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桃源行(王维)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10-29 13:16

渔舟逐zhú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注释
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又作『忽值』

译文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注释
坐:因为。
见人:遇到路人。

山口潜行始隈wēi,山开旷kuàng望旋平陆。

译文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注释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
旋:不久。

遥看一处攒cuán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译文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注释
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qiáo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译文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注释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居人共住武陵líng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译文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注释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月明松下房栊lóng静,日出云中鸡犬喧xuān

译文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注释
房栊:房屋的窗户。
喧:叫声嘈杂。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译文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注释
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引:领。
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译文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注释
平明:天刚亮。
闾巷:街巷。
开:指开门。
薄暮:傍晚。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译文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注释
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去:离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译文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译文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注释
灵境:指仙境。
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乡县:家乡。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yǎn

译文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注释
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译文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注释
自谓:自以为。
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峡谷。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译文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注释
云林:云中山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赏析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