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七、汉儒之政治思想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12 12:15

七、汉儒之政治思想

士人们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所抱的政治思想,要逐渐发挥效力。

汉儒论政,有两要点。

一为变法和让贤论。

此派理论远始战国晚年之阴阳学家,邹衍五德终始说邹衍思想另详下论古代宗教思想章。下及董仲舒公羊春秋一派『通三统』的学说。董氏说详春秋繁露。大抵主张天人相应,政治教化亦须随时变革,并不认有万世一统之王朝,亦不认有历古不变之政制。

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此據汉儒所传邹衍第二学说,与第一说吕氏十二纪、淮南时则并不同。

一、圣人受命。地上各代开国之君,皆符应于天上某帝之某德〔如青帝木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白帝金德、黑帝水德。〕而降生。

二、天降符瑞。受命必有符瑞,如以土德王者黄龙见之类。

三、推德定制。包括易服色、更制度、改正朔等。如水德王者服色尚黑,以十月为岁首,数尚六之类。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乃指政治上最高原理言,与制度更易并行不悖。

四、封禅告成功。圣人受天命为地上君,故定制度,蕲太平,成功则必祭天〔封禅。〕报告。

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天运循环,成功者去,如春、夏、秋、冬之更迭互乘,无不衰之德。董仲舒谓:『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六、禅国让贤。见灾异降,知天命改,应早物色贤人让国;否则革命起,终无以保其位。

七、新圣人受命。此下循环不息,中国已往五帝三代,皆在此公式支配下演进。

武帝以前,汉儒鼓吹变法;武帝以后,汉儒渐渐鼓吹让国,始终是循着上述的理论。

眭弘、在昭帝天凤三年。盖宽饶在宣帝神爵二年,相距不二十年。均以请让汉室让位伏诛,然其后谷永等仍主天运循环、汉德巳衰之说,汉廷乃无从裁抑。永之言曰:『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于,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即汉宗室刘向亦言:『王者不可不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可见此为当时普遍信仰之理论。

二为礼乐和教化论。

另一派汉儒,认为政治最大责任,在兴礼乐,讲教化;而礼乐和教化的重要意义,在使民间均遵循一种有秩序、有意义的生活,此即是古人之所谓『礼乐』。在此点上,西汉中叶以后的学者,颇不满于武帝之郊祀、封禅种种奢侈的浮礼。此等乃对上帝、对天,而非对民众、对人;一虚一实,一恭俭一骄奢,意义迥殊。要达此境界,不仅朝廷应恭俭自守,又应对社会一般的经济不平等状态加以调整。武帝对当时社会经济不平衡之状态,并不能有所矫救。特以对内、对外浪费无度,使社会一时走上共同破产而已。经昭、宣之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如闲日之疟,旧病后发。故当时学者,颇主还复王朝之恭俭,而转移目光,对社会经济有所整顿。

此派理论,亦远始战国晚年之荀卿。如其礼论篇即可为代表。惟礼论并不主帝王之恭俭,是其异。直至汉儒贾谊、晁错亦时言之。董仲舒,董氏大体为齐学,而议论有近儒学处。下及王吉、贡禹等皆是。前一派于汉为『齐学』,后一派于汉为『鲁学』。皆先秦东方学之传统。齐学恢奇,鲁学平实,而皆有其病。齐学流于怪诞,其病在不经。鲁学流为训诂,其病在尊古。立论本意非不是,而不能直凑单微,气魄、智慧皆不够,遂不足斡旋世运,而流弊不免。

王莽的受汉禅而变法,即是此两派学说之汇趋。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