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卖炭翁(白居易·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4 19:18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卖炭翁,伐薪xīn烧炭南山中。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注释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译文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注释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shang口中食。

译文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注释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注释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译文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注释
晓:天亮。
辗: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注释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译文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注释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译文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注释
把:拿。
称:说。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注释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赏析
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参考资料

1、陶本一.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七年级上册(试用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9.
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4.
3、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4.
4、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7-158.
5、陈友琴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0-62.
6、霍松林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6-868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