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四、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

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发布:一叶知秋

2020-8-20 19:00

在春秋時代,除鄭國子產等幾位世卿有心救世以外,本人原在下層地位,而有心救世的,像戰國時許多人物一般,或許不見得没有,但却没有一人能和孔子相比,這從所有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可以肯定。在論語一書中反映孔子熱心救世,碰到不少隱士潑以冰涼的水。除長沮、桀溺外,還有楚狂接輿、第18篇5章。荷篠丈人、第18篇7章。石門司門者第14篇38章。和微生畝第14篇32章。等等。孔子自己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第18篇6章。石門司門者則評孔子爲『知其不可而爲之』。『知其不可而爲之』,可以說是『不識時務』,但也可以說是堅靭不拔。孔子的熱心救世,當時未見成效,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這裏不談。但這種『席不暇暖』韓愈:争臣論,蓋本於文選班固答賓戲,『三月無君則弔』孟子滕文公下的精神,不能不説是極難得的,也是可敬佩的。

孔子的時代,周王室已經無法恢復權力和威信,這是當時人都知道的,難道孔子不清楚?就是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霸主,也已經成爲陳迹。中原各國,不是政權落於卿大夫,就是『陪臣執國命』。如晉國先有六卿相争,後來只剩四卿韓、趙、魏和知伯。左傳最後載知伯被滅,孔子早『壽終正寢』了。齊國陳恆殺了齊簡公,這也是孔子所親見的。第14篇21章。在魯國,情況更不好,『禄之去公室五世宣、成、襄、昭、定五公矣,政逮於大夫四世季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第16篇3章。而處於『陪臣執國命』第16篇2章。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中原諸國,如衞、陳、蔡等,國小力微,不能有所作爲。秦國僻在西方,自秦穆公、康公以後已無力再過問中原的事。楚國又被吴國打得精疲力盡,孔子僅僅到了楚國邊境,和葉公相見。13.16,又7.19縱然有極少數小官,如儀封人之輩贊許孔子,第3篇24章。但在二千多年以前,要對當時政治實行較大改變,没有適當力量的憑藉是不可能做到的。孔子徒抱大志,感歎以死罷了。

孔子的政治思想,從堯曰篇可以看出。我認爲堯曰篇『謹權量,審法度』以下都是孔子的政治主張。然而度、量、衡的统一直到孔子死後二百五十八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國後才實行。孔子又說,治理國家要重視三件事,糧食充足,軍備無缺,人民信任,而人民信任是極爲重要的。

第12篇7章。甚至批評晉文公伐原取信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爲『譎而不正』。第14篇15章。孔子主張『正名』,第13篇3章。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12篇11章。而當時正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孔子的政績表現於當時的,一是定公十年和齊景公在夾谷相會,在外交上取得重大勝利;一是子路毁壞季氏的費城,叔孫氏自己毀壞了他們的郈城,唯獨孟氏不肯毁壞成城左傳定公十二年。假使三家的老巢城池都被毁了,孔子繼續在魯國做官,他的『君君,臣臣』的主張有可能逐漸實現。但齊國的『女樂』送來,孔子只得離開魯國了。第18篇4章。孔子其他政治主張,僅僅託之空言。

孔子還說:『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第17篇5章。

孔子所謂『東周』究竟是些什麽内容,雖然難以完全考定,但從上文所述以及聯係孔子其他言行考察,可以肯定絕不是把周公旦所制定的禮樂制度恢復原狀。孔子知道時代不同,禮要有『損益』。第2篇23章。他主張『行夏之時』,第15篇11章。

便是對周禮的改變。夏的曆法是以立春之月爲一年的第一月,周的曆法是以冬至之月爲一年的第一月。夏曆便於農業生產,周曆不便於農業生產。從左傳或者詩經看,儘管某些國家用周曆,但民間還用夏曆。晉國上下全用夏曆。

所謂周禮,在春秋以前,很被人重視。孔子不能抛棄這面旗幟,因爲它有號召力,何況孔子本來景仰周公?周禮是上層建築,在階級社會,封建地主階級無妨利用奴隸主階級某些禮制加以改造,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能說孔子要『復禮』,要『爲東周』,便是倒退。他在夾谷會上,不惜用武力對待齊景公的無禮,恐怕未必合乎周禮。由此看來,孔子的政治主張,盡管難免有些保守處,如『興滅國,繼絕世』,第20篇1章。但基本倾向是進步的,和時代的步伐合拍的。

至於他的人生觀,更是積極的。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第7篇19章。他能够過窮苦生活,而對於不義的富貴,視同浮雲。第7篇16章。這些地方還不失他原爲平民的本色。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