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先秦·)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4 19:0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是说弃城而逃。委:放弃。而:然后。去:离开。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靠。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
畔:同『叛』,背叛。
之:代词他,指失道之人。
至:极点。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这一观点。最后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最后一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初中语文第五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2月:151-152
2、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2-05
3、夏平生.四书五经(现代版):新潮出版社,1998年:204-205
4、史玉涛.三点一测初三语文(上):科技出版社,2004年:263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