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魏纪(六)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作者:方诗铭,王修龄发布:一叶知秋

2020-9-12 00:27

五一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三年,鄭釐侯使許息來致地:平丘、戶牖、首垣諸邑及鄭馳地。我取枳道,與鄭鹿。【水經·河水注】

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皆作『十三年』,戴震校本改作『十一年』,云:『案近刻訛作十三年。』【訂補】云:『趙一清【朱箋刊誤】云:「【竹書紀年】是十一年。此即據之。」但今本【紀年】為周顯王十一年,乃梁惠成王之十三年,與朱本【水經注】相同,趙氏亦偶失考。』【存真】、【輯校】據戴校本,列於惠成王十一年,誤。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繫十三年。永樂大典本作『馳地』,全祖望、趙一清、戴震校本改作『馳道』。【存真】云:『馳道,近刻【紀年】及【水經注】並作「馳地」。王引之【經義述聞】以為馳地者弛地也,弛,易也。』見【爾雅】【存真】、【輯校】皆作『馳道』,蓋據戴校本。

五二

【竹書紀年】曰:惠成王十三年,王及鄭釐侯盟于巫沙,以釋宅陽之圍,歸釐于鄭。【水經·濟水注】

五三

按【紀年】:齊〔桓〕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史記·魏世家】索隱

案【紀年】:梁惠王十三年,當齊桓公十八年,後威王始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

【魏世家】索隱所引『齊幽公』,當為『齊桓公』之誤。【存真】據此作『齊桓公卒,次威王立』。【輯校】作『齊威王立』。

【紀年】以桓公在位十八年,【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及【六國年表】皆作在位六年,相差十二年。金文有【陳侯午敦】,銘文首稱:『隹十又四年,陳侯午以群諸侯獻金作皇妣孝大妃器。』郭沫若同志云:『「隹十又四年」者田齊桓公午之十四年。翁同書云:「【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侯太公和卒,子桓公午立,六年卒。索隱曰:【紀年】梁惠王十三年當〔齊〕桓公十八年,後威王始見,則桓公十九年而卒。以此銘考之,桓公實不止六年,索隱之言是也。所稱孝大妃即太公和之妃。」【古】三之一八引要之,有本銘之「十又四年」,足證【紀年】為是,而【史記】實非也。』【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二一八至二一九

【紀年】謂桓公十八年威王立,桓公十八年當魏惠成王十三年,語本甚明。又【田敬仲完世家】索隱於『威王始見』後注云『則桓公十九年而卒』,意謂因逾年改元之故,桓公雖僅十八年,在位實為十九年,此亦甚明。然【訂補】據此,遂以威王即位於桓公十九年,逾年改元,謂『威王元年當在惠王十五年』,疑非。

五四

按【紀年】:魯恭侯、宋桓侯、衞成侯、鄭釐侯來朝,皆在十四年。【史記·魏世家】索隱

【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四年。

五五

【紀年】云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蠋卯。【史記·越世家】索隱

【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四年,應為十五年。

五六

徐廣曰:【紀年】一曰魯共侯來朝。邯鄲成侯會燕成侯于安邑。【史記·六國年表】集解

【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五年。據【史記】【六國年表】、【燕世家】,是時在位者為燕文公,與【紀年】作燕成侯者異。陳夢家【六國紀年表考證】以為應作成侯,并以【燕世家】『成公十六年卒』下索隱所引『按【紀年】成侯名載』,為司馬貞『誤植于成公下』,更以金文【郾侯載】等器,『字體不屬戰國初年,銘稱燕侯載當係【紀年】之成侯載無疑』,因謂『【紀年】前有成公,後有成侯,明為二人。』【燕京學報】第三七期頁一七六至一七七此論似嫌武斷。【紀年】佚文無燕文公,不得謂【紀年】即無文公,而金文如【郾侯載】等謂其字體不屬戰國初年,亦乏確證。郭沫若同志對【郾侯載】早已指出:『此燕成侯之器,【史記·燕世家】有成公,當周定、考二王之際,在戰國初年。』【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二二七疑此處之『燕成侯』涉前之『邯鄲成侯』而誤,原文或為『文侯』。

五七

【竹書紀年】曰:惠王十五年,遣將龍賈築陽池以備秦。【元和郡縣圖志】卷八鄭州原武縣

【竹書紀年】曰:梁惠王十五年,遣將龍賈築陽池以備秦。【太平寰宇記】卷一零鄭州原武縣

五八

【竹書紀年】云:是梁惠成王十五年築也。【水經·濟水注】

【水經·濟水注】:『自亥谷以南鄭所城矣。【竹書紀年】云是梁惠成王十五年築也。』【存真】、【輯校】據此作『鄭築長城自亥谷以南』,不加〔〕號,似【紀年】原文如此,非是。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作『鄭築長城』。

五九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率師伐鄭,圍焦城,不克。【水經·渠水注】

六〇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率師城上枳、安陵、山氏。【水經·渠水注】

永樂大典本『山氏』,全祖望、戴震校本改作『山民』。【存真】作『山民』,注云:『「民」一作「氏」』,蓋據戴校本。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