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千字文小引

千字文作者:周興嗣發布:一葉知秋

2019-3-5 20:57

千古奇文千字文

千字奇篇韻未消,齊梁大匠借龍雕。

三才萬象指諸掌,六藝群賢根不搖。

宣義童蒙慚淺陋,真書點畫定風標。

津沽舊號魚鹽澤,此日人文接六朝。

九四叟周汝昌口述

於辛卯二月十一日

有朋友問我,想讓孩子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大概及來龍去脈,讓我給推薦一本啟蒙的小書。我說這不難,就推薦【千字文】如何?他說那不是太簡單了嗎?我答:你可太輕視這篇古典名作了,它的價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啟蒙之用,連你老兄本人大約也還可以增長很多歷史文化知識呢!

我們這樣的對話,說笑了一回。事後想想這次談話,可知世人的偏見認為:【千字文】不過是舊社會村塾里的教材罷了,怎麼可以列為名篇傑作?這是因為人們忘掉了舊日讀書之難,那時『洛陽紙貴』,而且書都是雕版木刻的,成本很高,一般鄉村人家買不起【四書】【五經】,有三四本啟蒙的小冊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些冊子有個戲稱的名目,叫作『三百千千』,過去的讀書人聽了一定會笑起來,充滿了看不起的神情語句。『三百千千』者何也?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者是也。在這四種小書中,我滿懷誠意地推薦孩子們【千字文】、【千家詩】詩文各備一冊,定會受益無窮,這是我為本書而寫的一點開場白。

有人會問:【千家詩】還可以算是高雅的書籍,至於【千字文】,那是四個字一句話,零零亂亂、支離破碎,不知它要說些什麼!怎麼還會得到你這樣熱情的推薦呢?我說:不然,【千字文】是一部古今未有的奇作,如果你把它看輕了,就表明你實在缺乏文化歷史的知識。【千字文】之所以與眾大不相同,理由不止一端。

我先要說說這篇奇作的誕生時代,那叫六朝。六朝者,是吳、晉、宋、齊、梁、陳,稱為南朝,若與北方的『北朝』合稱,則稱為『南北朝』。南朝換了六代,皆以荒唐亂世為主,正如北宋大文學家王安石【桂枝香】詞所云:『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從政治上說,這些短祚之國都不甚光彩,但從文化藝術上來看,那可真是一個從古未有的大發展、大前進的重要時代。那些高層的才華之士、學術之人紛紛表現出思維活躍,氣韻生動的嶄新氣象,他們筆下的作品都讓人驚嘆不已,如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同時也就出現了極高明的文論、藝論、書論、畫論、音韻學、文字學等種種新事物,令人目不睱接。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居然還有一部【千字文】,其不但沒有被那些傑作珍品淹沒,反而歷世千載,光芒不減,大家對它的評價從來是『居高不下』,其原因何在?或者是此文之奇,又奇在哪裡呢?

此文的撰者周興嗣接受了皇帝〔梁朝的武帝〕的命令,要完成一項最為奇特而困難的任務。梁武帝把書聖王羲之的墨跡搜羅罄盡,珍藏內府,人間絕不可見,零散的手跡不忍拋棄,積存了一千個零散單字墨跡交給周興嗣,要他把這些零字組成文句,而且還得要有內容意義、文化知識、格律音調,讓人喜歡誦讀。誰知周興嗣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把這一千個零散的單字組成了一篇中華文化『小史』或者叫『小百科全書』。全文每四個字為一句,這個傳統是從【詩經】一直傳下來的,後人叫作『四言詩』,而且這『四言詩』是押韻的,每一大段落要換一次韻,韻律非常完好嚴格,絕無雜亂之病。其次,周興嗣用零散單字組成的詩句大部分很美好,用今天的話叫可讀性強,朗朗上口,有文學審美的享受,非常容易背誦,這對少年兒童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學習訓練。

我不妨這樣說,無論是從內容來講,還是從語言意義來說,【千字文】都是一部通古達今的奇才之妙作。只這一層已然值得傳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層重大的光彩,就是這一千個右軍的零字——幾乎成了廢物的敝文,一下子變成了一份長篇大幅的書法絕作,而且是由右軍的七代孫智永臨寫出全文,這篇一氣呵成之作早已改變了零散字湊成的那種氣勢。於是【千字文】到唐代傳下來的時候,就用智永的全文臨本作為標準版了。唐代按這個標準版刻成石碑,拓出供一切愛書人臨寫。直到今日,智永的一份手跡還保存在日本,這足以為本文所簡敘的文化傳奇故事作一個有益的歷史見證。

傳說周興嗣為了在限期內完成皇帝的命令而徹夜工作,費盡了心思,鬚髮皆成白色,真所謂嘔心瀝血之作。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在千載之下的今日,不要忘記並深深感謝周興嗣這位亙古奇才大詩文家。

有一點順便解說一下:周興嗣是在嚴格的零字限制的前提下連綴成文的,他絕不能在這千字之外另拼湊字帖中的右軍手跡,就是說,他是不能超越這千字的範圍去創作文句的。比如,你看他的『菓珍李柰,菜重芥姜』一句就會有疑問:『菓珍』只有兩種、『菜』只有兩種是何道理?為何不多舉更多品種?這是你轉瞬之間就忘記了:那是在特定的一千個零散單字中湊成的,裡面只有『李』、『柰』、『芥』、『姜』呀!若能明白此點就可以理解周興嗣為何會出現遺漏,這就是他不能到別的地方去鈎摹補湊闌入此文的原因。鑑於此,有人說【千字文】是從不同字帖中鈎摹補充而來的,則是完全荒謬的說法。又聽說,近年出版的【千字文】也有隨便改動原文的情況,如『鳥官羲皇』,那改者以為『人皇』不如『羲皇』完備正確,所以善意地要給原文作出潤色補正,他哪裡想得到,這反而是破壞了原來歷史的真相。若如此做法,那【千字文】可改的地方太多了:若改得太多,就不是梁代奇才的妙句了。你願意看到這樣對待古文化的做法嗎?

周汝昌
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