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四回 金军大举攻宋

岳飞新传作者:王曾瑜发布:华夏士子

2020-8-19 13:51

女真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居住在东北,是今满族的祖先。辽朝雄踞北方时,女真人本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少数民族,生女真又是女真族中比较落后的一支,西元二十二世纪初,生女真在阿骨打汉名旻【1】的领导下,反抗辽朝的统治,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金朝。完颜阿骨打成为开国皇帝金太祖。新兴的女真族盛行奴隶制,有强烈的掠夺性。金太宗吴乞买汉名晟即位后,女真贵族最后吞灭辽朝,又立即准备发动侵宋战争。他们看穿了宋朝的虚弱本质,认为宋军是比辽朗更不中用的对手。至于中原地区丰盛的物产,都市生活的繁华,统治者的无数金玉珍宝,更使女真贵族垂涎三尺。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高度发展的农业社会,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劫难。

金军的主力是女真骑兵,步兵只担任运输、掘壕等辅助工作,作战时用以张大声势。女真骑兵惯于披挂好几十斤的重甲作战,兜鍪很坚固,只露双目。他们擅长连续作战,如果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交锋失败【2】,则败不至乱;他们可暂时退出战斗,重整队形,再次发起冲锋,叫做『更进迭退』。骑兵的负荷很重,却能连续进行几十个以至上百个回合的交锋,足见其坚韧的战斗力。这是残酷的军法,加上女真人原来落后困苦的生活条件造成的。女真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弓力不过七斗,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辄不可出』,『刀剑亦不取其快利』。他们长于弓矢远射,却短于白刃近战【3】。金朝拥有这支剽悍的骑兵,胜过了原先的辽和西夏骑兵。女真骑兵几乎所向披靡,从未遭到严重的挫败。

然而女真人毕竟是人口比较少的落后民族,在征服辽朝的前后,逐步把契丹人、奚人、汉人、渤海人、回鹘人、达靼人、室韦人、党项人、黔戛斯人等都征发当兵【4】。复杂的民族成份不仅增加兵员,也弥补了女真骑兵的某些战术缺陷。时称『金人野战,长于用骑』;『金人攻城,长于用炮』【5】。如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先进的攻城技术的运用,复杂的攻城器械的制作,火药兵器的制造和使用等,显然本非女宜人所擅长,而在灭辽战争中逐步学会的。不能实施攻城战,就不能深入中原,这又是金军胜过辽和西夏军之优长。显而易见,在攻宋前夕,金军的实力是空前强大的。

宋廷对这场势不可免的战争却缺乏足够的警惕和准备。宋军的战略部署并未适应形势的变化,其重兵照旧屯扎陕西各路,以对付西夏;而在漫长的宋金边界,却兵力不足。至于宋军的素质,自更不待论。由于两次征辽的失败,宋朝不得不向金朝买得燕山府治析津,今北京市等几座空城,这本是一种耻辱,却被宋徽宗君臣当作一百六十余年来未有的光荣,大事吹嘘和庆祝。宋徽宗君臣一直沉湎于醉歌酣舞之中,直到燕北鼙鼓动地而来,才惊破了他们的好梦。

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十一月、十二月,金军分两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帅完颜粘罕汉名宗翰统兵六万【6】,自雲中府治大同,今山西大同市南下,进围太原府。东路由後昇任右副元帥的完顏斡离不汉名宗望率兵六万【7】,直取燕山府。由于守燕山府的原辽朝降将郭药师倒戈,并充当向导,完顏斡离不宗望军遂自河北路长驱直入,进逼宋朝都城开封。

宋徽宗闻讯,立即传位于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往南方。宋钦宗即位的明年,改元靖康。宋钦宗自幼循规蹈矩,面对复杂、险恶多变的局势,毫无措置能力。他的全部作为,就是来回摇摆于轻率的冒险主义和卑怯的投降主义之间,并且以后者为主。

完顏斡离不宗望回避很多州县的攻城战,孤军深入,本是犯兵家之忌。宋钦宗不肯取持重方针,在发动夜袭金营失败后,便谎忙与完顏斡离不宗望订立城下之盟,答应割让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中山府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市、河间府治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三镇,并奉献大批金银。完顏斡离不宗望因一时不能与完颜粘罕宗翰军会合,遂于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二月撤兵。

于是宋廷又恢复文恬武熺的故态。宋徽宗以为万事大吉,返回开封享乐。宋钦宗则抱着侥幸的心理,撕毁开封城下的和约,组织对太原的解围战。


【1】【金史】卷135【金国语解】:『其臣僚之小字或以贱,或以疾,犹有古人尚质之风。』女真人名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原始落后,如『粘罕』的女真语意是『心』,『兀术』的女真语意是『头』。金朝灭辽时,女真人吸收了较高的文化,感到原来的名字不雅,又另取典雅的汉名。传世的女真人名有本名、汉名、宋人译枸、清人重新译名等,造成不少混乱。本书所用女真人名一律以【金史】为准。

【2】人们常受古代演义小说的影响,认为『回合』是古代战争中斗将的计量单位,其实,回合乃是指两军的一次交锋。

【3】据【宋史】卷366【吴璘传】,【琬琰集删存】卷1吴璘神道碑,【要录】卷174绍兴二十六年九月庚子朔,吴璘分析『金人有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关于金军上述特点,可参见【会编】卷30【沈琯与李纲书】,卷195【吴玠墓铭】,卷244【金虏图经】,【宋史】366【【吴玠传】,黄淮和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赵彦卫【云麓漫钞】卷6等记载。金军铠甲的重量,并无记录传世,但据【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丁巳,【宋史】卷197【兵志】,【宋会要】舆服6之28-29,宋人仿效金军所造的重甲,轻则近四十宋斤,重则近六十宋斤,约合五六十市斤。

【4】【会编】卷99【北记】

【5】【历代名臣奏议】卷334章谊奏。

【6】【会编】卷99【北记】。

【7】【梁溪全集】卷56【上皇帝封事】,卷12【靖康传信录】。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