身份轉型圖線路,美其名曰『七步民主路線圖』。

2003年8月,『七步民主路線圖』正式啟動,意味着軍人集團政治身份轉型計劃已落到實處,該路線圖主要包括:『重新召開1996年以來處於休會狀態的國民大會,由議會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和政府,把緬甸建設成一個現代、發達、民主的國家……。』軍人政府在全國宣揚:『可憑藉7步路線挽救國家於水火,實現國家民主、繁榮與富強。』據說緬甸的7步民主路線圖是時任緬甸總理的欽紐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幫助下制定出來的。

由於緬軍逐漸形成了非常鞏固的利益集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全面滲透國家核心領域並盤踞其上,同時,進一步在軍中形成了頑固的大緬族主義思潮,導致最終緬軍內部產生了一種唯我獨尊的民族沙文主義思想,其核心成員總是妄圖通過武力徹底肅清全緬所有民族武裝。在緬軍日益狂傲的心理作用下,武力解決民地武的觀點逐漸在緬軍集團中占據上風,並開始公然實施一系列整編民地武計劃。該計劃於2005年開始正式啟動,軍人政府首先派出高級代表團逐一要求各個民族組織放下武器、解散武裝、接受整編,並美其名曰『武器換和平』,言下之意,不交出武器者,就會遭到緬軍的武力清剿。當時,全緬各民地武領導層人人自危,既沒有實力與緬軍對抗,又不甘願將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民族政權拱手交付緬軍,於是,一個為了對抗緬軍強行整編而組建的『民族聯合陣線』應運而生。當時,果敢、佤邦、北撣、勐拉、克欽都是其中的成員組織。然而,這個在非常時期緊急組建的民族聯盟及其盟約,在關鍵時刻卻絲毫沒有發揮作用。

由於緬軍方忙於應對國內頻繁爆發的各種政治危機,整編計劃被暫時擱置了下來,直到2009年8月,才又陰謀策動了果敢8.8事件,為其整編各民族武裝計劃鋪路。緬軍在果敢實施的陰謀進展得非常成功,據說,現任的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就是因為指揮09年的果敢戰事而得以攀上總司令寶座的。但事後,緬軍方似乎有些得意忘形,誤判了形式的演變和民武抗爭的決心,導致全國內戰一發不可收拾。

果敢8.8事件之後,緬軍人在果敢以征服者姿態盛氣凌人,不僅對當地百姓大肆盤剝、還對前執政者進行栽贓嫁禍,緬軍在果敢的一系列所作所為,讓各少數民族武裝仿佛看到自身未來的慘狀,其惡劣行徑,激發了多個民族武裝誓死捍衛家園的決心。於是,其他武裝面對緬軍大兵壓境時,再也不相信『武器換和平』的鬼話。果敢的遭遇告訴他們——沒有武器,等待他們的就只能對緬軍唯命是從、一切皆由軍方主宰。緬軍方在嚴重刺傷果敢人民族尊嚴的同時,它的囂張氣焰也隨之點燃了非緬民族反壓迫、反歧視、求自決、求自主的激情,以及武力抗爭的勇氣。

果敢8.8事件讓所有民族武裝都看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緬軍絕不會允許民族武裝組織永遠存在下去』。同時,也不可能立法賦予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完全平等的政治權利。

最初,緬軍方未曾料到其他民族武裝保衛家園的決心如此堅決,當緬軍認為可以通過肢解同盟軍的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時,卻遭到了全緬各民族武裝組織的頑強抵抗。如果沒有『寧為戰死、不為奴隸』的戰鬥意志,民武對抗軍備及兵力強於其數倍的緬軍,是不可能堅持十年而打不垮的。再者,民武官兵捍衛民族地區的決心和戰鬥意志,遠遠超過僅為執行上級命令的緬軍官兵,這是民地武在面臨軍事打壓時還能扛得住的主要原因。

面對強權和欺壓,大多數人都只會選擇逆來順受,卑躬屈膝地依附強權,即便他們知道自己所依附的是一個邪惡的強權。但總有那麼一些身懷傲骨之人,在面對強權欺壓時,明知以卵擊石、螳臂擋車,卻仍舊敢於揭竿而起,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哪怕會因此有可能丟掉身家性命,依然敢於迎難而上,為正義而戰。

2009年8月,同盟軍被緬軍武力肢解的事件直接激化了緬甸建國後並未徹底解決的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也直接激活了緬甸已平息了將近20年的武裝衝突,由此推動的全國民族民主革命新形勢,使得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再度陷入新一輪的動盪之中。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指出:『奴役其他民族是在為自己鍛造鐐銬』,長年一連串壓迫與反壓迫的戰爭如今已成為緬甸國家和緬族戴在自己身上的沉重枷鎖,使得它在民主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寸步難行。壓迫與反抗總會如影隨形,倘若不是迫於無奈,迫於生存危機,緬甸不可能會有那麼多人把精力、財力、時間和生命全都投入到危險係數極高的武裝革命鬥爭之上,由是觀之,可充分證明——緬甸的每一支武裝都是緬方政治壓迫下的產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