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塞下曲(王昌龄)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10-29 13:12

yìn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注释
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àn黯见临洮táo

译文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注释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译文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注释
昔:一作『当』。
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

译文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赏析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张国伟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