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36|回復: 36

世說新語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漢川草廬  作者: 漢川草廬
世說新語               校對:yny

南朝宋劉義慶撰,三卷,梁劉孝標注,記東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唐時稱為新書,五代宋改稱新語,宋陸游重刻是書,董弅題語亦止稱世說,加新語二字,不知所自始。


資料來源:國語辭典


晉人樂曠多奇情,故其言語文章別是一色,世說可睹已。說為晉作。及于漢、魏者,其餘耳。雖典雅不如左氏國語,馳騖不如諸國策,而清微簡遠,居然玄勝。概舉如衛虎渡江,安石教兒,機鋒似沈滑稽,又冷類入人夢思,有味有情,嚥之愈多,嚼之不見。蓋于時諸公剸以一言半句為終身之目,未若後來人士俛焉下筆,始定名價。臨川善述,更自高簡有法。反正之評,戾實之載,豈不或有?亦當頌之,使與諸書並行也。晚後淺俗,柰解人正不可得。嗚呼!人言江左清談遺事,槃槃一老出其游戲餘力,尚足辦此百萬之敵,茲非談之宗歟?抑吾取其文,而非論其人也。丙戌長夏,病思無聊,因手校家本精滅。其長註,間疏其滯義。明年以授梓,迺五月既望梓成。耘廬劉應登自書其端,是為序。


德行第一言語第二政事第三文學第四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識鑒第七賞譽第八品藻第九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傷逝第十七棲逸第十八賢媛第十九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寵禮第二十二任誕第二十三簡傲第二十四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假譎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儉嗇第二十九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讒險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紕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德行第一

  •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羣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甚廣,難測量也。」

  •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 李元禮嘗歎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霑,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裏,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蜡日嘗集子姪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 王戎云:「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弔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濬沖必不免滅性之譏。」

  •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事。

  •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敎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共飴之。公常携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輕於五羖之皮邪?」

  •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即啟用為吳興郡。

  •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臺,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臺,登車後,哭至臺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至交,不宜說之。」

  •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歎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答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 謝公夫人敎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敎兒?」答曰:「我常自敎兒。」

  •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敎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 3853.gif 邪?」范笑而受之。

  •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云:「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

  •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盌盤,外無餘肴。飯粒脫落盤席閒,輒拾以噉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鬬生之無慍。時論以此多之。

  •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企生荅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餓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弔省,號踊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悽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言語第二

  • 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

  •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 潁川太守髠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 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難,依據者何經?」閬曰:「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讐,以為至公。公旦文王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之義也。春秋之義,內其國而外諸夏。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為悖德乎?」

  •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桴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孔融曰:「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明王之夢。」魏武慚而赦之。

  •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歎。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士元曰:「僕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 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於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網目不疏。」

  •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 魏明帝為外祖母築館於甄氏。既成,自行視,謂左右曰:「館當以何為名?」侍中繆襲曰:「陛下聖思齊於哲王;罔極過於曾、閔。此館之興,情鍾舅氏,宜以『渭陽』為名。」

  •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 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趙云:「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 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為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 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 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數繫此多少。帝既不說,羣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帝說,羣臣歎服。

  •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疎,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 諸葛靚在吳,於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賢俊於巖穴。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於崑崙之山。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 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

  • 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貞。」孫云:「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 3ccc.gif 渫而揚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 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王兄長沙王執權於洛,遂構兵相圖。長沙王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樂令既允朝望,加有婚親,羣小讒於長沙。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豈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釋然,無復疑慮。

  •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

  •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 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恆。」

  • 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榮跪對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願陛下勿以遷都為念。」

  •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悅而忽肥?」庾曰:「君復何所憂慘而忽瘦?」伯仁曰:「吾無所憂,直是清虛日來,滓穢日去耳。」

  • 過江諸人,每至暇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 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 顧司空未知名,詣王丞相。丞相小極,對之疲睡。顧思所以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元公道公協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覺,謂顧曰:「此子珪璋特達,機警有鋒。」

  • 會稽賀生,體識清遠,言行以禮。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秀。

  • 劉琨雖隔閡寇戎,志存本朝,謂溫嶠曰:「班彪識劉氏之復與,馬援知漢光之可輔。今晉阼雖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於河北,使卿延譽於江南。子其行乎?」溫曰:「嶠雖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豈敢辭命!」

  • 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于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溫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敍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既出,懽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何憂?」

  • 王敦兄含為光祿勳。敦既逆謀,屯據南州,含委職奔姑孰。王丞相詣闕謝。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顧司空時為揚州別駕,援翰曰:「王光祿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羣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 郗太尉拜司空,語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紛紜,遂至臺鼎。朱博翰音,實愧於懷。」

  •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

  • 周僕射雍容好儀形,詣王公,初下車,隱數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嘯詠。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捨明公,遠希嵇、阮!」

  • 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于時以為名言。

  • 摯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將軍戶曹參軍,復出作內史,年始二十九。嘗別王敦,敦謂瞻曰:「卿年未三十,已為萬石,亦太蚤。」瞻曰:「方於將軍,少為太蚤;比之甘羅,已為太老。」

  •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孔廷尉以裘與從弟沈,沈辭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儉,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復何辭此?」於是受而服之。

  • 佛圖澄與諸石游,林公曰:「澄以石虎為海鷗鳥。」

  •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諸人咸共歎之,曰:「年少,一坐之顏回。」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別顏回?」

  • 陶公病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仁祖聞之曰:「時無豎刁,故不貽陶公話言。」時賢以為德音。

  • 竺法深在簡文坐,劉尹問:「道人何以游朱門?」答曰:「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游蓬戶。」或云卞令。

  • 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二兒俱行。庾公不知,忽於獵場見齊莊,時年七八歲。庾謂曰:「君亦復來邪?」應聲答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齊莊何字?」答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對曰:「聖人生知,故難企慕。」庾公大喜小兒對。

  • 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惠。和並知之,而常謂顧勝,親重偏至,張頗不懕。於時張年九歲,顧年七歲,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玄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泣」。敷曰:「不然,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 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暢曰:「廉者不求,貪者不與,故得在耳。」

  • 庾稺恭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鍾夔先聽其音。稺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後聞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 何驃騎亡後,徵褚公入。既至石頭,王長史、劉尹同詣褚。褚曰:「真長,何以處我?」真長顧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視王,王曰:「國自有周公。」

  •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 簡文作撫軍時,嘗與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讓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執殳,為王前驅。」簡文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迺歎曰:「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 初,熒惑入太微,尋廢海西。簡文登阼,復入太微,帝惡之。時郗超為中書,在直。引超入曰:「天命脩短,故非所計,政當無復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馬方將外固封疆,內鎮社稷,必無若此之慮。臣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誦庾仲初詩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聲甚悽厲。郗受假還東,帝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衛,思患預防,愧歎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 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問上何在?簡文曰:「某在斯。」時人以為能。

  •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韵,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 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桓云:「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 羊秉為撫軍參軍,少亡,有令譽。夏侯孝若為之敍,極相讚悼。羊權為黃門侍郎,侍簡文坐,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敍,絕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權潸然對曰:「亡伯令問夙彰,而無有繼嗣;雖名播天聽,然胤絕聖世。」帝嗟慨久之。

  • 王長史與劉真長別後相見,王謂劉曰:「卿更長進。」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 劉尹云:「人想王荊產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

  • 王仲祖聞蠻語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盧來朝,故當不昧此語。」

  • 劉真長為丹陽尹,許玄度出都就劉宿。床帷新麗,飲食豐甘。許曰:「若保全此處,殊勝東山。」劉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二人並有愧色。

  •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謝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王中郎令伏玄度、習鑿齒論青、楚人物。臨成,以示韓康伯,康伯都無言,王曰:「何故不言?」韓曰:「無可無不可。」

  • 劉尹云:「清風朗月,輒思玄度。」

  •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雖未覩三山,便自使人有凌雲意。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 謝公云:「賢聖去人,其間亦邇。」子姪未之許。公歎曰:「若郗超聞此語,必不至河漢。」

  • 支公好鶴,住剡東 21d59.gif 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 謝中郎經曲阿後湖,問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謝曰:「故當淵注渟著,納而不流。」

  • 晉武帝每餉山濤恒少,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 謝胡兒語庾道季:「諸人莫當就卿談,可堅城壘。」庾曰:「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

  • 李弘度常歎不被遇。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

  • 王司州至吳興印渚中看,歎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

  • 謝萬作豫州都督,新拜,當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謝疲頓。於是高侍中往,徑就謝坐,因問:「卿今仗節方州,當疆理西蕃,何以為政?」謝粗道其意。高便為謝道形勢,作數百語。謝遂起坐。高去後,謝追曰:「阿酃故麤有才具。」謝因此得終坐。

  • 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瀨鄉。將別,既自悽惘,歎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

  • 孫綽賦遂初,築室畎川,自言見止足之分。齋前種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孫曰:「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賞。」顧長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桓即賞以二婢。

  • 王子敬語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復佳耳,然亦何與人事?故不如銅雀臺上妓。」

  • 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 簡文崩,孝武年十餘歲立,至暝不臨。左右啟:「依常應臨」。帝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 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虎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曰:「必無此嫌。」車曰:「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

  • 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 謝太傅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 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已而會雪下,未甚寒。諸道人問在道所經,壹公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 張天錫為涼州刺史,稱制西隅。既為苻堅所禽,用為侍中。後於壽陽俱敗,至都,為孝武所器。每入言論,無不竟日。頗有嫉己者,於坐問張:「北方何物可貴?」張曰:「桑椹甚香,鴟鴞革響;淳酪養性,人無嫉心。」

  • 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顧曰:「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或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 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范甯作豫章,八日請佛有板,眾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彌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則為許可。」眾從其義。

  •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於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太傅歎以為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淨,乃復強欲滓穢太清邪?」

  • 王中郎甚愛張天錫,問之曰:「卿觀過江諸人經緯,江左軌轍,有何偉異?後來之彥,復何如中原?」張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還;因時脩制,荀、樂之風。」王曰:「卿知見有餘,何故為苻堅所制?」答曰:「陽消陰息,故天步屯蹇;否剝成象,豈足多譏?」

  • 謝景重女適王孝伯兒,二門公甚相愛美。謝為太傅長史,被彈;王即取作長史,帶晉陵郡。太傅已構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謝,還取作咨議。外示縶維,而實以乖間之。及孝伯敗後,太傅繞東府城行散,僚屬悉在南門要望候拜。時謂謝曰:「王寧異謀,云是卿為其計。」謝曾無懼色,斂笏對曰:「樂彥輔有言:『豈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對,因舉酒勸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 桓玄義興還後,見司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問人云:「桓溫來欲作賊,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謝景重時為長史,舉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聖明,功超伊、霍。紛紜之議,裁之聖鑒。」太傅曰:「我知!我知!」即舉酒云:「桓義興,勸卿酒。」桓出謝過。

  • 宣武移鎮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謂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為劣。」東亭曰:「此丞相乃所以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

  • 桓玄詣殷荊州,殷在妾房晝眠,左右辭不之通。桓後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縱有此,豈不以『賢賢易色』也。」

  • 桓玄問羊孚:「何以共重吳聲?」羊曰:「當以其妖而浮。」

  • 謝混問羊孚:「何以器舉瑚璉?」羊曰:「故當以為接神之器。」

  • 桓玄既篡位,後御床微陷,羣臣失色。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時人善之。

  • 桓玄既篡位,將改置直館,問左右:「虎賁中郎省應在何處?」有人答曰:「無省。」當時殊忤旨。問:「何以知無?」答曰:「潘岳秋興賦敍曰:『余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散騎之省。』玄咨嗟稱善。

  •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謝答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政事第三

  • 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眾姦。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眾姦,豈復過此?」

  • 陳仲弓為太丘長,有劫賊殺財主,主者捕之。未至發所,道聞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車往治之。主簿曰:「賊大,宜先按討。」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 賀太傅作吳郡,初不出門,吳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云:「會稽雞,不能啼。」賀聞,故出行,至門反顧,索筆足之曰:「不可啼,殺吳兒!」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眾。陸抗時為江陵都督,故下請孫皓,然後得釋。

  •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踰七十,猶知管時任。貴勝年少,若和、裴、王之徒,並共宗詠。有署閣柱曰:「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鞦,王濟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

  • 賈充初定律令,與羊祜共咨太傅鄭沖。沖曰:「皋陶嚴明之旨,非僕闇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潤。」沖乃粗下意。

  • 山司徒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唯用陸亮,是詔所用,與公意異,爭之,不從。亮亦尋為賄敗。

  • 嵇康被誅後,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紹咨公出處,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

  • 王安期為東海郡,小吏盜池中魚,綱紀推之。王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魚復何足惜!」

  • 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一犯夜人來。王問:「何處來?」云:「從師家受書還,不覺日晚。」王曰:「鞭撻寧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 成帝在石頭,任讓在帝前戮侍中鍾雅、右衛將軍劉超。帝泣曰:「還我侍中!」讓不奉詔,遂斬超、雅。事平之後,陶公與讓有舊,欲宥之。許柳兒思妣者至佳,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則不得不為陶全讓,於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讓是殺我侍中者,不可宥!」諸公以少主不可違,并斬二人。

  • 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並加霑接,人人有說色。唯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任邊,云:「君出,臨海便無復人。」任大喜說。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闍,蘭闍。」羣胡同笑,四坐並歡。

  • 陸太尉詣王丞相咨事,過後輒翻異。王公怪其如此,後以問陸,陸曰:「公長民短,臨時不知所言,既後覺其不可耳。」

  • 丞相嘗夏月至石頭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簡之。」庾公曰:「公之遺事,天下亦未以為允。」

  • 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諾之。自歎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

  •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 何驃騎作會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見存。存時為何上佐,正與謇共食,語云:「白事甚好,待我食畢作教。」食竟,取筆題白事後云:「若得門庭長如郭林宗者,當如所白。汝何處得此人?」謇於是止。

  • 王、劉與深公共看何驃騎,驃騎看文書,不顧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深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諸人以為佳。

  • 桓公在荊州,全欲以德被江、漢,恥以威刑肅物。令史受杖,正從朱衣上過。桓式年少,從外來,云:「向從閣下過,見令史受杖,上捎雲根,下拂地足。」意譏不著。桓公云:「我猶患其重。」

  • 簡文為相,事動經年,然後得過。桓公甚患其遲,常加勸免。太宗曰:「一日萬機,那得速!」

  • 山遐去東陽,王長史就簡文索東陽,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

  • 殷浩始作揚州,劉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襥,人問其故?答曰:「刺史嚴,不敢夜行。」

  • 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云:「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 王大為吏部郎,嘗作選草,臨當奏,王僧彌來,卿出示之。僧彌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選者近半,王大甚以為佳,更寫即奏。

  • 王東亭與張冠軍善。王既作吳郡,人問小令曰:「東亭作郡,風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與張祖希情好日隆耳。」

  • 殷仲堪當之荊州,王東亭問曰:「德以居全為稱,仁以不害物為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殷答曰:「臯陶造刑辟之制,不為不賢;孔丘居司寇之任,未為不仁。」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文學第四

  •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及玄業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歎,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融果轉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遂罷追,玄竟以得免。

  •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訴,逢彼之怒。」

  • 服虔既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為烈門人賃作食。每當至講時,輒竊聽戶壁間。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諸生敍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

  •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詣,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 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見之。晏聞弼名,因條向者勝理語弼曰:「此理僕以為極,可得復難不?」弼便作難,一坐人便以為屈。於是弼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坐所不及。

  •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因以所注為道德二論。

  • 王輔嗣弱冠詣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邪?」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於有,恆訓其所不足。」

  • 傅嘏善言虛勝,荀粲談尚玄遠。每至共語,有爭而不相喻。裴冀州釋二家之義,通彼我之懷,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

  • 何晏注老子未畢,見王弼自說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復得作聲,但應諾諾。遂不復注,因作道德論。

  • 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語多,小極,不復相酬答,乃謂客曰:「身今少惡,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問。」

  • 裴成公作崇有論,時人攻難之,莫能折,唯王夷甫來,如小屈。時人即以王理難裴,理還復申。

  • 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王歎曰:「卿天才卓出,若復小加研尋,一無所愧。」宏後看莊、老,更與王語,便足相抗衡。

  • 衛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衛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擣 4aa1.gif 噉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衛思「因」,經月不得,遂成病。樂聞,故命駕為剖析之,衛即小差。樂歎曰:「此兒胸中當必無膏肓之疾!」

  • 庾子嵩讀莊子,開卷一尺許便放去,曰:「了不異人意。」

  • 客問樂令「旨不至」者,樂亦不復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樂因又舉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於是客乃悟服。樂辭約而旨達,皆此類。

  • 初,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於舊注外為解義,妙析奇致,大暢玄風。唯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義遂零落,然猶有別本。郭象者,為人薄行,有俊才,見秀義不傳於世,遂竊以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眾篇,或定點文句而已。後秀義別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

  • 阮宣子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聖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衛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於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無言而辟,復何假一?」遂相與為友。

  • 裴散騎娶王太尉女。婚後三日,諸婿大會,當時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與裴談。子玄才甚豐贍,始數交,未快;郭陳張甚盛,裴徐理前語,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稱快。王亦以為奇,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 衛玠始度江,見王大將軍,因夜坐,大將軍命謝幼輿。玠見謝,甚說之,都不復顧王,遂達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體素羸,恆為母所禁。爾夕忽極,於此病篤,遂不起。

  • 舊云:王丞相過江左,止道聲無哀樂、養生、言盡意三理而已。然宛轉關生,無所不入。

  • 殷中軍為庾公長史,下都,王丞相為之集,桓公、王長史、王藍田、謝鎮西並在。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既共清言,遂達三更。丞相與殷共相往反,其餘諸賢略無所關。既彼我相盡,丞相乃歎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明旦,桓宣武語人曰:「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顧看兩王掾,輒翣如生母狗馨。」

  • 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應阿堵上。」

  • 謝安少年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于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咨盡。阮乃歎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 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 劉真長與殷淵源談,劉理如小屈,殷曰:「惡,卿不欲作將善雲梯仰攻?」

  • 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 謝鎮西少時,聞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過有所通,為謝標榜諸義,作數百語。既有佳致,兼辭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謝注神傾意,不覺流汗交面。殷徐語左右:「取手巾與謝郎拭面。」

  • 宣武集諸名勝講易,日說一卦。簡文欲聽,聞此便還,曰:「義自當有難易,其以一卦為限邪?」

  • 有北來道人好才理,與林公相遇於瓦官寺,講小品。於時竺法深、孫興公悉共聽。此道人語,屢設疑難,林公辯答清析,辭氣俱爽。此道人每輒摧屈。孫問深公:「上人當是逆風家,向來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風?」深公得此義,夷然不屑。

  • 孫安國往殷中軍許共論,往反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食,冷而復暖者數四。彼我奮擲麈尾,悉脫落滿餐飯中,賓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語孫曰:「卿莫作強口馬,我當穿卿鼻。」孫曰:「卿不見決鼻牛,人當穿卿頰。」

  • 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 殷中軍嘗至劉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辭不已,劉亦不復答。殷去後,乃云:「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

  • 殷中軍雖思慮通長,然於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苦湯池鐵城,無可攻之勢。

  • 支道林造即色論,論成,示王中郎,中郎都無言。支曰:「默而識之乎?」王曰:「既無文殊,誰能見賞?」

  • 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後孫與支共載往王許,王都領域,不與交言。須臾支退。後正值王當行,車已在門,支語王曰:「君未可去,貧道與君小語。」因論莊子逍遙遊。支作數千言,才藻新奇,花爛映發。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 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諸人在下坐聽,皆云可通。支下坐,自共說,正當得兩,入三便亂。今義弟子雖傳,猶不盡得。

  • 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于法師並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西寺與王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弟子向語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 林道人詣謝公,東陽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後聽之,再遣信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忼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

  • 支道林、許掾諸人共在會稽王齋頭,支為法師,許為都講。支通一義,四坐莫不厭心;許送一難,眾人莫不抃舞。但共嗟詠二家之美,不辯其理之所在。

  • 謝車騎在安西艱中,林道人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云:「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

  •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敍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 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滯。嘗欲與支道林辯之,竟不得。今小品猶存。

  • 佛經以為袪練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 于法開始與支公爭名,後情漸歸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剡下。遣弟子出都,語使過會稽。於時支公正講小品。開戒弟子:「道林講,比汝至,當在某品中。」因示語攻難數十番,云:「舊此中不可復通。」弟子如言詣支公。正值講,因謹述開意,往反多時,林公遂屈,厲聲曰:「君何足復受人寄載來!」

  • 殷中軍問:「自然無心於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諸人莫有言者。劉尹答曰:「譬如寫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一時絕歎,以為名通。

  • 康僧淵初過江,未有知者,恆周旋市肆,乞索以自營。忽往殷淵源許,值盛有賓客,殷使坐,粗與寒溫,遂及義理。語言辭旨,曾無愧色,領略粗舉,一往參詣。由是知之。

  • 殷、謝諸人共集。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 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尸;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汙。」時人以為名通。

  • 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少。

  • 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轍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其勝場,安可爭鋒!」

  • 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遂詣劉,劉洗濯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張還船,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即同載詣撫軍,至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曰:「張憑勃窣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 汰法師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 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謂諸人:「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漁父一篇。謝看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敍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於是四坐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謝後粗難,因自敍其意,作萬餘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干,加意氣擬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 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會稽王慨然歎曰:「使真長來,故應有以制彼。」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敍本理,孫粗說己語,亦覺殊不及向。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一坐同時拊掌而笑,稱美良久。

  •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云:「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 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不傳。」

  • 殷中軍被廢,徙東陽,大讀佛經,皆精解。唯至「事數」處不解。遇見一道人,問所籤,便釋然。

  • 殷仲堪精覈玄論,人謂莫不研究。殷乃歎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

  • 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遠公笑而不答。

  • 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見婿,孚送弟俱往。時永言父東陽尚在,殷仲堪是東陽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義,乃與仲堪道齊物。殷難之,羊云:「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殷笑曰:「乃可得盡,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後一通。殷咨嗟曰:「僕便無以相異。」歎為新拔者久之。

  • 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 提婆初至,為東亭第講阿毗曇。始發講,坐裁半,僧彌便云:「都已曉。」即於坐分數四有意道人,更就餘屋自講。提婆講竟,東亭問法岡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彌那得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當小未精覈耳。」

  • 桓南郡與殷荊州共談,每相攻難。年餘後,但一兩番。桓自歎才思轉退,殷云:「此乃是君轉解。」

  •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 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 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敍。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袵讚述焉。

  • 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

  • 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將讓河南尹,請潘岳為表。潘云:「可作耳,要當得君意。」樂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潘直取錯綜,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樂不假潘之文,潘不取樂之旨,則無以成斯矣。」

  • 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風詩。

  • 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淒然,增伉儷之重。」

  • 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退,著筆難廣,廣又不能答。

  • 江左殷太常父子並能言理,亦有辯訥之異。揚州口談至劇,太常輒云:「汝更思吾論。」

  • 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 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云:「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 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云:「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玉亮。」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為「俊」,以「亮」為「潤」云。

  • 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見此張緩。」於時以為名賞。

  • 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 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箋亦云:「不遇明公,荊州老從事耳!」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問:「見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見此人。」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 孫興公云:「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 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 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答云:「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言。」

  • 孫興公云:「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 簡文稱許掾云:「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 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

  • 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謚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 袁虎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誦五言,又其所未嘗聞,歎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 孫興公云:「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

  • 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載王東亭作經王公酒壚下賦,甚有才情。

  • 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謝後出以示顧君齊,顧曰:「我亦作,知卿當無所名。」

  •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歎之。時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於坐攬筆益云:「感不絕於余心,溯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 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袴,非無文采,酷無裁制。」

  • 袁伯彥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遂以著書。」

  • 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於閣下更作,無復向一字。

  • 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袁虎云:「當令齒舌間得利。」

  • 袁宏始作東征賦,都不道陶公。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曰:「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無?」因誦曰:「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勳,為史所讚。」

  • 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亦以高奇見貴。」

  • 殷仲文天才宏瞻,而讀書不甚廣博。亮歎曰:「若使殷仲文讀書半袁豹,才不減班固。」

  • 羊孚作雪贊云:「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扇。

  •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 桓玄嘗登江陵城南樓,云:「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 桓玄初并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於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並入。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 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云:「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薀。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見箋,馳喚前,云:「子道,子道,來何遲!」即用為記室參軍。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云:「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方正第五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 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世林既以忤旨見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其見禮如此。

  • 魏文帝受禪,陳羣有戚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羣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於色。」

  • 郭淮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屢有戰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當并誅。使者徵攝甚急,淮使戒裝,克日當發。州府文武及百姓勸淮舉兵,淮不許。至期,遣妻,百姓號泣追呼者數萬人。行數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還,於是文武奔馳,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與宣帝書曰:「五子哀戀,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則無五子;五子若殞,亦復無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 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 夏侯玄既被桎梏,時鍾毓為廷尉,鍾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雖復刑餘之人,未敢聞命!」考掠初無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 夏侯泰初與廣陵陳本善。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飲,本弟騫行還,徑入,至堂戶。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

  • 高貴鄉公薨,內外諠譁。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 和嶠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頃似更成進,卿試往看。」還,問何如,答云:「皇太子聖質如初。」

  • 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以與晉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禮畢,酒酣,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聖顏。」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慚悔而出。

  • 武帝語和嶠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然後爵之。」嶠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責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他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以此愧陛下。」

  • 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預少賤,好豪俠,不為物所許。楊濟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須臾,和長輿來,問:「楊右衛何在?」客曰:「向來,不坐而去。」長輿曰:「必大夏門下盤馬。」往大夏門,果大閱騎。長輿抱內車,共載歸,坐如初。

  • 杜預拜鎮南將軍,朝士悉至,皆在連榻坐,時亦有裴叔則。羊稚舒後至,曰:「杜元凱乃復連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請裴追之,羊去數里住馬,既而俱還杜許。

  • 晉武帝時,荀勖為中書監,和嶠為令。故事,監、令由來共車。嶠性雅正,常疾勖諂諛。後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勖。勖方更覓車,然後得去。監、令各給車自此始。

  • 山公大兒著短帢,車中倚。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時論乃云勝山公。

  • 向雄為河內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淮橫怒,遂與杖遣之。雄後為黃門郎,劉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聞之,敕雄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向受詔而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於是即去。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臣於劉河內,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武帝從之。

  • 齊王冏為大司馬,輔政,嵇紹為侍中,詣冏咨事。冏設宰會,召葛旟、董艾等共論時宜。旟等白冏:「嵇侍中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遂送樂器。紹推卻不受。冏曰:「今日共為歡,卿何卻邪?」紹曰:「公協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雖官卑,職備常伯,操絲比竹,蓋樂官之事,豈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今逼高命,不敢苟辭,當釋冠冕,襲私服,此紹之心也。」旟等不自得而退。

  • 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於盧毓、盧珽。」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議者疑二陸優劣,謝公以此定之。

  • 羊忱性甚貞烈。趙王倫為相國,忱為太傅長史,乃版以參相國軍事。使者卒至,忱深懼豫禍,不暇被馬,於是帖騎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發,使者不敢進,遂得免。

  •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 阮宣子伐社樹,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為樹,伐樹則社亡;樹而為社,伐樹則社移矣。」

  • 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云,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 元皇帝既登阼,以鄭后之寵,欲舍明帝而立簡文。時議者咸謂「舍長立少,既於理非倫,且明帝以聰亮英斷,益宜為儲副」。周、王諸公,並苦爭懇切,唯刁玄亮獨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慮諸公不奉詔。於是先喚周侯、丞相入,然後欲出詔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周侯未悟,即卻略下階;丞相披撥傳詔,徑至御床前,曰:「不審陛下何以不見臣?」帝默然無言,乃探懷中黃紙詔裂擲之。由此皇儲始定。周侯方慨然愧歎曰:「我常自言勝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援吳人,請婚陸太尉。對曰:「培塿無松柏,薰蕕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為亂倫之始。」

  • 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虨。恢兒娶鄧攸女。於時謝尚書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及恢亡,遂婚。於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王歎曰:「我在遣女,裁得爾耳!」

  • 周叔治作晉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別。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婦女,與人別,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奴好自愛。」

  • 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明旦,報仲智,仲智狼狽來。始入戶,刁下床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狀。仲智手批之,刁為辟易於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云:「君在中朝,與和長輿齊名,那與佞人刁協有情?」徑便去。

  •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於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此。」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 顧孟著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 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僕射,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於聖治!」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後數日,詔出周,羣臣往省之,周曰:「近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 王大將軍當下,時咸謂無緣爾。伯仁曰:「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在?」

  • 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云溫太真所說。溫嘗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敦聲色並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鈎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 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鍾雅獨在帝側。或謂鍾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讎,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鍾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

  • 庾公臨去,顧語鍾後事,深以相委。鍾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鍾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 蘇峻時,孔羣在橫塘為匡術所逼。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羣酒,以釋橫塘之憾。羣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

  • 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亂離之後,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御床,並蒙眷識,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 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中丞初不視,直云:「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術大怒,便欲刃之。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始得全首領。

  • 梅頤嘗有惠於陶公。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於春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於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復屈邪!」

  • 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並為元輔。成帝初崩,於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會羣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於時用微臣之議,今不覩盛明之世。」帝有慚色。

  • 江僕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傍有客曰:「此年少戲乃不惡。」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 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 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寧可鬥戰求勝!」桓甚有恨容。

  •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僕射,領選,欲擬之為尚書郎。有語王者。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云:「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 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辭。既成,示庾道恩。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於此。」

  • 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後疾篤,臨終,撫軍哀歎曰:「吾將負仲祖。」於此命用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痴,真痴。」

  • 劉簡作桓宣武別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嘗聽記,簡都無言。宣武問:「劉東曹何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宣武亦無怪色。

  •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 王脩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脩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 阮光祿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復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 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諫?」子野答曰:「故當出於難犯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顏難犯?」

  • 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 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歎曰:「此復何異王莽時?」

  •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復痴,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 謝公聞羊綏佳,致意令來,終不肯詣。後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 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謝曰:「推人正自難。」

  • 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云:「可擲著門外。」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王曰:「魏阼所以不長。」謝以為名言。

  • 王恭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云:「卿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 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何小子之有?」

  •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於范豫章許,范令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袵,王孰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於時,而使至於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雅量第六

  • 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歎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尋亦悔焉。

  • 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 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

  • 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後位儀同三司。

  • 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時未行。遇於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舉樏擲其面。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 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闇當故耳。」

  • 劉慶孫在太傅府,於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迹可間。後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太傅於衆坐中問庾,庾時頹然已醉,幘墮几上,以頭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於是乃服。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 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詣王,肆言極罵,要王答己,欲以分謗。王不為動色,徐曰:「白眼兒遂作。」

  • 王夷甫長裴成公四歲,不與相知。時共集一處,皆當時名士,謂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計!」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 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備不虞。」王公曰:「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

  • 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几案間事。」

  •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閑暢。於是勝負始分。

  • 許侍中、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游宴集聚,略無不同。嘗夜至丞相許戲,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顧至曉回轉,不得快孰;許上床便咍臺大鼾。丞相顧諸客曰:「此中亦難得眠處。」

  • 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亮有大兒數歲,雅重之質,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此?」論者謂不減亮。蘇峻時遇害。或云:「見阿恭,知元規非假。」

  • 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令有酒色,因遙問:「傖父欲食餅不?姓何等?可共語。」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於牛屋下脩刺詣公,更宰殺為饌具,於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令送公至界。

  •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 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羊曼拜丹陽尹,客來蚤者,並得佳設。日晏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

  • 周仲智飲酒醉,瞋目還面謂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橫得重名!」須臾,舉蠟燭火擲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

  • 庾太尉與蘇峻戰,敗,率左右十餘人乘小船西奔。亂兵相剝掠,射,誤中舵工,應弦而倒,舉船上咸失色分散。亮不動容,徐曰:「此手那可使著賊!」衆乃安。

  • 庾小征西嘗出未還,婦母阮,是劉萬安妻,與女上安陵城樓上。俄頃,翼歸,策良馬,盛輿衛。阮語女:「聞庾郎能騎,我何由得見?」婦告翼,翼便為於道開鹵簿盤馬,始兩轉,墜馬墮地,意色自若。

  • 宣武與簡文、太宰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 王劭、王薈共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薈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堅坐不動,待收信還,得不定,乃出。論者以劭為優。

  • 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疏示之。郗猶在帳內,謝都無言,王直擲還,云:「多!」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從帳中與宣武言。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諠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衆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 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謝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

  • 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坐小遠。蔡暫起,謝移就其處。蔡還,見謝在焉,因合褥舉謝擲地,自復坐。謝冠幘傾脫,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覺瞋沮。坐定,謂蔡曰:「卿奇人,殆壞我面。」蔡答曰:「我本不為卿面作計。」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 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道安答直云:「損米,愈覺有待之為煩。」

  • 謝安南免吏部尚書還東,謝太傅赴桓公司馬出西,相遇破岡。既當遠別,遂停三日共語。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輒引以它端。雖信宿中涂,竟不言及此事。太傅深恨在心未盡,謂同舟曰:「謝奉故是奇士。」

  • 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看之。謝本輕戴,見,但與論琴書。戴既無吝色,而談琴書愈妙。謝悠然知其量。

  •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 苻堅游魂近境,謝太傅謂子敬曰:「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 王僧彌、謝車騎共王小奴許集,僧彌舉酒勸謝云:「奉使君一觴。」謝曰:「可爾。」僧彌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吳興溪中釣碣耳,何敢譸張!」謝徐撫掌而笑曰:「衛軍,僧彌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 王東亭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即相貶笑,公曰:「不然,觀其情貌,必自不凡。吾當試之。」後因月朝閣下伏,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

  • 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云:「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 殷荊州有所識,作賦,是束晳慢戲之流。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便於手巾函中出之。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帖之而已。殷悵然自失。

  • 羊綏第二子孚,少有俊才,與謝益壽相好,嘗蚤往謝許,未食。俄而王齊、王睹來。既先不相識,王向席有不說色,欲使羊去。羊了不眄,唯腳委几上,詠矚自若。謝與王敍寒溫數語畢,還與羊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須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屬羊不暇。羊不大應對之,而盛進食,食畢便退。遂苦相留,羊義不住,直云:「向者不得從命,中國尚虛。」二王是孝伯兩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識鑒第七

  • 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羣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姦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

  •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 何晏、鄧颺、夏侯玄並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謂嘏曰:「夏侯太初一時之傑士,虛心於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隙。二賢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何晏、鄧颺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籥,貴同惡異,多言而妬前。多言多釁,妬前無親。以吾觀之,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耳!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邪?」後皆如其言。

  • 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羣臣。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遂究論。舉坐無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後諸王驕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歎云:「公闇與道合。」

  • 王夷甫父乂為平北將軍,有公事,使行人論,不得。時夷甫在京師,命駕見僕射羊祜、尚書山濤。夷甫時總角,姿才秀異,敍致既快,事加有理,濤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輟,乃歎曰:「生兒不當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亂天下者,必此子也!」

  • 潘陽仲見王敦少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

  • 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 衛玠年五歲,神衿可愛。祖太保曰:「此兒有異,顧吾老,不見其大耳!」

  • 劉越石云:「華彥夏識能不足,強果有餘。」

  •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 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先為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當為黑頭公。」

  •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 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為王致力,乘中鳴雲露車徑前,曰:「聽下官鼓音,一進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為荊州。」既而忘之,以為南郡。王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帝尋崩,得免。後兼三公,署數十人為官屬。此諸人當時並無名,後皆被知遇,於時稱其知人。

  • 周伯仁母冬至舉酒賜三子曰:「吾本謂度江託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並羅列吾前,復何憂?」周嵩起,長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目下耳!」

  • 王大將軍既亡,王應欲投世儒,世儒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為荊州。含語應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及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抗同異,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於江。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來,深以為恨。

  •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云:「試自求之。」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於時既歎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

  • 戴安道年十餘歲,在瓦官寺畫。王長史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

  • 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殊有確然之志。既反,王、謝相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歎。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

  • 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溫。劉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復制。」

  • 桓公將伐蜀,在事諸賢咸以李勢在蜀既久,承藉累葉,且形據上流,三峽未易可克。唯劉尹云:「伊必能克蜀。觀其蒲博,不必得,則不為。」

  •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 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於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勳。」元功既舉,時人咸歎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 韓康伯與謝玄亦無深好。玄北征後,巷議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戰。」玄聞之甚忿,常於眾中厲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親故發,不得復云為名。」

  • 褚期生少時,謝公甚知之,恆云:「褚期生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

  • 郗超與傅瑗周旋,瑗見其二子,並總髮,超觀之良久,謂瑗曰:「小者才名皆勝,然保卿家,終當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 王恭隨父在會稽,王大自都來拜墓,恭暫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餘日方還。父問恭:「何故多日?」對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因語之曰:「恐阿大非爾之友,終乖愛好。」果如其言。

  • 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於酆陰。是時胤十餘歲,胡之每出,嘗於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此兒當致高名。」後游集,恆命之。胤長,又為桓宣武所知。清通於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

  • 王忱死,西鎮未定,朝貴人人有望。時殷仲堪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晉孝武欲拔親近腹心,遂以殷為荊州。事定,詔未出,王珣問殷曰:「陝西何故未有處分?」殷曰:「已有人。」王歷問公卿,咸云非。王自計才地,必應在己,復問:「非我邪?」殷曰:「亦似非。」其夜,詔出用殷。王語所親曰:「豈有黃門郎而受如此任?仲堪此舉,乃是國之亡徵。」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賞譽第八

  • 陳仲舉嘗歎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

  • 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 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見許子政弱冠之時,歎曰:「若許子政者,有干國之器。正色忠謇,則陳仲舉之匹;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

  •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 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謂「裴公之談,經日不竭。」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於是用裴。

  • 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 諺曰:「後來領袖有裴秀。」

  •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脩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廟,琅琅但見禮樂器。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覩矛戟。見傅蘭碩,江廧靡所不有。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 羊公還洛,郭弈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見,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復往羊許,小悉還,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羊既去,郭送之彌日,一舉數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復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顏子!」

  •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蚤卒。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乃歎曰:「從兄不亡矣!」

  • 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 王戎目阮文業:「清倫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精微。濟先略無子姪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喟然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歎其難測,非復一事。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渾問其故,濟具歎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痴。」稱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於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 裴僕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

  • 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陸曰:「公未覩不鳴不躍者耳!」

  • 有問秀才:「吳舊姓何如?」答曰:「吳府君,聖王之老成,明時之俊乂。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嚴仲弼,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士龍,鴻鵠之裴回,懸鼓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鉏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以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珍寶;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為繒帛;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為廣宅。」

  • 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輩?」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咏,往往與其旨合。」

  • 洛中雅雅有三嘏:劉粹字純嘏,宏字終嘏,漠字沖嘏,是親兄弟。王安豐甥,並是王安豐女壻。宏,真長祖也。洛中錚錚馮惠卿,名蓀,是播子。蓀與邢喬俱司徒李胤外孫,及胤子順並知名。時稱:「馮才清,李才明,純粹邢。」

  • 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常恐微言將絕,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覩青天。」

  • 王太尉曰:「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上,非凡識也。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歸。」或云王戎語。

  • 王夷甫自歎:「我與樂令談,未嘗不覺我言為煩。」

  •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莊。庾敳嘗稱之,每曰:「郭子玄何必減庾子嵩!」

  • 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太尉答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

  • 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

  • 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籍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素。咸子瞻,虛夷有遠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並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 庾子躬有廢疾,甚知名。家在城西,號曰城西公府。

  • 王夷甫語樂令:「名士無多人,故當容平子知。」

  • 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寫水,注而不竭。」

  • 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俊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

  • 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或曰:「王、趙、鄧三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趙穆也。袁宏作名士傳,直云王參軍。或云趙家先猶有此本。

  • 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庾過江,歎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 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

  •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 庾太尉在洛下,問訊中郎,中郎留之云:「諸人當來。」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俱至,酬酢終日。庾公猶憶劉、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 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餘,聲作鐘聲,言多忼慨。

  • 王長史是庾子躬外孫,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 庾太尉目庾中郎:「家從談談之許。」

  • 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

  • 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曰:「少為王敦所歎。」

  • 時人目庾中郎:「善於托大,長於自藏。」

  • 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歎息絕倒。

  • 王大將軍與元皇表云:「舒風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間夷甫、澄見語:『卿知處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論;處明親疎無知之者,吾常以卿言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試』,頃來始乃有稱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過,不知使負實。」

  • 周侯於荊州敗績,還,未得用。王丞相與人書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遺?」

  • 時人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周侯曰:「可謂卓朗。」桓公曰:「精神淵著。」

  • 王大將軍稱其兒云:「其神候似欲可。」

  • 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

  • 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於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 王平子與人書,稱其兒:「風氣日上,足散人懷。」

  • 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

  •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

  • 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 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 王丞相招祖約夜語,至曉不眠。明旦有客,公頭鬢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與士少語,遂使人忘疲。」

  • 王大將軍與丞相書,稱楊朗曰:「世彥識器理致,才隱明斷。既為國器,且是楊侯淮之子,位望殊為陵遲。卿亦足與之處。」

  • 何次道往丞相許,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來!來!此是君坐。」

  • 丞相治揚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為次道治此爾!」何少為王公所重,故屢發此歎。

  • 王丞相拜司徒而歎曰:「劉王喬若過江,我不獨拜公。」

  • 王藍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痴。王丞相以其東海子,辟為掾。常集聚,王公每發言,眾人競讚之。述於末坐曰:「主非堯、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歎賞。

  • 世目楊朗:「沈審經斷。」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亂,楊氏作公方未已。」謝公云:「朗是大才。」

  • 劉萬安即道真從子,庾公所謂「灼然玉舉」。又云:「千人亦見,百人亦見。」

  • 庾公為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桓後遇見徐寧而知之,遂致於庾公,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 桓茂倫云:「褚季野皮裏陽秋。」謂其裁中也。

  • 何次道嘗送東人,瞻望,見賈寧在後輪中,曰:「此人不死,終為諸侯上客。」

  • 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稱。庾公顧謂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 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稺恭為荒年穀」。庾家論云:「是文康稱恭為荒年穀,庾長仁為豐年玉。」

  • 世目「杜弘治標鮮,季野穆少」。

  • 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盛德之風,可樂詠也。」

  • 庾公云:「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

  • 庾稺恭與桓溫書,稱「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既佳,且足作友,正實良器。推此與君,同濟艱不者也。」

  • 王藍田拜揚州,主簿請諱,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不出於外,餘無所諱。」

  • 蕭中郎,孫丞公婦父。劉尹在撫軍坐,時擬為太常,劉尹云:「蕭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還,無所不堪。」

  • 謝太傅未冠,始出西,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後,苟子問曰:「向客何如尊?」長史曰:「向客亹亹,為來逼人。」

  • 王右軍語劉尹:「故當共推安石。」劉尹曰:「若安石東山志立,當與天下共推之。」

  • 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

  • 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兒!可兒!」

  • 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於之甚至,一時無所後。」

  • 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

  • 王司州與殷中軍語,歎云:「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

  • 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林公曰:「金玉滿堂,復何為簡選?」王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

  • 王長史道江道羣:「人可應有,乃不必有;人可應無,己必無。」

  • 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於時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顗為魏家玉,虞為長、琳宗,謝為弘道伏。」

  • 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 劉尹每稱王長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節。」

  • 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上」。歎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道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疎」。

  • 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謝仁祖云:「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 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羣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 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於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 林公謂王右軍云:「長史作數百語,無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長史自不欲苦物。」

  • 殷中軍與人書,道謝萬「文理轉遒,成殊不易」。

  • 王長史云:「江思悛思懷所通,不翅儒域。」

  • 許玄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玄度定稱所聞不?」劉曰:「才情過於所聞。」

  • 阮光祿云:「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豫。」

  • 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 王長史歎林公:「尋微之功,不減輔嗣。」

  • 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

  • 殷中軍道右軍:「清鑒貴要。」

  • 謝太傅為桓公司馬。桓詣謝,值謝梳頭,遽取衣幘,桓公云:「何煩此。」因下共語至暝。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

  • 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於田曹中郎趙悅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東山,搢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選,反違之邪?」

  • 桓宣武表云:「謝尚神懷挺率,少致民譽。」

  • 世目謝尚為「令達。」阮遙集云:「清暢似達。」或云:「尚自然令上。」

  • 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桓公遙望,歎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 簡文目敬豫為「朗豫」。

  • 孫興公為庾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君長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衛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孫遂沐浴此言。

  • 王右軍目陳玄伯:「壘塊有正骨。」

  • 王長史云:「劉尹知我,勝我自知。」

  • 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聽,王又曰:「自是鉢釪後王、何人也。」

  • 許玄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其人;『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簡文其人。」

  • 魏隱兄弟少有學義。總角詣謝奉,奉與語,大說之,曰:「大宗雖衰,魏氏已復有人。」

  • 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陳。」

  • 初,法汰北來,未知名,王領軍供養之。每與周旋行來,往名勝許,輒與俱;不得汰,便停車不行。因此名遂重。

  • 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

  • 謝公云:「劉尹語審細。」

  • 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 簡文語嘉賓:「劉尹語末後亦小異,回復其言,亦乃無過。」

  • 孫興公、許玄度共在白樓亭,共商略先往名達。林公既非所關,聽訖,云:「二賢故自有才情。」

  • 王右軍道東陽:「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 王長史與劉尹書,道淵源「觸事長易」。

  • 謝中郎云:「王脩載樂托之性,出自門風。」

  •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 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嘗北面。」

  • 謝太傅稱王脩齡曰:「司州可與林澤游。」

  • 諺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郗嘉賓。」

  • 人問王長史江虨兄弟羣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生活。」

  • 謝太傅道安北:「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人思。」

  • 謝公云:「司州造勝遍決。」

  • 劉尹云:「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欲傾家釀。」

  • 謝太傅語真長:「阿齡於此事故欲太厲。」劉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 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 謝公云:「長史語甚不多,可謂有令音。」

  • 謝鎮西道敬仁:「文學鏃鏃,無能不新」。

  • 劉尹道江道羣:「不能言而能不言」。

  • 林公云:「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 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

  • 簡文云:「劉尹茗柯有實理。」

  • 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似人,咨謝公。謝公答曰:「世冑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唯舅』。是許允壻。」

  • 謝太傅重鄧僕射,常言:「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

  • 謝公與王右軍書曰:「敬和棲託好佳。」

  • 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 謝公語王孝伯:「君家藍田,舉體無常人事。」

  • 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情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簡文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於將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許。」

  • 殷允出西,郗超與袁虎書云:「子思求良朋,託好足下,勿以開美求之。」世目袁為「開美」,故子敬詩曰:「袁生開美度。」

  • 謝車騎問謝公:「真長性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見耳!阿見子敬,尚使人不能已。」

  • 謝公領中書監,王東亭有事,應同上省。王後至,坐促,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膝容之。王神意閑暢,謝公傾目。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 王子敬語謝公:「公故蕭灑。」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暢。」

  • 謝車騎初見王文度,曰:「見文度,雖蕭灑相遇,其復愔愔竟夕。」

  •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 子敬與子猷書,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

  • 張天錫世雄涼州,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聞皇京多才,欽羡彌至。猶在渚住,司馬著作往詣之,言容鄙陋,無可觀聽。天錫心甚悔來,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彌有俊才美譽,當時聞而造焉。既至,天錫見其風神清令,言話如流,陳說古今,無不貫悉。又諳人物氏族中來,皆有證據。天錫訝服。

  • 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 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疏。」

  • 王恭有清辭簡旨,能敍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覺為煩。

  • 殷仲堪喪後,桓玄問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徹九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說新語   品藻第九

  • 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之上。

  • 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樊子昭。」

  • 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 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 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寔,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羣,荀顗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頠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 冀州刺史楊准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准與裴頠、樂廣友善,遣見之。頠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准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准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准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 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 王夷甫云:「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 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云:「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 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 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歎曰:「不知我進伯仁退?」

  • 會稽虞 2998e.gif 未達而喪。

  •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國士門風。」

  • 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 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蘖。」

  • 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 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穎、曰敞。時論以穎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也。

  • 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云何?」周曰:「陛下不須牽顗比。」

  • 王丞相云:「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 宋禕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禕:「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 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 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 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 王丞相云:「見謝仁祖,恆令人得上。」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

  • 何次道為宰相,人有譏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曠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條而已。」

  • 王右軍少時,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邪?」

  • 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尹稱之,劉問:「何如方回?」問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 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 簡文云:「何平叔巧累於理,嵇叔夜俊傷其道。」

  • 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為重。桓溫曰:「不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 撫軍問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 桓公少於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 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如?」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曰:「清易令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遠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 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 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 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羣心。」

  • 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岩,居然自勝。」

  • 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干迹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管仲。」

  • 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治膚清,衛虎弈弈神令。」王、劉善其言。

  • 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 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不復減向子期。」

  • 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 謝公與時賢共賞說,遏、胡兒並在坐,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是李潸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此自顯於事實,非私親之言。」謝公語胡兒曰:「有識者果不異人意。」

  • 王脩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答,脩齡曰:「臨川譽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 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床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

  • 謝萬壽春敗後,簡文問郗超:「萬自可敗,那得乃爾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區別智勇。」

  • 劉尹謂謝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門人加親。」謂許玄度曰:「自吾有由,惡言不及於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 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 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於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 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痴!」

  • 支道林問孫興公:「君何如許掾?」孫曰:「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許將北面。」

  • 王右軍問許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為雄,阿萬當裂眼爭邪?」

  • 劉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 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蘇則孫,愉子也。

  • 劉尹目庾中郎:「雖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

  • 孫承公云:「謝公清於無奕,潤於林道。」

  • 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 孫興公、許玄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於許。

  • 郗嘉賓道謝公:「造膝雖不深徹,而纏綿綸至。」又曰:「右軍詣嘉賓。」嘉賓聞之曰:「不得稱詣,政得謂之朋耳。」謝公以嘉賓言為得。

  • 庾道季云:「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自此以還,吾皆百之。」

  • 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 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體。」

  • 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 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曰:「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支乃過殷;然亹亹論辯,恐口欲制支。」

  • 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猯狢啖盡。」

  • 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長云何?」孫曰:「云是世業人。」謝曰:「殊不爾,衛自是理義人。」於時以比殷洪遠。

  • 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 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云:「先輩初不臧貶七賢。」

  • 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 謝太傅謂王孝伯:「劉尹亦奇自知,然不言勝長史。」

  •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 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 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問:「何如劉尹?」謝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邪?」謝云:「身意正爾也。」

  • 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劉之標。」

  • 謝公語孝伯:「君祖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云:「劉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 袁彥伯為吏部郎,子敬與郗嘉賓書曰:「彥伯已入,殊足頓興往之氣。故知捶撻自難為人,冀小卻當復差耳。」

  •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高潔,子猷云:「未若長卿慢世。」

  • 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故殷作誄云:「荊門晝掩,閑庭晏然。」

  • 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清悟,嘉賓故自上。」

  • 王珣疾,臨困,問王武岡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武岡曰:「世以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歎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 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 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貴徹。」

  • 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於時賓客為之咽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歡然。

  • 桓玄問劉太常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賢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 舊以桓謙比殷仲文。桓玄時,仲文入,桓於庭中望見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