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3|回覆: 0

[文化觀點] 無心無欲就能有大用?看看孔子怎麼說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22-11-7 13: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曾仕強說

無心生大用,大用是無心才會產生的,有心都是小用。

你寫字的時候,要是你一心想著,我就是要寫好,要寫好,這樣是寫不好的。

你想那麼多幹嘛?你就寫就是了。

你越輕鬆,越不在乎結果,結果反而越好。

你一緊張,他手腳就不靈光,就寫不好。

曾老的這些說法,乍聽上去,給人的感覺是很有啟發,很準確,細思則不然。

『無心生大用』,也是有道理的。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說到: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閱讀電子書

這個就是大才大用。有心,就會有私慾,有私慾,人就會被掣肘,不管是思維、思想,還是方法,都會受到掣肘。

道德經·第一章】又說: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閱讀電子書

無欲,所以能不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觀察得到事物的道理、規律,依據事物的規律,才能輕鬆地做好一件事。

所以,曾仕強的這段話,乍聽上去,真是那麼一回事,但仔細想想,其實並不然。

因爲做事情,不用心,怎麼可能做得好?

比如學習,不用心,怎麼學得好?三心二意,不記憶不理解,能學好嗎?又比如談合作,你不用心,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再比如,朋友相處,你不用心,朋友就會認爲你不誠信,不真實,甚至不當他是一回事,這樣,還能交出真心朋友嗎?

可見,用心才是必須的。那麼,【道德經】所講的是怎麼回事?難道講錯了嗎?

其實,【道德經】沒有講錯,只是後人的理解沒有直戳本質。

本質上,不是『聖人』真的『無心』『無我』,他只是不因『我心』『自我』而蒙蔽了對百姓的認知即民生、民心、民意。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人可以利他,但是利他的前提就是先利己,否則,自己拿什麼來利他?不管是錢財還是自己的能力,都要先自足,才能利他。所以普通人都是利己,而聖人則是先利己,後利他,並以百姓之利爲利,能爲百姓謀,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擁護。

『無欲』『以觀其眇』,確實。摒蔽主觀意識,更有利於認識客觀世界。但是,『認識客觀世界』這個過程,不就是一種主觀意識嗎?所以,這句話仍然沒有直戳本質。

那麼,本質是什麼?

論語·學而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閱讀電子書

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

人與世界的互動,都是靠人的『主觀認知』作爲橋梁的,怎麼能夠摒蔽掉主觀認知來認識客觀世界呢?你不用心,怎麼能行!

既然,不能摒蔽掉,那就『實事求是』!所以孔子提的解決辦法,是:用主觀認知,去認識這個世界,這樣還不夠,還要在恰當的時候,把你主觀認知的世界,拿來放到現實世界中,去實踐,去辨證!!!如果認知有錯,就改過來,這樣,你的認知才是客觀的,符合事物規律,事物義理的!也只有這樣的認知,才能用來指導生活、生產!

就是這麼一句話,足足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保護這個民族,不至於全民信仰宗教宗教就是主觀認知迷信迷失,宗教在文化盛世一直進不了社會的菁英思想精神中!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