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夏纪(三)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作者:方诗铭,王修龄发布:一叶知秋

2020-9-11 19:28

二一

【竹書】曰: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緜臣也。【山海經·大荒東經】注

河伯僕牛,皆人姓名託寄也,見【汲郡竹書】。【山海經·大荒東經】注

【大荒東經】:『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注卽見【汲郡竹書】云云。【存眞】下條作『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上條『主甲微』作『上甲微』。

【輯校】下條作『河伯僕牛』。

【訂補】所引【路史·國名紀】己,見本書附錄。

【存眞】引於『后泄二十一年』條前,【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繋者。今從【存眞】。

王亥,見甲骨文與先秦典籍,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收【觀堂集林】、吳其昌【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燕京學報】第十四期及顧頡剛先生【周易卦炎辭中的故事】同上刊第六期論證甚詳,辭繁不具引。【訂補】云:『徐文靖【統箋】四、陳逢衡【集證】十二皆以僕牛爲地名。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以僕牛卽服牛,論證極詳,今標點從之。』【大荒東經】注以河伯僕牛皆爲人名,與正文頗不合,疑誤,現亦從王說,河伯僕牛之間不加頓號。

二二

【竹書紀年】曰: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後漢書·東夷傳】注

【紀年】曰:帝泄二十一年,加畎夷等爵命。【通鑑外紀】卷二

【存眞】據【路史·後紀】卷一三注,後補『繇是服從』四字。據【後漢書·西羌傳】,非【紀年】之文,見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二。【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注,見本書附錄。

二三

【紀年】曰:不降卽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其弟立,是爲帝扃。【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立十九年』,據影宋本【御覽】,鮑刻本作『六十九年』,【存眞】、【輯校】、【訂補】所據皆鮑刻。【路史·後紀】卷一三注亦作『六十九』。今姑據影宋本。『其弟立』七字,影宋本、鮑刻本皆作夾注,【訂補】僅以『是爲帝扃』四字爲夾注。

不降,【世本】作『帝降』【史記·夏本紀】索隱引。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九云:『九苑,國名,地系未詳。【逸周書·王會篇】載伊尹獻令正南有「九菌」,明本或作「九菌」,豈卽此歟?』

二四

【汲冢書】曰:胤甲居於河西,天有妖㜸,十日並出。又言:本有十日,迭次而運照無窮。【太平御覽】卷四天部

【汲郡竹書】曰:胤甲卽位,居西河,有妖孽,十曰竝出。【山海經·海外東經】注

【汲家書】曰:胤甲居西河,天有孽,日並出。【開元占經】卷六

【紀年】曰:帝廑一名胤甲,卽位居西河,天有祅孽,十日竝出。【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汲冢紀年】曰:胤甲卽位,居西河,十日竝出,其年胤甲陟。【通鑑外紀】卷二

【輯校】云:『「又言:本有十日,迭次而運照無窮」十三字,則恐是注文。』不入輯。【紀年】有注,古籍無徵,疑爲【竹書同異】之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紀年】十二卷,注云:『汲冢書,幷【竹書同異】一卷。』當爲記荀勖、和嶠本與束晳本之同異。【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見本書附錄。

天有十日,十日並出,本爲古代神話傳說。【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並出,萬物皆焦。』『焦』原作『照』,據【山海經·海外東經】郭注引改。

【楚辭·招魂】:『十日並出,流金鑠石些。』

【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聞一多先生【楚辭校補】云:『案古言天有十日,更番運照,則一時仍只一日,此猶常態也。又言十日並出,則十日同時俱出,故其爲熱酷烈,異於常時。』【聞一多全集】第二册頁四五三

二五

【紀年】曰:后昊立三年帝皐也【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存眞】、【輯校】未引『帝皐也』三字,【訂補】亦未及,蓋以爲注文。疑此爲【竹書同異】之語。【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二六

【紀年】曰:后發一名后敬,或曰發惠其子立,爲桀【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其子立爲桀』五字,【存眞】未引,蓋以爲注文,疑爲【竹書同異】之語。【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二七

【紀年】云:后發卽位,元年,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庸會于上池,諸夷入舞。【北堂書鈔】卷八二禮儀部

【竹書紀年】曰:后發卽位,元年,諸夷賓于王門,諸夷入舞。【後漢書·東夷傳】注

【竹書紀年】又曰:后發卽位,元年,諸夷賓于王門,諸夷入舞。【太平御覽】卷七八〇四夷部

【紀年】曰:元年,諸夷賓于王門,獻其樂舞。【通鑑外紀】卷二

孔本【書鈔】卷八二兩引【紀年】此文,一見於『會於上池』條,一見於『會於上池諸夷入舞』條,前條作『保庸』,後條『庸』字作『墉』,其餘全同。【存眞】、【輯校】、【訂補】未指出。又【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二八

薛瓚【漢書集注】……【汲郡古文】又云:……桀又居之。【水經·巨洋水注】

臣瓚曰:……【汲郡古文】云:……桀又居之。【漢書.地理志】注

臣瓚云:……【汲冢古文】云:……桀又居之。【史記·夏本紀】正義

【汲冢古文】云:……桀又居之。【史記·周本紀】正義

【巨洋水注】等書引【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二九

【汲冢竹書】曰:不窋之晜孫。【爾雅·釋親】注

【釋親】:『玄孫之子爲來孫,來孫之子爲晜孫。』注:『晜,後也。』下卽引【汲冢竹書】云云。【存眞】列於后桀之世,云:『晜孫者,玄孫之孫,己之六世孫也。此云「不窋之晜孫」,不知所指,意者其指公劉乎?漢劉敬對高帝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公劉避桀居豳」,然則公劉正當夏桀之世也。【周本紀】所記代系本不足信。【周語】:「祭公謀父曰: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云世后稷,則非一世可知。不窋旣非棄子,則公劉亦非棄之曾孫可知。湯伐桀至紂十七世,【世本】公劉至文王十六世【史記】止十二世,世數略相當,故附著之。』【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繫者』。現姑從【存眞】。

三〇

【紀年】曰: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于苕華之玉,笤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太平御覽】卷一三五皇親部

【汲家書】所謂苕華之玉。【山海經·西山經】注

郭璞曰:【汲冢竹書】曰: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愛二女,𠠇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集解

𠠇笤華。【紀年】。【北堂書鈔】卷二一帝王部

【紀年】曰:桀伐琚山,珉山莊王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斷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藝文類聚】卷八三寶玉部

【紀年】曰:后桀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愛二人,女無子焉,𠠇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妹喜。【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書紀年】曰:桀伐珉山,獻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桀受女,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太平御覽】卷三八一人事部

燉煌高納之郡府【紀年】曰: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桀愛二女,無子,刻其名于笤華之玉,莒是琬,華是琰。【太平御覽】卷八〇五珍寶部

燉煌【紀年】曰: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桀愛二女,無子,刻其名於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事類賦】注卷九玉

【輯校】、【訂補】所據【御覽】蓋爲鮑刻本。卷一三五所引之『進女于桀二人』,鮑本如此,影宋本『進』字作『岷山』二字,與卷八二引『山民岷山女于桀二人』,【類聚】引『岷山莊王女于桀二女』同。『女』字作動詞用,【國語·晉語】韋昭注:『以女進人曰「女」。』『進』字當爲後人所改。【輯校】云:『「琰」,【御覽】引皆作「玉」。』鮑本如此,影宋本皆作『琰』,不誤。【御覽】卷八〇五一條、【事類賦】注卷九一條,【存眞】、【輯校】、【訂補】失收。『燉煌高納之郡府』或爲【紀年】之收藏者,待考。

【韓非子·難四】:『是以桀索㟭山之女,……而天下離。』『㟭山』卽『岷山』。【左傳·昭公十一年】:『桀克有緡以喪其國。』是『㟭山』亦卽『有緡』。【楚辭·天問】:『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岷』、『蒙』又一聲之轉。諸書所記,皆當以【紀年】爲其注脚。『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國語.·晉語一】『妹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與此合。又【訂補】云:『按【孫子·用間篇】:「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爲間者,必成大功。」伊摯卽是伊尹,與此「遂以間夏」語相合,可以互證。』【管子·輕重甲】:『女華者,桀之所愛也。』【呂氏春秋·愼大】:『桀迷惑於末嬉,好彼琬、琰。』所謂『女華』、『琬琰』,卽岷山二女。

三一

【汲冢古文】曰:夏桀作傾宮、瑤臺,殫百姓之財。【文選·東京賦】注

【汲郡地中古文册書】曰:桀築傾宮,飾瑤臺。【文選.吳都賦】注

【汲冢古文】曰:桀作傾宮,飾瑤臺。【文選·七命】注

【紀年】曰:……桀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訂補】所引【路史·發揮】卷六,見本書附錄。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棄德行,爲璿室、玉門。』

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一〇云:『【汲冢瑣語】曰:「桀築傾宮,起瑤臺」,【春秋繁露】所謂充傾宮之志也【王道篇】。傾宮者,傾危之義,言高也。高誘【淮南·墬形】注云:「宮滿一頃」,此言大矣。』

三二

【書紀年】曰: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爲湯所放。【太平御覽】卷八八〇咎徵部

【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存眞】正文删『其年爲湯所放』六字,云:『【淮南子】云:「桀之時,植社槁而㙤裂」,卽謂此也。【御覽】引此云:「其年爲湯所放。」』

三三

【紀年】曰:……湯遂滅夏,桀逃南巢氏。【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三四

【紀年】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汲冢紀年】曰: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矣。【史記·夏本紀】集解

徐廣曰:……案【汲冢紀年】曰: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史記·夏本紀】索隱

【紀年】曰:凡夏自禹以至於桀,十七王。【文選·六代論】注

【汲冢紀年】曰:夏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通鑑外紀】卷二

【史記·夏本紀】索隱引徐廣【史記音義】—條,【存眞】、【輯校】、【訂補】失收。又【存眞】、【輯校】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