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论语集释作者:程树德,钱穆,杨伯峻发布:华夏士子

2020-7-16 22:28

〇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考異【後漢書·黨錮傳】:范滂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大戴禮注】引文亦作『見惡』.【古史柳下惠傳】論引文『吾聞』句處『吾見』句上

考證【曾子立事篇】:『見善恐不得與焉.見不善恐其及己也.』盧辨注引此文.【四書典故辨正】:【荀子】云『以指撓沸』.此探湯之說.【集注】雖無解.而朱子感興【詩】云:『劬書劇嗜炙.見惡逾探湯.』正作探熱水解.毛西河以【漢書】王滂對王甫語.注引【論語孔注】偶脫惡字.遂以疾爲疾.湯爲湯藥.如其說.則【列子·湯問篇】曰:『日初出則滄滄涼涼.及日中如探湯.』亦可作湯藥治病解乎.【黃氏後案】:【漢書·劉向傳注】云:『探湯.言其除難無所避.』【杜周傳注】云:『言重難之.若以手探熱湯也.』二說雖異.其以爲惡惡則一也.張子韶絕句云:『試問何如是探湯.喻其漸入久無傷.顧於不善乃如斯.深恐斯人志不剛.』則以如探湯爲漸入惡矣.又一說也

集解孔曰:『探湯.喻去惡疾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顔特進云:好善如所慕.惡惡如所畏.合義之情.可傳之理.既見其人.又聞其語也.又引袁氏云:恒恐失之.故馳而及之也

集注真知善惡而誠好惡之.顔曾閔冉之徒蓋能之矣.語.蓋古語也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顔特進云:隱居所以求志於世表.行義所以達道於古人.無立之高.難能之行.徒聞其語.未見其人也

集注【求其志】.守其所達之道也.達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蓋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當之.當時若顔子亦庶乎此.然隱而不見.又不幸而蚤死.故夫子云然

發明【反身錄】:隱居求志.斯隱不徒隱.行義達道.斯出不徒出.若隱居志不在道.則出必無道可達.縱有建樹.不過詭遇.君子不貴也.莘野.傅岩.磻溪.隆中.當其隱居之日.志未嘗不在天下國家.經世事宜.咸體究有素.故一出而撥亂返治.如運諸掌.後世非無隱居修潔之士.顧志既與古人異.是以成就與古人殊

別注錢穆曰:
如不及:如追逃者.不及.恐失之也.
如探湯:以指探沸湯.不速去.將爛其手.
隱居以求其志:如伊尹居於有莘之野以樂堯.舜之道.其所志.即後來遭時所行之道.不得行.故求志.
行義以達其道:如伊尹幡然而起.應湯之辟.求達於世.必行義以達之.未有行不義而可以達我道者.其道.即其隱居之所志.退而隱.進而行義.其道則一.窮達有異而已.
本章見有兩種人.善善惡惡.出於其誠.是亦仁人矣.然不如求志達道者.蓋聖人之學.以經世為本.而不以獨善為極.不惟成己.亦當成物.孔子門下.顔閔之徒.亦其庶幾.然僅見其隱.未見其用.故曰:『未見其人也.』斯孔子甚深嘅歎之辭

白話譯文
論語新解】先生說:『看見有善的,自己像來不及般。看見有不善的,像把手探入熱湯般。我看見這樣的人了,也聽見這樣的話了。能退而隱居以求全我志,能進而行義以求達我道。我聽見了那話,沒有看見過那人呀!』
論語譯注】孔子說:『看見善良,努力追求,好像趕不上似的;遇見邪惡,使勁避帀,好像將伸手到沸水裡。我看見這樣的人,也聽過這樣的話。避世隱居求保全他的意志,依義而行來貫徹他的主張。我聽過這樣的話,卻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