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8|回復: 0

[时空整理公约] 我们失去的『文化』和『传统』,中国文艺复兴之时该怎样...

  [複製鏈接]
譙皓中 發表於 2018-7-15 2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3世纪初,东方蒙古崛起,尚武好战,从与金、辽、夏、宋交战中锻炼出军事能力,掌握了中国的『火药武器』,从此横扫亚、欧大陆,饮马多瑙河畔,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可以相信,当罗马人遇到从未见过的武器和亚洲人、矮马部队,被吊打之时那种狼狈仓皇和惊恐的神情是多么的无助。犹如19世纪,当我们向诸多列强之国宣战时,当被坚船利炮打得晕头转向的时候,中国人的狼狈、惊恐和无助如出一辙。随后开始大量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制度等,而在十三世纪,阿拉伯编写了一本医学词典〖单药大全〗,叙利亚人哈桑写了一本兵书,介绍了许多中国火器和其他内容。随后在欧洲大量流传,再之后欧洲的各类身份的人进入中国,来了解中国,其中以马可波罗为代表。大量的翻译家开始介绍中国的经典文化,学习东方学习中国,从此改变了整个的世界格局。转眼间来到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对宗教开始反叛进行重新认识,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而仿效了解到的中国科技、中国文化和思想进行文明改造。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历史学家称为『文艺复兴』!而后,就此形成的『求真』文化和『利益扩张』诉求中开始进入逐渐走向人类之巅。而中国在明朝之后,被异族少数民族统治,因政治原因,中国从而进入了发展停滞和急速倒退阶段,华夏文明苟延残喘,被外来宗教和低级文化一步步蚕食。直至20世纪初,以洋人为标准的革新运动开始了对中国全方位全民的改革,而这个运动和反思其实还一直持续至今。又以20世纪末所坚持的改革开放进入欧美贸易圈开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三四十年换取了欧美数百年的发展沉淀。

自21世纪初,中国也进入了复兴的局面,宗亲活动、读经教育、汉服运动等等逐步展开来。以借助复兴古中华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正式开始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可称人类共命运文艺运动。忽然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节点属于起点中,当年欧洲的文艺复兴用了三四百年完成,而今在互联网时代下,时间肯定不会有那么长,那么中国人当下所主导的任务并非只『中国』视角,更是人类和宇宙的视角,以『道』观『物』,以人为心脏的迸发和对待一切的新思想(〖理平治〗)。而这个使命还非『中国人』不可,因为中国人有着『勤劳』和『朴实』的性格,而在上个世纪,两大政党争雄,形成了各以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来治理,事实证明各有其成功,也各有其遗憾和缺陷,但他们又刚好可互补,如果放开『政治』心结,两岸的文化和政治合一之时,必定是中国处人类之颠之时,必定是万国来朝,世界人民真正来学习、效仿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国家。

那我们要学习台北什么咧,核心有两点:文化的继承和选举制度用于人民代表之上。文化继承上,是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当年台北占据了先天优势。在此就以儒家为代表来举例吧。虽然人类最好的政治治理是以『道法治国』,『政府无事无欲而公民自治自化』!但也如『共产主义』一样,虽然不会像共产主义的空想状态,但要实现是有着遥远的距离,绝非在朝夕之间,而在其中,儒家所坚守的忠孝仁义规则依然是人类最大公约数,依然是政治所需,文脉所在。历代士人和统治者对其祭祀,是为尊重文人的一种态度,更是延续文脉的一种方法。要兴文化就得请回传统,继承传统从而创新发源,即是民族根源和情感所在,更是合法性的问题!

众知:

1840年后,是中国的大转折点。比如中国教育发生大转变,一面向西方输出留学生,一面自改革新;

1905年,废除科举;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随即成立;

1912年,民国元年废除读经教育,制定了小、中、大和各种专业,随后开始新式教育,发起『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打倒传统,全盘西化』,占据上封,开始白话文运动且男女同校;

1920年,国民政府接受胡适之的建议,把小学的〖语文〗课一律改成白话文。

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失学民众补习,要扫除文盲,之后形成了官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之四旧,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台湾蒋中正先生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

1976年末,『文化大革命』式文明大破坏告别浩劫;

1978年,改革开放,学欧效美;

1987年,宗亲联谊活动在国外如火如荼,国内开始酝酿筹备『炎黄二帝雕塑广场』;

1993年,有人提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得到部分响应;随后读经教育倡导从台北进入中国;

2003年,汉服运动从街头和网络开始星火燎原;

2010年,再次提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现历史的合流;

2012年11月,党和国家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孔庙是读书人标志性的标杆。自从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并采用儒家理论为奠基后,直至汉平帝(黄帝历2720)开始正式对孔子提出祭祀建议,封为褒成宣尼公。

黄历2241年,汉和帝,推为国家公神,谥号褒尊侯

黄历3189年,北魏孝文帝,赠谥号文圣尼父

黄历3777年,北周静帝,赠谥号邹国公

黄历3278年,隋文帝,赠先师尼父;先师出自〖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黄历3321年,唐高祖,赠谥号先师。开始每县建孔祠

黄历3325年,唐太宗,赠谥号先圣。隋至初唐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废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渊配享

黄历3334年,唐太宗,赠谥号宣父。四配十哲形成

黄历3363年,唐高宗,赠谥号太师。以先贤先儒为名

黄历3387年,武则天,赠谥号隆道公

黄历3436年,唐玄宗,赠谥号文宣王

黄历3705年,宋真宗,赠谥号玄圣文宣王。玄圣出自〖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玄圣素王之道也』

黄历3709年,宋真宗,赠谥号至圣文宣王。因避宋圣祖赵玄朗讳而改至圣,至圣出自〖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黄历3843年,西夏仁宗,赠谥号文宣帝

黄历4004年,元成宗,赠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

黄历4227年,明世宗,赠谥号至圣先师。张璁认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明世宗依其意见,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黄历4342年,清世祖,赠谥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李若琳提请恢复孔子元朝时的封谥,经礼部商议,最终确定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设大祀礼仪

黄历4354年,清世祖,赠谥号至圣先师

黄历4632年,国民政府,赠谥号大成至圣先师


匾额系统:

孔庙的匾额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规范的。由于各朝代统治者关注祭孔活动,从而减少了匾额楹联的随意性。一般来说,在如此庄严的地方,楹联是极少的,除各朝统一规范的匾额外,统治者较少专门为文庙御赐楹联。

『辟雍』

『辟雍』

因统治需要和满人对汉文化的学习。自清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亲临北京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随后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并要求各地文庙效仿摹制。沿至清末,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民国五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将北京孔庙清代诸帝所书匾额全部取下,改悬由当时大总统黎元洪书『道洽大同』匾一方。1984年,北京孔庙大殿对外开放时,又将清朝九方匾重新悬挂在大成殿内。

将清朝九方匾重新悬挂在大成殿内

将清朝九方匾重新悬挂在大成殿内

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

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

孔庙的匾额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规范的

孔庙的匾额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规范的

台南孔庙各大匾额挂法!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笔题书。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

生民未有

生民未有

生民未有

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1725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只记秦楚之际月表〗:『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苦若斯之亟也』。生世,〖诗序〗:『解为尊祖。匾文意为尊祖千古以来,从未有若孔子之至高无上的圣贤。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与天地参

与天地参

与天地参

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参』也可理解为参拜之意。〖易·说卦〗称:『参天两地而倚数。』也可作『参贰地』。〖史记·司马相如赋〗难蜀你老曰:『故驰鹜乎兼容并包,而勒思乎参天贰地。』其寓意为赞誉孔子品德与天地并而为参。

圣集大成

圣集大成

圣集大成

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已的学术思想。寓意为公布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

圣协时中

圣协时中

圣协时中

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嘉注:『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意为孔子的学术思想、个人情操,都是能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客观实际的。寓意为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

德齐帱载

德齐帱载

德齐帱载

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帱,多音字,这里读『道』,复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

圣神天纵

圣神天纵

圣神天纵

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尽天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话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又〖伦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耶?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这里的意思是: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斯文在兹

斯文在兹

斯文在兹

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朱熹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后死者』为孔子自称之词。因此,『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

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匾文『中和位育』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匾意是称公布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

道洽大同

道洽大同

道洽大同

中华民国门六年三月(1917年)黎元洪为北京孔庙所书。『道洽大同』按〖易经〗解,道为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泛指沧桑变迁的万物规律。大同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兴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为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乃秦汉时代儒家学者虚构的太平盛世之臆想。道洽大同,公布扬儒学为人间正道之学,谓崇儒家学说可成就大同世界。而道洽大同,清末年最后一位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也撰写过,哈尔滨文庙建成时它悬挂于大成殿正中孔子神龛上方。

这种匾额的传统,现在由台湾国民政府所继承!放于台南孔庙。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台湾『国民政府』蒋中正的匾额!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严家淦的匾额!

道贯古今

道贯古今

道贯古今

蒋经国的匾额!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

李登辉总统匾额!

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

中和位育

匾额!出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出现的故事是因贪污犯罪行,争议取消其匾额,后来并未取下,且解释为:犯罪是陈水扁这个人,不是总统,因为这个职位,其匾还是照挂,至于功过让后人评说。

圣德化育

圣德化育

圣德化育

马英九的匾额!出自〖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其中马英九有个故事:初匾尺寸小了,上下款的体例也不一样,且刻字为『阴刻』,从而引来了争议和批评,后重制改错而朔正。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祭孔,以杨义堂先生的总结为下:

一、属于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

礼乐之代表:

黄帝时期,产生了古代最早的乐舞〖云门大卷〗;

唐尧时期,创作了乐舞〖大章〗;

舜帝创作了乐舞〖大韶〗,又名〖箫韶〗;

夏禹时期,创作了乐舞〖大夏〗;

商汤创作乐舞〖大镬〗;

周武王亲自创作了〖大武〗。

所整理的六代舞,用来祭祀山川社稷,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又叫西周雅乐。八音乐器和大型的演奏乐队,那时候都有了。西周初年制定的雅乐体系,是中国音乐舞蹈的高峰,是乐舞文化进入成熟期的里程碑,是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各国传统雅乐的源头。

二、聆听圣哲先贤训导的殿堂

孔庙的东西两庑,还有78 位先贤、70位先儒。共148位。

三、翻阅中华民族形成的史册

四、可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姿态

六、寻找两岸走向统一的智慧

七、能唤醒全球华人心灵的慰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