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十四章 文启

六韬作者:姜太公吕望发布:一叶知秋

2019-11-8 11:17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周文王问姜太公:“圣人管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

姜太公说:“不需担忧什么,也不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担忧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就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那样。圣人遵循这一法则,则天下万物就会被感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须反复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放在心中;既已放在心中,就不可不贯彻执行;既已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奥妙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

古代圣人把百姓聚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聚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诸侯,把这一切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宣传教化,顺应民情,移风易俗,把不正的转为正直,各国的习俗虽不相同,但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人人敬爱君王,这就叫做天下大定。

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唉!圣人努力于清静无为,贤君努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王不能端正身心,所以会与民众有矛盾。君王政令烦多,就会使刑罚繁杂严苛,刑罚繁杂严苛就会造成民众忧虑;民众忧虑,就会流离失所。上下不安,社会就会长期动乱,这就叫做政治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百姓民心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样,堵塞它就停止,放开它就流动,清静它就变清澈。唉!真是神奇啊!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它的发端,并进而推断出它的结果。”

文王曰:“静之奈何.”

周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清静呢?”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姜太公说:“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百姓有从事的行业。君王能与百姓共安生业,天下就会清静。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来进行管理,然后是宣扬政教以感化民众。民众被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百姓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政。”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周文王说:“您的话我深有同感,我将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