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3 11:58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希:同“稀”,很少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礼作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礼作乐和出兵打仗就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决定,大概传到十代很少有不失掉君位的;由大夫决定,传到五代很少有不失掉的;由家臣来执掌国家的命脉,传到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天下如果有道,政权不会在大夫手里;天下如果有道,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本章所记,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历史观?

这一章,是孔子考察历史,尤其是春秋以来的时事政治所得出的结论,集中表达了孔子的“大一统”思想。他认为,天下一统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大事由天子发号施令。《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所谓“祀”,是指依照礼乐制度祭祀天地和祖宗,它是国家对内的大事。所谓“戎”,是指出兵征伐、打仗,它是国家对外的大事。

孔子对尧舜禹以来直至春秋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总结,他认为,尧、舜、禹、汤以及西周是天下有道的时期,制礼作乐和出兵征伐这两件大事都决定于天子。自齐桓公称霸,标志着东周王室进一步衰微,大权旁落,天下无道,礼乐和征伐都决定于诸侯。齐国和晋国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约经历十代而失掉政权。鲁国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经历五代而失掉政权。当时一些家臣专政的诸侯国,过不了三代就失掉政权。孔子分别用“十世希不失”、“五世希不失”、“三世希不失”来概括这一段历史。“希不失”,就是其政权很少有不失掉的。

孔子的结论是:“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的时候,国家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们手里,老百姓也就不会对政治议论纷纷了。孔子所说的这个“道”,就是“天下一统”之道。孔子之后2500年的历史演变,有力地证明了这个历史的规律。史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出现在“天下一统”的时代。唐朝的藩镇割据,明朝的宦官当政,以及一些朝代反复出现的外戚揽权,都造成了严重的祸乱,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而天下大乱的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那些小朝廷,都是短命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