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七節 大緬族主義思想是怎樣產生的?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布:一葉知秋

2019-11-29 10:43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唯有強勢的民族有所克制,弱勢的族群受到包容,民族不分大小人人平等,國家才會持久和平。然而,由於緬族精英、緬族上層、緬族執政集團、緬軍人利益集團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以『緬甸的主人』自居,把非緬民族當作附屬民族,從而在多個維度中傷害了非緬民族的權益和感情。由此可見,引發緬甸民族矛盾、政治紛爭和武裝衝突最重要的一個根源就是大緬族主義思想。

緬族強化『要當家做主』的意識並沒有錯,但錯誤在於緬族把自己當做這個國家的唯一主人之後,便會不自覺地、不經意地把非緬民族當成次等民族,確保主人的地位不可撼動。

大民族主義的形成是源於對自身生存的焦慮,是建立在排他性基礎之上的,所以,他必然會做出一些排斥和打壓他者的行為,而他們為了實現『唯我獨尊』就會想方設法防止其他民族在權力上跟他們平起平坐。多年以來,大緬族主義對緬甸國家造成的惡劣影響,對非緬民族的歧視已經是眾所周知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大緬族主義思想是怎樣誕生的吧。

1930年5月,在英殖民者的眼皮底下,一個名為『我緬人協會』的政治組織出現在緬甸政治舞台上,並成功地領導緬甸人民掀起民族主義運動,為突顯要做緬甸未來主人的決心,『我緬人協會』成員在互喚姓名時均以『德欽』一詞作為前綴,強調主人翁意識。『我緬人協會』還提出了一個深受緬人擁護的口號『緬甸是我們的國家,緬文是我們的文字,緬語是我們的語言;熱愛我們的國家,珍惜我們的文字,尊重我們的語言』。同時,還創作了一首『我緬人之歌』,四處教族人傳唱,傳播緬族必須當家做主的主人翁思想,這就是大緬族主義的雛形,也是緬甸民族主義運動史上一個重要的標誌性觀念,這個『主人翁』觀念像病菌一樣迅速得到傳播,直擊每一個緬人的心靈,並有效地完成了緬族人一次整體的觀念升級,強化了緬人深層的民族認同。

1936年,『我緬人協會』發起並成功領導學生罷課運動,從而逐步掌握了緬甸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權。當時,後來被追認為緬甸國父的吳昂山,以及先後三次出任緬甸總理的吳努等一大批學生領導人相繼加入『我緬人協會』。1938年,『我緬人協會』領導了緬甸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反英殖民主義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我緬人協會』聯合緬甸其他政黨成立了『緬甸自由聯盟』,直到1940年6月,英國當局將『我緬人協會』大批領導人逮捕,該會活動隨之陷入低迷。之後,『我緬人協會』因急功近利而誤入歧途,走向了與日本法西斯合作的道路,並最終覆滅。然而,大緬族主義卻如不死的幽靈深深地潛伏在緬人的靈魂里,鐫刻進緬族的基因里,一路伴隨他們走到今天。

再往歷史深處回溯緬人的大緬族主義思想來源,可以在緬族最強悍的三位緬王身上找到它的發源點。『權威獨一無二,不容與人共享?』這句霸權思想十足的話就是出自緬族第一代君主阿奴律陀之口,雖然這只是一位歷史上緬族霸主的思想,但它卻已成為大緬族主義思想的根源之一。在文化上,因受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緬族有較強的等級觀念,在優越感和自卑感的雙重作祟下,緬族精英曾致力於把緬族構建為緬甸聯邦的『國族』,並採取一系列民族同化手段,同化無效之後,又致力於把非緬民族在政治上邊緣化,將其它民族排斥成為附屬於緬族的次等民族。

大緬族主義者狂妄的資本源於其歷史上出現過三代驍勇善戰的緬王,他們曾在強盛時期將四鄰其他民族建立的王國給吞併。最強盛時期的緬族軍,不僅能在緬甸現有版圖上稱霸,而且幾乎一度成為當時東南亞的霸主,它當時攻占的領土一度涵蓋今天的印度東北地區的三個邦,孟加拉國的吉大港,泰國的清萊、清邁俯,老撾與緬境接壤的大部分地區,以及中國滿清政府領轄的雲南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部分地區。上述通過東征西討擴張領土的歷史,漸漸演變成為緬族驕傲和民族自豪感的資本。

此外,在近代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中,緬族也是當時的主要發起者、參與者和領導者。緬人在緬甸當時歷史情境下,是緬甸這塊土地上最具革命精神、最具自主意識和革命踐行力的主要族群。英殖民緬甸後期及獨立建國之初,緬甸在東南亞各國的發展水平排名當中,曾經一度位列前茅。以上這些曾經的輝煌,讓緬族人對本民族是『緬甸最優秀的民族』這一觀點擁有迷之一般的自信,並從內心深處鄙視其他曾一度淪為緬軍鐵蹄統治下的民族,上述這些全都是『大緬族主義』的重要心理基礎和狂妄的歷史資本。

當初為了趕走英殖民者,『我緬人協會』成功調動起了緬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然而,演變至今,緬人反而被大緬族主義裹脅,成了擠壓非緬民族生存空間及生存權利的小霸王。直到今天緬族依然固執地認為『緬甸就是緬族人的緬甸,緬族是緬甸國家的主人。』試想,在這樣的心態下,非緬民族焉能獲得平等的民族地位?

『緬甸』因以緬族為國名,而使得眾多普通緬族從內心上想當然地認為『緬甸就是緬族人的國家,緬人就是緬甸國家的主人』。而這樣的認知和自我定位,也是滋養大緬主義思想的根源之一。在大緬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掌握實權的緬軍將領固執地要以『武力清剿方式統一緬甸』,掃除一切妨礙緬族獨大的軍事力量。大緬族主義者不願平等對待非緬民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擔心非緬民族強大之後就會瓜分緬族的利益和領土。因此,大緬族主義者極不願意讓他們認為低於緬人一等的與非緬民族與其共享國家治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緬族精英的胸襟是狹隘的。當初『我緬人協會』雖然很成功地整合了緬人的民族凝聚力,並在反英殖民的鬥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經由它散播的大緬族主義思想,卻從此深入緬人的骨髓,裹挾着緬族在緬甸這片國地上努力要成為『唯一的主人』,並在這個過程中侵占了無數非緬民族的權益。

自1992年丹瑞大將掌權以來,緬軍人利益集團既壟斷了政權和財權,就連緬軍高層幹部的晉升之路,也被其壟斷。使得緬甸的權力階層全面固化在緬軍人集團手中。同時,又藉助軍官學校把全國優秀青年培養成為軍人利益集團的接班人,全盤掌控着國家幹部資源。憑藉宣傳的鼓動,資源的壟斷以及高官厚祿的誘惑,緬軍人集團幾乎把緬甸近現代的英才全部羅入軍方幹部儲備的大網中。上述這幾招既使得緬軍人利益集團更加牢固,同時又為大緬族主義思想擄獲龐大的擁躉,以及更多緬族青年的真心擁護,緬軍人之間緊密的利益捆綁,使軍人集團得以建立起更加頑固的『我緬人至上』價值體系,而且,比這更不幸的是,大緬族主義思想將緬族精英引向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於是,他們越是努力,便越發加重緬甸的戰亂與政治災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