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十三 幽王(晉紀殤叔文侯)

竹書紀年作者:李民,楊擇令,孫順霖,史道祥發布:一葉知秋

2019-11-19 19:33

今本竹書紀年

◎幽王公元前782-771年

名涅。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晉世子仇復歸於晉,殺殤叔,晉人立仇,是爲文侯。王錫太師尹氏、皇父命。

二年。辛酉,晉文侯元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晉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爲鄭桓公。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秦人伐西戎。夏六月,隕霜。陳夷公薨。

五年,王子宜臼出奔申。皇父作都於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蓋。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虢人滅焦。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爲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申。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於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於攜。

武王滅殷,歲在庚寅。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所紀幽王年世,列於晉紀。

殤叔

【案】晉穆侯卒,其弟殤叔自立爲君,不久爲穆侯子仇所殺,故諡號殤。在位四年公元前七八四年至前七八一年

據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後序】載:『【紀年】無諸國別,惟特記晉國,起自殤叔。』關於【紀年·晉紀】起自殤叔何年,歷來看法不一。清朱右曾【汲冢紀年存真】認爲起於『殤叔〔四年〕』括號爲朱氏所加,表示『四年』爲其所補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同朱說。

王氏【輯校】案:『殤叔在位四年,其元年爲周宣王四十四年,其四年爲幽王元年,然則【竹書】以晉紀年,當自殤叔四年始。』清·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則認爲晉紀起於殤叔元年,范祥雍同雷氏說,其【訂補】案:『杜預【後序】稱【紀年】「晉國起自殤叔」,似以自殤叔元年始爲合。』今依朱、王二氏說,【竹書紀年·晉紀】起於殤叔四年周幽王元年,公元前七八一年

文侯

【案】殤叔在位第四年公元前七八一年,原晉穆侯太子仇率領其徒眾擊殺殤叔而自立,是爲晉文侯。

元年①,周幽王②命伯士③伐六濟之戎④,軍敗,伯士死焉。

①晉文侯元年、周幽王二年,公元前七八〇年。

②幽王,宣王之子,名宮湦音生,一作涅、湟宣王死,宮湦立,是爲幽王。

③伯士,周王室舊臣。【輯校】『伯士』下有『帥師』二字,【存真】本無,今據【後漢書·西羌傳】刪。

④六濟之戎,爲戎族一支,其活動地區約在今陝西西部一帶。

【譯】文侯元年,周幽王命伯士討伐六濟之戎,周軍隊被擊敗,伯士也死在了那裡。

【案】引【後漢書·西羌傳】【注】。【存真】、【輯校】此條列於晉文侯元年,【訂補】以爲當作『晉文侯二年』,今從【存真】、【輯校】。【輯證】附於周幽王三年,不取。

二年①,同惠王②子多父③伐鄶④,克之。乃居鄭父之邱⑤,名之曰鄭,是曰桓公。

①文侯二年,公元年七七九年【輯證】認爲此條應列於文侯十二年。

②同惠王,『周厲王』之誤。【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作『同惠』,戴震校本改『同』爲『周』。楊守敬【水經註疏】卷二十二據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改作『周宣』。【存真】改作『周厲』,【輯校】亦云:『「同惠」疑「周厲」之訛。』應以『周厲』近是。『同』篆文作『同字篆文』,『周』作『周字篆文』,『惠』篆文作『惠字篆文』,『厲』作『厲字篆文』,皆形近而誤。故『同惠王』,當爲『周厲王』。

③多父,鄭桓公字。據【史記·鄭世家】,桓公名友,古人名和字多有聯繫,『多』訓爲眾,『友』訓爲有,意義有關。說見【人文雜誌】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李學勤【論多友鼎的時代及意義】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三五、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二六及【存真】皆以爲『多』、『友』字形相近,遂『友』訛作『多』,『多父』即『友父』。桓公名友字多父,爲周厲王少子,宣王弟,爲鄭之始封君,諡號桓公。

④鄶音快,亦作會、儈、檜,周諸侯國名,妘姓,地望在今河南密縣東南,接新鄭界。

⑤鄭父之邱,地名,在今河南新鄭。

【譯】文侯二年,周厲王之子多父進攻並戰勝了鄶國,就在鄶地鄭父之邱建立都城,國號叫做鄭,這就是鄭桓公。

【案】引【水經·洧水注】。

【比義】【水經·渭水注】引【漢書】薛瓚註:『幽王既敗,虢儈又滅,遷居其地,國於鄭父之丘,是爲鄭桓公。』【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號,居於鄭父之丘,是以爲鄭桓公。』此與【紀年】意同。【國語鄭語】及【史記·鄭世家】皆稱鄭桓公與幽王同死於驪山之下,又與【紀年】異。

七年①幽王立褒姒②之子伯服③以爲大子④。

①文侯七年,周幽王八年,公元前七七四年。

②褒姒,褒國之女,姒姓,爲幽王寵姬,生子伯服。

③伯服,即伯盤。『服』字爲『股』字之訛,『股』亦即『般』字。阮元【左傳校勘記】:『【五經文字】云:「【石經】變舟爲月」。』故「服」即『股』即『般』即『盤』,『般』、『盤』爲古令字。【左傳】疏引束晳曰:『「伯服」古文作伯盤。』【史記·周本紀】作『伯服』。

④大子,即太子,『太』古寫作『大』,幽王廢申後立褒姒爲後,廢太子宜臼立伯服爲太子,此爲周亂因之一。

【譯】文侯七年,周幽王立寵妃褒姒之子伯服爲太子。

【案】引【太平御覽】卷八五皇王部、卷一四七皇親部。類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疏】。

平王①奔西申②。

①平王,名宜臼,也作宜咎,幽王太子,申後所生。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幽王之後,宜臼被申、魯、許等國擁立於申。爲避戎患,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諡號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七七〇年至七二〇年

②西申,戎狄之國名,姜姓,居陝西東北部。周宣王時一部分東遷,分封於謝今河南南陽,建立申國,其留原地的部分則稱爲西申。幽王欲立伯服而殺太子宜臼,宜臼逃至西申避難。

【譯】周平王逃亡到西申。

【案】引【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疏】。

九年①幽王十年,九月②,桃杏實③。

①文侯九年,公元前七七二年。『九年』,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補。

②九月,周曆九月,即夏曆七月。

③實,結實,結果。

【譯】文侯九年亦即周幽王十年,九月間,挑樹、杏樹居然結了果。

【案】引【太平御覽】卷九六八【果部】。

十年①伯盤②與幽王③俱死於戲④。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⑤立平王於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⑥又立王子余臣⑦於攜⑧,周二王並立。

①文侯十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七七一年。『十年,』據【國語】【史記】『幽王十一年死』補。

②伯盤,即伯服,幽王之子,褒姒所生。幽王先立宜臼爲太子,後寵褒姒,改立伯盤爲太子。

③幽王,在位十一年公元前七八一年至七七一年。任用佞臣虢石父執政,廢申後,改立伯盤爲太子,申侯聯合曾國、許國以及犬戎攻周,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西周亡。

④戲音希古地名,【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疏】引皇甫謐云:『今京兆新豐東二十里戲亭是也。』地在今陝西臨潼驪山北,戲水西岸。幽王在此爲犬戎所敗,被殺,褒姒被虜。

⑤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申侯,申國國君,申,國名,姜姓,爲幽王申後之所出,地在今河南南陽。魯侯,魯國國君,魯,周諸侯國,在今山東曲阜。許文公,許國國君,許,周諸侯國,在今河南許昌東。

⑥虢公翰,虢石父之子;石父,幽王佞臣。

⑦余臣,幽王少子,又稱攜王,參見『文侯二十一年』條注②。

⑧攜,古地名,雷學淇【竹書紀年義征】卷二七云:『攜,地名,未詳所在。【新唐書】:【大衍曆議】謂豐岐驪攜皆鶉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攜即西京地名矣。』『攜』當在周西京附近。

【譯】文侯十年,伯盤與幽王都死於戲地。幽王死之前,申侯、魯侯及許文公在申國立平王爲君,幽王死後,虢公翰又在攜地立幽王少子余臣爲王。這樣西周王朝立兩個王。

【案】引【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疏】。類見【通鑑外紀】卷三引【汲冢紀年】。『立平正於申』句後,有『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句,【訂補】案:『疑乃孔【疏】引劉炫之案語,與下文「非適,故稱攜王」相同。朱氏於此引爲正文,於下文則不引,例殊一,故王氏刪之。』今依王氏,此句不錄。

自武王①滅殷②,以至幽王③,凡二百五十七年。

①見本書『周紀』『武王』條注。

②殷,朝代名,原稱商,盤庚即位,將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至殷今河南安陽西北,遂改國號爲殷。

③幽王,參『晉文侯元年』條注②、『文侯十年』條注③。

④二百五十七年:武王滅殷,在周武王十二年,歲在庚寅;幽王被殺,在公元前七七一年,共二百五十七年。

【譯】從武王滅殷起,一直到幽王被殺,共二百五十七年。

【案】引【史記·周本紀】【集解】。類見【通鑑外紀】卷三。此條【存真】列於周宣王三十九年後,以下爲晉國紀年。此與【紀年】體例不合,【輯校】改正之。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