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44誅秦詩解1大夫:秦並天下力多人朝文學:不務積德務相侵而卒俱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24 19:01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44誅秦詩解1大夫:秦並天下力多人朝文學:不務積德務相侵而卒俱亡
題文詩:

大夫又曰:秦楚燕齊,周之封國.三晉之君,

齊之田氏,諸侯家臣.內守其國,外伐不義,

地廣壤進,立號萬乘,故爲諸侯.西周雖能,

修禮長文,然國翦弱,不能自存,東攝六國,

西畏於秦,身以放遷,宗廟絕祀.賴之於先,

武帝大惠,紹興其後,封嘉潁川,周子南君,

之號也秦,既並天下,東絕沛水,並滅朝鮮,

南取陸梁,北卻胡狄,西略氐羌,立皇帝號,

使四夷朝.舟車所通,足跡所及,靡不畢至.

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則人,朝之力寡,

則朝於人.文學曰禹,舜堯之佐,湯周文王,

夏商之臣.其所以從,八極而朝,海內者非,

以陸梁地,兵革之威.秦楚三晉,號萬乘後,

不務積德,而務相侵,構兵爭強,而卒俱亡.

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欲其安存,

何可得也?禮讓爲國,者若江海,流彌久不,

竭其本美.苟爲無本,若蒿火暴,怒而無繼,

亡可立待,戰國是也.周德衰後,列於諸侯,

至今不絕.秦力盡而,滅其族而,安得朝人?

仁義不施,秦所以亡;隆禮重法,國所以王.

【題解】

誅,責罰。誅秦,與賈誼所說的『過秦』意義略同。這個標題是桓寬站在文學的立場來擬定的。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以後,以防止匈奴的侵擾,鞏固中央政權,修築萬里長城,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符合歷史要求的。文學卻指責秦始皇『不務積德而務相侵,構兵爭強而卒俱亡』。攻擊秦始皇抗擊匈奴的政策是『使蒙恬擊胡,取河南以爲新秦,而亡其故秦,築長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以此來轉彎抹角地影射漢武帝。大夫則嚴正指出:『不征備,則暴害不息。』興兵伐罪,『則長城之內,河、山之外,罕被寇災。』『初雖勞苦,卒獲其慶。』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肯定了漢武帝抗擊匈奴的歷史功績。
【原文】
大夫曰:秦楚燕齊,周之封國。三晉之君,齊之田氏(2),諸侯家臣也(3)。內守其國,外伐不義,地廣壤進,故立號萬乘(4),而爲諸侯。宗周修禮長文(5),然國翦弱(6),不能自存,東攝六國(7),西畏於秦,身以放遷,宗廟絕祀(8)。賴先帝大惠,紹興其後(9),封嘉潁川,號周子男君(10)。秦既並天下,東絕沛水(11),並滅朝鮮,南取陸梁(12),北卻胡、狄,西略氐、羌,立帝號,朝四夷。舟車所通,足跡所及,靡不畢至(13)。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於人矣(14)。
【注釋】
(1)三晉:春秋時,魏、趙、韓三家,本皆仕晉爲卿。至戰國時,魏文侯斯、趙烈侯籍、韓景侯虔三家分晉,各立爲國,是爲三晉。當今山西、河南兩省及河北省西南部之地。各爲戰國七雄之一。
(2)齊田氏:指戰國時齊國的田常,又叫陳成子,解見【刺權篇】注釋。
(3)家臣:春秋時諸侯的臣屬。
(4)萬乘:指有萬輛兵車而言。本是天子稱號,戰國時,各國皆稱王,故亦稱爲萬乘。
(5)宗周,下原有『室』字,今據陳遵默說刪訂。宗周:西周。修禮長文:講究禮義,提倡文德。
(6)翦弱:削弱。翦同『剪』。
(7)攝:同『懾』,恐懼,害怕。
(8)絕祀:宗廟裡斷了香火,指國家滅亡。
(9)紹興其後:使(周)的後代又振興起來。
(10)嘉:指周的後代姬嘉。潁川:地名,在今河南省禹縣。『封嘉潁川,號周子男君』,指漢武帝封周的後代嘉於穎川,領地三十里,號『周子男君』的事,【史記】稱『周子南君』。『男』、『南』古通。
(11)沛水:歷來說法不一。有說沛水即浿水的,而浿水則爲今朝鮮的大同江(王啟元說)。又
有說沛水與浿水是二水而不是一水的。說浿水即大同江,在平壤城北。而沛水則在清奉天府遼陽州,漢遼東郡治(王佩錚說)。又有說沛水即浿水,而浿水則指鴨綠江,其後大同江、臨津江亦有浿水之名(郭沫若說)。未知孰是。
(12)陸梁:秦時對今兩廣地區的稱呼。
(13)靡:沒有。
(14)二語見【韓非子·顯學篇】。
【譯文】

大夫說:秦、楚、燕、齊,都是周天子封的諸侯國。魏、趙、韓國的君主和齊國的田氏,原來都是諸侯國的臣子。由於他們對內能很好地治理國家,對外討伐不義,領土不斷擴大,所以稱爲萬乘,成爲諸侯。西周講究禮義,提倡仁德,然而國家削弱,以至不能存在下去,東面害怕六國,西面畏懼秦國,最後君主被放逐,國家遭到滅亡。後來承蒙武帝的恩惠,才使周的後代又興盛起來,封姬嘉於潁川,號爲『周子男君』。秦統一天下後,向東橫渡沛水,並滅了朝鮮,南邊攻取了陸梁地區,北方擊退了胡、狄的進犯,西邊征服了氐族和羌族,立了皇帝的稱號,使四方的民族都來朝貢。凡是車船所能通過、人所能走到的地方,人們沒有不來歸附的。這並不是人們信服秦朝的什麼德政,而是害怕它的武力。所以力量強,別人就會來朝拜,力量弱,就得去朝拜別人。
【原文】
文學曰:禹、舜、堯之佐也,湯、文、夏、商之臣也。其所以從八極而
朝海內者,非以陸梁之地、兵革之威也。秦、楚、三晉號萬乘,不務積德而
務相侵,構兵爭強而卒俱亡①。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②,欲其安
存,何可得也?夫禮讓爲國者若江、海③,流彌久不竭,其本美也④。苟爲
無本,若蒿火暴怒而無繼⑤,其亡可立而待,戰國是也。周德衰,然後列於
諸侯,至今不絕。秦力盡而滅其族,安得朝人也?
【注釋】
①構兵:兩國交戰。【孟子·告子篇下】:『吾聞秦、楚構兵。』即此文所本。
②萴(ce):植物名,即今中藥中的附子,多吃了就會中毒。
③禮讓爲國:用禮讓來治理國家,語本【論語·里仁篇】。原文云:『子曰:'能以禮讓爲國
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
④『美』疑當作『羨』。羨:富饒,充足的意思。
⑤蒿:一種野草。暴怒:形容火勢旺盛一時。無繼:無以爲繼,猶言不能持久。
【譯文】
    文學說:禹、舜是堯的助手,成湯、周文王是夏朝、商朝的臣子。他們之所以能使八方都順從,使四海之內都來向他們朝拜,並不是依靠疆土廣大和軍隊的威力。秦、楚和魏、趙、韓各自稱王后,不是施行仁政而是互相侵犯,大動干戈,互相爭強,最後都遭到滅亡。雖然它們擴大了國土,但好像人吃了毒藥一樣,要使國家長期存在下去,又怎麼可能呢?用禮讓來治理國家就像滔滔的江海之水一樣,源遠流長,永遠不會枯竭,這是因爲江海的水源充足啊!如果不以禮讓來治國,就好像蒿草著火,很快就會草盡火滅,國家的滅亡很快就到來。戰國時期的國家就是這樣的。周朝用德政治理國家,雖然衰落了,但周的後代還處於諸侯之列,至今沒有斷絕。秦朝用暴力治理國家,不但亡了國,連子孫都死光了,還怎麼談得上去朝拜別人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