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三節 緬甸的民族武裝為何越打越多?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佈:一葉知秋

2019-11-29 11:10

緬甸獨立建國以來,歷屆掌權者均致力於維護聯邦不分裂,但因方法失當,行為激進,戰略判斷失誤,反而加劇了各民族尋求自決或獨立的決心,並由此引發了全國各邊疆地區經久難息的民族武裝衝突。由於各民族自治權與國家統治權之間如何合理分配遲遲不能達成廣泛共識,導致國家未能實現真正融合就開始離心離德。懷有大緬族主義思想傾向的緬軍頭們為實現國家政權統一而大動干戈。各民族領袖為求民族自決,紛紛舉起民族主義大旗組建武裝捍衛各自的權利,武力對抗緬軍人集團的政治歧視與軍事壓迫。

如緬軍方繼續走武力實現統一的路線,或許未來的緬甸還會製造出更加難以融合的分裂。從現政府和之前軍政府的種種言行來看——統一,顯然是緬族精英的核心價值。但不幸的是,緬族精英的『統一』是隱含着民族同化的統一。

緬甸民族武裝數量和麾下兵力在1989-2009年停戰期間是呈下降趨勢的,但自2009年果敢8.8事件爆發之後,在緬軍的軍事打壓下,少數民族武裝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打越強、兵力也越打越多。其間,先後爆發的戰爭有2010-2011年的緬軍與克倫佛教軍的『米雅瓦底之戰』,2012-2014年緬軍與克欽獨立軍的『克欽之戰』,2015-2017年緬軍與同盟軍的『果敢光復之戰』,2016年緬北聯合陣線四家武裝『11.20勐古之戰』,2017年的緬軍與北撣邦軍的『萬海之戰』,2017-2018年德昂軍與緬軍在木姐、貴概周邊的游擊戰,2019年緬軍與若開軍的『若開邦之戰』,2019年三家兄弟民族聯軍的『8.15戰爭』……。上述這些戰爭的時長,少則三個月,多則長達三四年,至今緬軍依然與多個民武處於交戰或對峙狀態,特別是若開邦的戰爭從2018年底開始爆發就沒有停止過。

組建於2009年的若開軍於2011年起在克欽獨立軍控制區練兵,經過多次參與克欽和果敢兄弟組織協防作戰,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緬軍為防止若開軍在其祖籍邦建立根據地,自2018年12月24日開始派兵圍攻。期間雙方互有傷亡,緬軍只得不斷加派兵力,戰事持續升級,歷時至今,戰鬥時長將滿一整年。『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是人類歷史進程的生存規律,野蠻壓迫通常都會激發一個民族的血性和鬥志,每當遭受無理打壓,凡有血性的民族都會想方設法組建武裝以自保,寧在戰鬥中亡,也不願為奴求生。可見,壓迫與反壓迫是必然的連鎖反應,並且容易陷入某種惡性循環之中,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整個緬甸的民族武裝越打越多的主要原因。

緬軍的軍事壓迫先於民族武裝組織存在,但民武組織的誕生和民族武裝衝突持續爆發,則因當事人恐懼心理作祟。比如:緬軍方擔憂民武發展壯大後尋求獨立導致緬甸分裂,民武則擔憂失去武裝的民族將會遭到大緬族主義者更多的霸凌,甚至只能任由緬軍人奴役。所以,緬軍方和民武組織只能在壓迫與反壓迫,備戰與抗戰中循環反覆,進而陷入到冤冤相報的死結當中。這是彼此畏懼對方、互不信任導致的必然演變。緬軍人政府武力整編民武的方針,讓民武感覺生存受到威脅,於是開始強軍擴軍;民族武裝組織的發展與壯大,則讓緬軍方感到國家有被分裂的危險,於是加緊了整編計劃的步伐。因為互信缺失與戰爭威脅,任何一方都不敢率先放下武器。加之,多年以來的流血衝突,雙方都結下了數不清的深仇大恨。試問,又有誰會在沒有第三方的強力保障下,冒失地在宿敵面前放下武器,去換取敵人口中的和平承諾呢?

緬軍方和民武組織之間長期信任赤字,使得雙方都深深陷入到『塔西佗陷阱』之中,任何承諾和行為都會被對方猜疑。緬軍從來就不相信民族組織武裝革命的純潔性,民族武裝則懷疑緬軍平等對待非緬民族的真心。在彼此猜疑又將對方假想為敵人的情況下,雙方選擇了相信他們手中冰冷的武器,而不是將對方視為『同樣熱愛和平』並可以進行對話的一國之民。由於民族武裝組織和緬軍人集團一直以來都遵奉着毛澤東的名訓,把『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理念奉為圭臬。於是,他們都在竭盡所能努力去創造槍桿子底下的和平。殊不知,槍桿子底下的和平只能創造小圈子或小宗派的和平,而且,槍桿子底下的和平是排他性的和平,是沒有平等和自由權利的和平、屬於奴隸式的和平,只有的奴才才會接受那種沒有平等政治權利和喪失民族尊嚴的和平。這就是為什麼緬軍方武力所到之處,除了眾多乖乖匍匐在地的順民之外,還有一茬又一茬冒着槍林彈雨前進的革命者。同時,也是緬甸民族武裝越打越多的原因所在,畢竟沒有哪一個民族會甘願永遠做大緬族的附屬民族、把前途和命運交給緬族去主宰。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