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第三节 黑林沟夺情明法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发布:福哥

2020-6-10 01:35

    商鞅去商於视察了,没有见到漂泊归来的太子嬴驷。

    自从封为商君,商鞅就接连收到商於县令们的『请商君督导书』,并一次次的呈来商於百姓的万民书,请求向商君府缴纳封地赋税。商鞅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主持变法,最主要的大法之一,便是实行郡县制。这郡县制的前提和基础,便是彻底废除分封割地的贵族世袭制。只是虑及秦国实际状况,才做出了变通,保留了『封地』这种最高封赏形式,却也将爵主与封地的关联最大限度的淡化,明确规定爵主对封地没有治权,更没有征收赋税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将『封地』仅仅作为一种国君封赏的最高名义而保留下来。这一点,商鞅心里最清楚。作为变法强国的策划者与推行者,他获得了国君的最高封号,也获得了与封号相匹配的十三县封地。商鞅也很坦然的接受了封号封地,这是因为他很清楚,这只是国家功臣的最高名号,而不是实际领地。在『奖励军功,奖励农耕』成为国家激励朝野的最有力法令时,自己若第一个坚决推辞爵位奖励,还有谁敢心安理得的接受国家赐封?

    那样做,虚伪的道义将逐渐淹没法制的严明,秦国朝野又会被弄得无所适从。作为彻底的法家,卫鞅最厌恶那种『有功惜赏,有罪施仁』的迂腐国策,那是熄灭坚刚、滋生懦弱的温吞水。他非常自觉、非常明确的在秦国实行重奖重罚,有功不惜赏,有罪不施仁,法行如山,朝野一体。商鞅坚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励人们为国立功的勇气与激情,才能最大限度的抑制、摧毁人们本性中潜藏的犯罪恶欲。这正是他反复向吏员们说的『大仁不仁』的道理,也是他坚决反对儒家『仁政』的根本点。在法制推行中,商鞅反复向各郡县官署申明,不许庶民『辞赏』!畏赏者必畏死;不敢坦然接受应得的荣誉与爵位,也必然不会在国家危难时勇敢赴死。这就是商鞅对『辞赏』者的定论。

    惟其如此,商鞅如何能自己辞赏?法令不允许,他自己的性格也不允许。

    如今,郡县官吏和商於百姓似乎忘记了新法本意。他们对商君变法感恩戴德,以为商君封地当之无愧,庶民百姓向恩人功臣缴纳赋税天经地义,甚至求之不得。这种眼看就要席卷秦国的『善民潮』,使商鞅感到了深深不安。他没有来得及等候秦孝公回来,就带着荆南和十名铁甲骑士赶赴商於了。

    他们没有走南山沣水入商於的那条路,而从蓝田塬翻过,进入了商於。

    当年,商鞅曾从这条路进入商於山地查勘,知道这一带是商於最穷困的地方。他想沿途看看,穷商於究竟变化有多大?时当仲秋,一上蓝田塬,便见树木葱茏的山头夹着大片金黄的豆田谷田伸展到山野尽头。山坡河谷,到处可见星星点点的身影,时而可闻农夫悠长高亢的山歌。显然,农家已经开始秋收了。商鞅一路走马了望,眼睛不觉湿润了。当年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二十年间变成了林木满山豆谷茶的丰裕山乡,当真是倏忽间桑田沧海,令人感慨万端。翻过蓝田塬进入丹水谷地,当年的羊肠小道已经大大拓宽,成了可错开两车的宽阔官道。在山腰官道上鸟瞰河谷,绿树谷田包裹着一个又一个村庄,炊烟袅袅,牛羊哞咩,不须相问,也是安居乐业丰饶小康的景象。绕过峣关,向东南便进入了通向商於郡的官道。

    忽然,迎面驶来长长一串牛车,大约有二十余辆之多,每辆车上都装着鼓鼓囊囊的麻布口袋。庶民缴粮么?不到时候嘛。商旅路过?如何乘马押车的却象一个黑衣小吏?商於郡向咸阳运粮么?国府没有下令调商於之粮啊。商鞅觉得奇怪,便向荆南瞥了一眼。荆南会意,立马当道,拦住牛车。车队中间的押车黑衣人看见,纵马驰来,高声呵斥,『光天化日,何人敢拦官车?不怕新法治罪么?』荆南向道边商鞅一拱手,又向押车人比划着伸手做请。

    押车小吏向道旁一看,滚鞍下马拜倒在地,『在下商於小吏,不知商君驾到,万望恕罪。』商鞅淡淡道:『你起来。我问你,这粮车要去何处?做何用?』小吏拱手答道:『回商君,小人奉命押粮五千斛,到商县黑林沟赈灾。』商鞅大奇,沉声道:『风调雨顺,又正当秋收,何来赈灾之说?』小吏急忙回答:『回商君,黑林沟并非天灾,乃,乃人祸。我县令念其对变法有功,已经救济两年了。』商鞅冷冷道:『距黑林沟尚有多远?』小吏指着前方山口,『回商君,不到十五里,进了山口就是。』

    商鞅略一思忖,『我和你一起去黑林沟。』转身向卫士将领下令,『立即带我令牌,着商於县令即刻赶赴黑林沟。』

    『遵命!』卫士将领飞驰而去。

    牛车队走得很慢,刚刚进得山口,商於县令就带着几名吏员飞骑赶来。商鞅勒住马缰,阴沉着脸听完了商於县令结结巴巴的叙述,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凉意。

    黑林沟是变法以来秦国最为有名的村庄之一,和郿县的白村一样,朝野皆知。所不同的是,白村是关中腹地秦国老贵族的农家支脉,以多事闻名。黑林沟却是穷山野岭的隶农〔奴隶〕新村,以勤耕守法多受官府激赏而闻名。变法前十年,黑林沟不足五十户人家,便有六家获得爵位,五家公士爵,一家造士爵。在整个秦国,黑林沟是争得『农事爵』最多的村子。村正黑九,更是秦国万余个村正中唯一获得造士爵的一个,其赫赫声名可想而知。商鞅当年查勘秦国的时候,黑林沟已经逃亡得只剩下十多户人家了。太子嬴驷隐名游学在这里的时候,黑林沟正是蓬蓬勃勃的红火时期。商鞅作为统摄国政的大良造,对黑林沟的每一次授爵,都激动得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在他的内心,黑林沟就是秦国变法激励民众的活生生的楷模!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功勋村庄,竟能在三五年之中变成了一个饥饿村?

    据商於县令说,黑林沟的变化正是从村正黑九开始的。黑九将唯一一个儿子送到了军中,渴望他为国立功光耀门庭。谁能想到,憨厚朴实的黑茅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就在新军训练中失足掉下悬崖摔死了!噩耗传来,黑九夫妇没有哭叫,没有眼泪,连官府的抚恤金都坚决辞掉了。官府乡民没有不敬佩黑九夫妇知事明理的,商於县令还给黑九赐了一副『大义高风』的铜匾。谁知从那以后,黑九性情大变,酗酒成性,竟在村里造了一个酿酒坊,经常拉一拨光棍或后生饮得大醉熏熏。慢慢的,黑林沟的人就变懒了,变馋了,荒芜了田庄,荒废了公事。开初,乡民与郡县官署感念黑九往昔好处,都替他兜着包着,想他一定能回心转意振作起来。可是年复一年,黑九却如同泡在酒里一般,整天醉醺醺的游荡哭笑,没有疯,也没有傻,就是不务正业。三五年下来,黑林沟的穷人越来越多,又回到了老样子,一片荒凉破败。许多村民想逃往他乡,又畏惧新法的脱籍罪,想逃往楚国,又怕被关口捉回来以叛逃罪斩首。万般无奈,只有在村中苦守。商於县令本是韩国的一个儒家士子,素有仁政爱民之心,不忍看黑林沟人忍饥受寒,便从县库里拨出粮食救济黑林沟,恰恰在第三年让商鞅碰上了。

    『为何不上报国府?』商鞅没有一点儿表情。

    县令连连拭汗,『回商君,下官以为一村事小,就,就擅自做主了。』

    『三年,共用官粮多少?』

    『回商君,一万三千斛,折金百镒之多。商於没有动用国府军粮。』

    『可曾想过,如此做违背新法?』商鞅突然严厉起来。

    县令本来就慌乱,此时更是手足无措,期期艾艾道:『法,不,不违天理。官府赈灾,乃,乃天道仁政,与法似,似有通融处。』

    商鞅冷冷道:『进村吧。看看你的天道仁政。』

    押车小吏和商鞅卫队已经将村人传唤到打谷场。往昔秋收时堆满谷草垛的大场,如今却是荒草丛生。村人衣衫褴褛的蜷缩在一起,个个面黄肌瘦,男人酒气薰天,女人蓬头垢面,场中弥漫着一种穷困潦倒的穷酸与绝望气息。

    商鞅凌厉的目光扫视着猥琐的人群,『谁是黑九?走出来!』

    黑糊糊的人群中摇出一个气喘吁吁的汉子,白发苍苍,臃肿肥胖,粗大的鼻头上生满红红的显眼的酒糟,浓浓的酒意加上懵懂的恐惧,胀红的脸上大汗淋漓,在这群青黄干瘪的人群中显得突兀怪诞。他踉踉跄跄的走到前面,噗嗵跪倒,深深低下头,兀自喘着粗气,一句话也不说。

    商鞅厌恶的皱着眉头,『你是村正黑九?造士爵?』

    黑九还是喘气点头,没有出声。

    『是你首开恶习,常年聚酒,耗尽村民粟谷,荒芜了千亩良田?』

    黑九喘气更粗更重,却只是频频点头。

    『官府赈济之后,你反倒愈加懒惰,带着全村吃官粮?』

    黑九依旧只是点头,汗珠却已经滴滴答答掉到了地上。

    商鞅冷冷问:『诸位村民父老,你等对黑九所为,可有辩解?』

    『哇!』的一声,人群竟是捶胸顿足放声痛哭,无尽的羞惭使他们抬不起头,说不起话。商於县令和吏员、卫士都忍不住心酸低头。只有黑九没有哭,就象一段木头一样跪在那里。

    商鞅厉声喝道:『不许哭嚎!都站起来!』

    村民们骤然禁声,惊恐的望着冷冰冰的商鞅,又不由自主的深深低下头。

    商鞅冷冷道:『秦国法令,不容二出,执法不避贵贱,法外永不施恩。此等道理,二十年来朝野皆知。奖励耕战,惩治疲惰,乃秦国新法之根本。黑林沟村正黑九,怠于职守,放纵恶欲,致使富裕勤耕之村,沦为饥荒穷困,罪不可赦。来人,将黑九押起,就地正法!』

    铁甲卫士轰然应命,将肥胖臃肿的黑九猛然架起。村民们惊恐得睁大了眼睛,突然一齐跪倒哭喊:『大人,饶恕村正,让他改过自新吧』

    『立即正法!』商鞅厉声一喝,头也不回。

    四名卫士将黑九押到了场边石磙旁。黑九嘶声大喊:『黑九该死!黑林沟子孙们,不要学黑九啊!』便将粗壮的头颅伸到了石磙顶上。卫士剑光一闪,一颗白头滚下,鲜血喷出丈余之外!

    场中村民脸色煞白,鸦雀无声,如在梦魇中一般。

    『黑九啊!你等我!』突然,一个蓬头垢面的白发老女人哭嚎着从人群中冲出,抱住黑九的尸体,猛然一头撞上石磙!满面鲜血的老女人费力的笑了一下,嘴唇蠕动着想说一句什么,终于未能说出,便趴在黑九胸前去了。

    『黑嫂!好黑嫂啊!』顷刻间男女老幼放声痛哭,一齐跪倒在地,向老女人的尸体叩头。显然,他们对黑九的死,远远不如对老女人的死感到震撼悲伤!

    商鞅转过身子,背对着悲伤哭泣的人群,紧紧咬着牙关。商鞅蓦然想起,当年他第一次踏进商於的穷山恶水时,黑嫂还是个活泼天真的村姑少女,黑九还是个憨厚朴实的愣后生,他们俩的相爱,是这个穷乡僻壤的美丽神话。就在商鞅要离开这个村子时,他们大婚了。他们很穷,可是他们对好日子却充满了憧憬。商鞅记得,他当时送了这对新婚夫妻十枚铁钱,活泼天真的黑姑还为他唱了一支山歌,说他这个『过路先生』是他们俩的福星!后来,为了暗中保护嬴驷,商鞅曾派荆南多次到商於黑林沟暗访,知道了黑九夫妇已经是深受山民拥戴的好村正,是秦国村正的一颗耀眼的亮星了!谁能想到,今日竟是自己亲自将黑九斩首了,那个贤良能干聪慧爽朗几乎有恩于每一个路人和村民的黑嫂也去了。她如何知道,他便是当年那个『过路先生』啊……商鞅感到心头阵阵疼痛,一股热泪竟是夺眶而出!

    但商鞅没有心软,在满场痛哭声中,他猛然转过身来厉声道:『将商於县令押起来!』

    村民们猛然止住了哭声,惊恐的看着商鞅,茫然不知所措。

    商鞅冷冷道:『商於县令疏于督导,使民怠惰;又滥施仁政,触犯新法,开秦国新政之恶例,实为不赦之罪!为正国法,以戒恶习,将商於县令,就地正法!』

    商鞅冷峻的宣判刚一落点,黑林沟村民们轰然跪倒一片,『大人啊,县令是好人哪!饶了他这一次吧。』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叩头哭求,『大人,县令有恩于黑林沟,让我们死吧,我等愿意替县令服刑啊!』

    商鞅大袖一挥,『法不容情,即刻行刑。』

    商於县令已经面色灰白的瘫吊在铁甲卫士的臂膊上,嘶声大叫,『千古之下,何有仁政受刑之荒诞律法?商君,你甘做酷吏,青史遗臭么?!』

    商鞅冷笑,『没有你这迂腐之极的仁政,何来黑林沟之恶性怠惰?身为执法命官,不思唯法是从,却苟且于沽名钓誉,实为法制大堤之蚁穴。秦国官吏皆如你等,法制大堤岂不自溃?国家富强,商鞅何惧酷吏之名?行刑!』

    剑光一闪,又一颗人头落地!这是第二颗秦国县令的人头。黑林沟村民们第一次亲眼看见,赫赫县令竟然与庶人一样被大刑斩首,惊恐得毛发皆张,大汗淋漓,大张着嘴巴却没有一点儿声音。

    商鞅对黑衣小吏下令,『你且留在黑林沟,带领一百名甲士,督耕一年,不许发放官粮救济!明年收获之前,只许催督村民,狩猎采集自救。一年后若有改变,大功晋爵。若无改变,依法严惩不怠。』

    『谨尊商君命!』黑衣小吏精神大振。

    『黑林沟父老兄弟姐妹们,』商鞅慷慨激昂,『从今日起,你们就要象上古先民一样,进山狩猎采集,自救谋生。播种之时,官府会按土地多少,如数发给你们种子的。但绝没有一颗粮食的救济。如果你们不想洗刷自己的耻辱,你们可以逃跑,秦国绝不强留没有血性的懦夫!如果洗刷了耻辱,恢复了黑林沟的富裕生计,人人都是有功之臣,人人晋爵一级。生死荣辱,都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官府的仁政,救不了你们,只有你们自己,才能救出自己。我相信,黑林沟人,不是懦夫!』

    场中寂静异常,人们的惊恐竟在倏忽之间神奇的消失了,一双双茫然无措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仿佛一个懵懂的醉汉在当头棒喝之下猛然醒悟一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佝偻猥琐的人群,直起了腰身,眼中燃起了自信的火焰。

    商鞅一挥手,满载粮食的牛车队咣当咣当的出村远去了。夕阳西下,黑林沟男女老幼目送着维系生命的赈济粮车渐渐远去,竟是一动不动的伫立着,象面对死亡的猛士,肃穆而又悲壮……

    猛然,一个老人高喊:『收拾家伙!进山!』

    『收拾家伙!进山!』人们拼命呐喊着,争先恐后的跑开了。

    天色暮黑,秋风呼啸。黑林沟的男女老幼举着粗大的松明火把,肩扛手提扶老携幼的进山了。商鞅立马村口,默默的为他们送行,直到那逶迤的火把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商鞅回身看了看黑乎乎的村庄,一挥手,马队向南方的山道奔驰而去。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