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一節 自序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佈:一葉知秋

2019-11-29 10:16

在紛飛的戰火中做一個關心政治的人

從2014年開始,我以一名看客的心態觀察並記錄緬甸每月的時局變化,初衷僅僅為了訓練筆力和觀察力。通過近6年的觀察記錄,我發現緬甸的民族武裝衝突一直處在某種閉環之中,從起點到終點,從終點又回到起點,一圈又一圈看似努力地往前奮進,事實上卻一直都在原地踏步。面對類似的新聞事件,我的某些觀察文章,就像複印機一樣,不得不重複類似的評論。漸漸地,我發現那些不得不重複的內容,其實也就是緬甸問題的核心和根源,於是決定把這些年寫的緬甸時評集結成一本書,系統化地探討緬甸民族武裝衝突的緣由。

這本【武裝林立之國】以我過去6年來寫的140多篇緬甸時評為主要素材,經過重新梳理邏輯關係,重新擬定標題、修改文字、調整段落,耗時半年多時間書寫整理而成,最終集結成40多篇文章,加上前言和自製附錄,全書約9萬5千字。

本書着重論述民族武裝組織的誕生、存在及發展壯大緣由,其間涉及大量緬甸近代史料,特別是對近十年果敢8.8事件後的武裝衝突有較多評述。同時,從歷史、文化、民族、宗教和心理等角度切入分析緬甸內戰頻仍的根源,試着去理清楚各方力量的行為邏輯、觀念和核心價值,並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但願本書能為其他人觀察緬甸時政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當我決定以『書』的形式,探究緬甸民族武裝長期存在的成因和條件時,就不得不從緬甸的史料當中去尋找相關的歷史源頭,以佐證我的某些觀察結果有據可依。但我不希望自己寫的文章裏出現大量引用的歷史文獻資料,特別是處在這個搜索方便、複製和粘貼都輕而易舉的互聯網時代,很多史料都是一觸即得,所以,在創作過程中儘量不去原文引用網絡上搜出來的資料,儘量克制文字只寫自己的觀點、思考和疑慮,並反覆告誡自己:不做資料搬運工,要做一名概念建造師、觀念糾正人和價值觀傳播者。

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外界普遍認為緬甸內戰根源就是因為有太多民族武裝的存在。殊不知,這僅僅是對某些觀念形成路徑依賴所導致的結果,並非是完全的現實。由於人們被『國防軍』、『政府軍』這類名詞帶有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所誤導,便想當然的以為所有民族武裝就是挑事的『叛軍』,或者是破壞時局穩定的『叛亂分子』。且不論『名不符實』的現象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事實上名與實之間根本就不會完全對等。緬甸的民族武裝組織因囿於自身所掌握的話語權,特別是因為宣傳機器的落後,外界對他們的了解往往是通過緬方的宣傳渠道和外媒有政治傾向性的報道,所以,註定他們只能以被妖魔化、被污名化的形象出現在受眾眼前。倘若緬甸的民地武要想獲得公正對待,不再遭受大緬族主義者的排擠和打壓,不再被國際社會視為破壞和平的叛亂分子,那麼,就必需進行一次集體觀念轉型,在政治詞彙的使用及宣傳工作上進行一次觀念升級,把那些僅僅因為名詞本身帶有正當性,而被人們想當然地認定『行為正當』的實體,進行邏輯性解構、科學性質疑,以及對其道德正當性的質問。特別是不能按照緬軍構建的政治語境去使用那些包裝其合法性的詞彙。而是要大膽置疑當前緬族軍做為『聯邦軍』或『政府軍』的合法性;刨出非緬民族武裝誕生和存在的歷史及政治緣由,向所有關注緬甸民族和解及和平進程的人們提供一個有別於從緬媒角度、親緬媒體看待問題的視角。

只要仔細觀察和研究便不難發現,緬甸存在多個用虛名包裝合法性的實體,比如:耗費半個世紀時光,拿着緬甸納稅人的錢,用國家軍費四處攻打本國多支民族武裝的『國防軍』,其『國防』實質是經不起推敲的,其道德正當性是缺乏站立點的。

緬甸民族武裝存在的時間之長,數量之多,引發的武裝衝突之激烈,堪稱世界政治生態奇景之一。換言之,緬甸聯邦獨立建國的歷史有多長,緬甸民族武裝衝突暴發史就有多長,國與國的戰爭有多激烈,緬甸的民族武裝衝突就有多激烈。而且,上述如此奇葩的政治生態,至今依然長存不衰,甚至愈演愈烈,不僅本國人民對此怨聲載道,執政當局無計可施,就連想要幫助緬甸實現和平的鄰國經過多番努力,也愛莫能助。可見,緬甸的民族政治矛盾幾乎已成『無解』的世紀難題。

每一次緬甸爆發大規模內戰時,就會有人撰文探究緬甸民族武裝衝突的根源,然而,那些只為蹭熱點、搶流量的文章,往往只觸及到其中的一二個根莖或源頭,便隨着新聞熱度消減喪失了深究下去的熱情,所以,至今為止仍舊有很多人對難休難止的緬甸武裝衝突和原地踏步的民族和解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筆者不才,斗膽拾起這個複雜的課題,但願能從多維度及歷史性眼光向讀者介紹緬甸民地武誕生、存在的複雜緣由;緬甸戰火長年不熄的根源。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用意,是為序。

2019年10月30日王子瑜寫於緬北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