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二、西汉与匈奴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12 12:28

二、西汉与匈奴

中国史上的外患,因地势及气候关系,其主要者常在北方。

北方乃一大草原,其居民游牧为主,易于团结。又其地高寒苦瘠,居民强悍,常思南侵。西南山岭崎岖,其居民散隔,不易团结;又地气温暖,生活较易自给,亦减其侵略之野心。

秦、汉大敌便是北方匈奴。

史记匈奴传:『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其说信否不可详论。又谓:『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猃狁、荤粥、匈奴盖一因异译;又称昆夷、犬夷,则胡之音转。此族盖自古即与汉族杂居于大河流域者。迭经驱攘,至战国晚季,遂有围绕于秦、赵、燕三国外之诸戎。史记匈奴传谓:『自陇以西有归诸、绲戎、今甘肃天水县。翟、豲〔huán〕之戎。在今陕西南郑县。岐、梁山、泾、漆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庆阳县。大荔、今陕西大荔县。乌氏、今甘肃泾川县。朐衍之戎。今甘肃灵武县。而晋北有林胡、今陕西马邑县。楼烦之成。今山西岚县。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百有余戎,莫能相一。』是也。按史记秦厉公十六年,『伐大荔,取王城。』又秦惠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时,义渠始灭。则义渠、大荔西北诸戎,在战国初年均已城郭化矣。东北诸狄之城郭化,己详前春秋章。又如赵襄子灭代,魏文侯灭中山,皆以城郭为国。此诸族之见并于中国而同化者必不少。其奔迸外窜者,则失其城郭耕稼之新化,而复归于游牧之故习。此如春秋时山戎皆徒步作战,及战国晚年赵武灵王乃以骑射破林胡、楼烦。民族演化未深,其生活极易受环境之支配而转变也。〔如匈奴郅支单于西迁,乃为城居;元人为明所驱,仍返游牧是也。〕

逮中国秦代统一,而北方诸族亦逐次统一于匈奴。若如上说,则秦、汉与匈奴之对峙,特为虞、夏、商、周以来中国华、夷杂处局面之正式剖分,即『耕稼』与『游牧』两种文化方式之各自判断独立,而最先民族血统之为同为异,转非所重也,史记以匈奴为夏后,氐、羌为姜姓,皆可以是观之。

秦始皇对付匈奴,采用一种驱逐政策。

秦始皇三十二年,统一政府完成后之六年。使将军蒙恬北击胡,斥逐匈奴,悉收河南地。河套以南。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充之。汉侯应议罢边塞事,曰:『北边塞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冒顿单于倚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據是则汉初匈奴居阴山中。本居河南,平夷无险,至是则依山为阻。又通直道自九原。河套。至云阳,陕西淳化北。又渡河据阳山北假中。

汉高祖以一时轻敌致败,冒顿佯败诱汉兵,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多步兵。高祖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匈奴纵精骑四十万围高祖于白登。白登在今大同东。遂听娄敬策以和亲缓敌。

匈奴之对中国,一时尚无政冶上统治之野心,故高祖见围而得脱。其举众入塞,所重在经济财物之掠夺。和亲政策之后面,即为贿赂与通商。藉胡、汉通婚之名义,匈奴上层贵族,每年既得汉廷之赠遗,其下层民众,亦得定期叩塞贸易。其物质上之需要既满足,亦可暂时解消其武力侵略之欲望。此所谓『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其时匈奴所尤需者,为酒、米、缯絮之类。

但和亲政策终于不可久。

文帝时,宦人中行说降匈奴,教之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一大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之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湩酪之便美也。』然衣食美恶,人情所同,中行说欲强返刍豢于茹毛饮血,其事不可能。匈败既知通商之失利,苟汉边防稍疏,仍必出于掠夺。而汉国力充盈,自亦小甘出此屈辱而不彻底的和亲政策也。

汉、匈奴一旦破裂,则汉之形势实利攻而不利守。

汉与匈奴边界辽阔,匈奴飘忽无定居,乘我秋冬农稼毕收,彼亦马肥弓劲,秋高则马壮,风劲则弓燥。入塞侵掠,攻者一点,防者千里。中国疲于奔命。就匈奴全国壮丁言,不出三十万。史纪称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又云:『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又曰:『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则匈奴骑士至多不越三十万也。壮丁尽为甲骑不出三十万,以五口一壮丁计之,匈奴全部人口不出百五十万,故中行说谓『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一郡』。其社会组织并不如中国之强韧,则可以寻其主力一击而破。此所谓一劳永逸,较之消极的防御,为利多矣。大抵中国史上对外问题,莫不然也。

于是遂先有汉武帝之诱敌政策。

事在元光二年,用王恢策,使马邑人聂翁一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诱单于,汉伏兵三十万马邑旁,单于觉而去,自是遂失和。史称『马邑之谋』。

诱敌政策失败,于是不得不大张挞伐,开塞出击。

汉、匈奴失和以来,彼大寇边凡十六、七,此大出兵亦十五、六,大抵彼先发,此应之;则匈奴势尚强,未可聚服也。匈奴统于一单于,并亦父子世袭,其政治组织,已相当进步。中行说教单于左在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数。汉与单于书以尺一牍,中行说令单于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长大,今传有甸奴相邦印,形制文字,均类先秦,然则并知用汉文,其文化程度,当不甚低。唐初突厥较之,为不侔矣。

汉击匈奴,采用两种步骤:

一是远出东西两翼造成大包围形势,以绝其经济上之供给与援助。

匈奴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今河北怀来境。以东,接濊貉、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今陕西肤施境。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今山西大同。云中。今绥远托克托境。冒顿子老上单于击破西域,置僮仆都尉,赋税诸国,取富给焉。匈奴破西域在汉文三、四年间。汉置苍海郡,在元朔元年;马邑之谋后五年。张骞使西域元狩元年。马邑之谋后十一年。

一是正面打击其主力。

大者在元朔二年卫青之取河南地筑朔方郡,遂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徙民朔方凡十万口。是时汉都长安,匈奴据河套,实为最大压迫,自是始无烽火通甘泉之警。又按:汉、匈奴东西横恒,匈奴单于庭偏在东,汉都长安偏在西,故匈奴利于东侵,汉便于西出。汉既城朔方,而同时弃上谷之造阳地予胡,此为汉廷决计改取攻势后之策略。此后匈奴西部遂大受威胁。后六年,元狩二年。匈奴西方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后分武威为张掖、酒泉为敦煌,在元鼎六年;此为河西四郡。遂开汉通西域之道,而羌、胡之交通遂绝。匈奴西方既失利,为防汉,且求财富接济故,不得不日移其力而西,主客倒转,为汉势有利一要端。

开塞出击之进一步则为绝漠远征。

中国之对匈奴,非不知出击之利于坐防,然而不能决然出击者,则以骑兵之不足为一要因。此下唐强、宋弱皆因此。史称汉初『天子不能具钧驷,一车四马不能纯色。将相或乘牛车,马一匹则百金』。至汉武休养生息已七十年,其时则『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不得聚会』。汉武为伐胡,又盛养马,厩马至四十万匹。马畜既盛,骑兵之训练自易。匈败既失利,用汉降人赵信本胡小王,降汉。计,北绝漠,诱汉,汉乃发兵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令卫青、霍去病分击匈奴。卫青军出定襄,今绥远和林格尔境。遇单于,追北至寘颜山赵信城。去病出代二千里,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临瀚海而还。事在元狩四年,马邑之谋后十五年,史称『冒顿之盛,控弦之士三十万』,而是役也,两将所杀虏凡八、九万,是几耗其种三之一矣。然汉亦马少,自后遂无以远往。

自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今甘肃平蕃县。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汉以骑兵任先锋之扫荡,继以步卒屯田为后劲,步步为营而前进,匈奴乃不能复转侧。

到宣帝时,匈奴终于屈服,而汉廷一劳永逸之战略卒以见效。

亦会其时汉多人才,大将最著者莫如霍去病。去病以皇后姊子,少贵,年十八为侍中。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遂封侯,时为元狩六年,去病年二十三。其后屡以敢深入建奇功。匈奴浑邪王谋降汉,武帝恐其诈。命去病将兵往迎。去病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见汉军而多不欲降,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匈奴军,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四万。时为元狩二年,去病年二十五。史称去病为人少言,有气敢往。武帝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帝为治第,令视之,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其卒在元狩六年,时年二十九也。观去病之将兵,较之项王未多逊。故唐人诗『借问汉将谁?恐是霍票姚』,独数其人,非虚也。时李广亦称名将,卫、霍皆以亲贵任用,而李广则为豪杰从军。〔时称『良家子』从军,即今之义勇队也。〕卫、霍虽以女宠进,而重以建功绝域自显,其一种进取勇决无畏之风,亦可敬矣。惟当时亲贵与豪杰判为两党,卫、霍虽贵盛,豪杰不之重;李广父子愈摈抑,豪杰亦愈宗之。史公亲罹其祸,故为史纪抑扬甚显。然两党各有奇材,史公于霍去病虽了了落笔,而亦精神毕显矣,诚亦良史才也。

中国以优势的人力和财力,对付文化较低、政治组织较松的民族,采用主力击破的攻势,自比畏葸〔xǐ〕自守为胜。汉武帝挞伐匈奴并不误,惟惜武帝内政方面有种种不需要的浪费,如封禅巡狩等。所以匈奴虽败,而中国亦疲,故为后人所不满。

昭、宣以下,武士练习,斥堠精审,胡势巳衰,入则覆亡,居又畏逼,收迹远徙,穷窜漠北;乃汉廷不能乘武帝遗烈,而转师刘敬故智,启宠纳侮,倾竭府藏,岁给西北方无虑二亿七十万。后汉袁安封事云:『汉之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此据文献通考引刘贶说。赏赐之费、传送之劳尚不计。则尤为失策矣。观杨雄谏不许单于朝书,可见西汉晚年气弱志荼之象。然亦由武帝浪费国力太过,有以致此。大抵中国对外,其病每不在决心讨伐,而在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以及从此引起之种种浪费。此仍然是内政问题,昧者乃专以开边生事为大戒。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