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一节 多元视角下的民地武

武装林立之国作者:王子瑜发布:一叶知秋

2019-11-29 11:15

人们对缅甸民族武装存在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持一理,各有高见,但同时也各有偏见。由于自身所处位置与利益相关度有差异,彼此间很难认同对方的观点。倘若不能跳出局限,不能着眼全局,从历史根源、民族结构、国家体制以及利益攸关方的角度去审视缅甸民族武装长期存在的原因,那么,所看到的民武形象必定是片面的,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偏颇的,甚至是带着某种被误导的政治倾向而不自觉。因此,回溯民地武诞生的最初缘由、了解民地武长期存在的原因,以及民武各方当前的诉求和对未来的愿景,或许可以让我们从中发现一些被有意或无意遮蔽了的问题。

数十家民族武装数十年长期存在一片国土之上,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缅军做为国家军队的合法性是不被山地土著民族认同的,或者说是遭到置疑的。事实上缅甸现在所谓的『国防军』Tatmadaw仅仅是由通过发动政变夺取国家权力的缅军组成,并不是由全缅的武装合编而成,也不是由联邦政府指挥的部队,所以,它并不是能够代表各民族利益的『联邦军』。当代缅军的前身就是为了争取缅甸独立的缅族武装『缅甸独立军』,当年它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并自封为『联邦国防军』,所以很多非缅民族组织至今仍不承认它的合法性,加上它在军队中排挤非缅民族、防止非缅民族进入领导层的做法,更加让人无法相信它的联邦国防军性质。因此,缅军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联邦的诚心实意一直都是受到非缅民族的严重质疑。

缅军能够从一支为缅族利益服务的武装成为『国防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其攫取到手中的国家机器,通过多年的精心宣传将自己塑造成『卫国者』、『实现国家大一统的维护者』、『国家稳定基石』等崇高形象而获得城区缅族群众的支持。熟悉缅甸史的人都知道,缅甸的近代史恰恰是一部缅军头们亲手把刚刚组建的联邦撕裂成七零八碎的军人干预国事的历史。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谓的『缅甸联邦国防军』并没有打过什么艰难的卫国战争,建国之后其主要战争对象就是本国内的各个民族武装,而且,他们在国防上的军费大多花销在打击本国民族武装之上。加之缅军部队军纪败坏,使得缅军成了非缅民族人民心中的压迫者、缅甸政治秩序的主宰者和坚固的利益集团,而非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国军。

只有那些轻率地就相信缅甸官媒,且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探究真相的人们,才会想当然地以为『国防军』所捍卫的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然而,一味地去批评缅军就像缅军一味地打压民武那样霸道和缺乏理性,下面让我们不妨抛开一切成见,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看一看缅甸民族武装存在的理由吧。

一、缅军方视角下的民地武

在缅军方的眼里:『一国之内绝不允许多支武装存在,也不需要民族武装来保卫国家,所以民族武装没有存在的必要,必须全部接受缅军的整编,唯有如此,才能彻底肃清历史遗留的民族武装长期存在的病根。』

『他们组建民族武装的目的,只不过是企图以武装向国家要挟政治利益,借武装抬高自己的政治筹码。』这是缅军方经常用来指责民地武的说词,同时也说明民地武领导人在缅军方眼里只不过是一些卑劣的政治投机分子。每一次提到停火问题,缅军将领都会强调一句:『不以国家和平谋个人政治利益。』可见,缅方至今依然严重置疑民武组织在和平进程中的真实意图。

缅军之所以决意要消灭所有民族地方武装,是因为他们认为:『缅族的复兴,唯有通过武力实现缅甸大一统,才能重新铸造曾经辉煌的、靠武力称霸的缅人王朝。』所以,在缅军眼里,众多武装的存在不仅使得联邦分裂提高了危险系数,同时,也削弱了国防军的威严及缅军作为国防军的合法性,所以,民族武装的存在就成了军方『阻碍缅甸强大的绊脚石』,必须全部清扫除。在缅军方眼里,民武组织不仅居心叵测,而且根本不具备参与治理国家的能力,因此,无论形势如何转变,缅军也绝不会主动把缅甸国家的治权分与其鄙视的少数民族。

情况介绍:缅人自恃人口优势而欲成为缅甸联邦的唯一主人,这就是大缅族主义的基础和骄傲资本。大缅族主义者想要的是非缅民族绝对的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从属关系、听从缅族精英主导国家政治秩序。可是,缅甸各家民武历史上几乎都曾拥有各自的政权、武装和领地,当前又各有自己的群众基础,即便是2009才组建的若开军,也是站在『重建阿拉干王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打出的复国旗号获得了广大若开民众支持,所以,消灭一支武装就相当于需要消灭一个民族,然而,这可能吗?缅军再狂妄也不敢把一个民族消灭,将种族灭绝罪给揽到自己的身上,这就是缅甸民族武装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主要原因。

缅军纵然因为占有缅族人口众多的优势,而获得许多缅族的支持和拥护,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就有权消灭其他民族,或者有能力把其他民族给同化掉。

二、缅政府视角下的民地武

『一国之内不能有多支武装和政权存在』这是缅政府经常用以谴责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的主要说词之一。在执政当局眼里,武装割据是非法的行为,是武力讹诈政治利益的行为,民族武装的存在就是内战爆发的根源、是国家分裂的隐患、是不安定的主要因素,相当于『定时炸弹』,时不时总要爆炸那么一二次。

『没有民族武装的存在才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因缅甸民武太多,而将缅甸定性为没有安全保障、时局不稳定的国家,外国客商也因缅甸局势动荡内战频仍而拒绝前来旅游或投资。因此,武装林立就是国家贫穷动乱的根源。』

以上表述,是在缅政府视角下所看到的民地武,然而这个视角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应被漠视的实际情况

当局只关注民地武存在的危险性,却没有从问题产生的源头上去解决问题。而且,当局所谓的『利民』也存在局限性,因为它首先考虑的城区市民的利益,特别是缅族『票仓』的利益。况且,当局至今还没有赋予山地民族地区人民完全的公民权利,许多山地土著民族至今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国民身份证。

缅甸的内战经常被不明真相的人们颠倒了它的因果,认为『缅甸频繁爆发武装冲突,是因为有太多的民族武装的存在。』殊不知,这个因果关系应该是:『因为民族权利一直存在不平等,受压迫、受歧视、被排挤的山地土著民族在正当诉求得不到重视,并且遭受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才不得不组建民族武装,捍卫他们仅有的生存空间。』

三、缅控区平民眼中的民地武

缅控区广大普通群众关心的、在意的是经久不息的战争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影响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所以,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民地武的存在就是国内战争持续不断爆发的根源』,并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全部归咎到民地武身上。由于在缅方宣传机器的误导和洗脑下,他们认为所有民族武装都是好战的叛乱分子、病态的战争狂人,是为了私利而组建武装要挟国家的政客。于是也就片面地以为——只要没有了民族武装,就不会再爆发内战。

视角片面或偏见的产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缅控区平民一直都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民地武。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信息非常闭塞。首先,在缅政府控制区生活的平民他们获取信息是经过官方过滤和引导的,所以他们看到的民地武形象、知晓的民地武信息都是被缅方妖魔化或丑化了的。另外,因受制于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很多平民都没有能力去支付额外的信息费诸如上网费、收看卫星电视费等等,由于没有能力去获取一些缅官方不愿让其知晓的信息,缅控区平民根本就不可能会知道民族武装组织控制区的真实情况,更无从得知山地土著民族被缅军压迫的情况,他们所看到的、所知晓的全都是经过缅方丑化之后的民武形象,另外,在缅甸新闻管制政策下,民众也不可能会看到或听到缅军人政府及缅军对非缅民族的欺辱与压迫。

试想,为生计所累的普通群众又岂会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民族武装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他们甚至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关心民族武装组织控制区内的人民曾遭受过哪些来自缅方的压迫与排挤?有没有获得平等的生存及发展权利?

且不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城区民众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山区民众同样也有上天赋予他们的生存发展权利,不被压迫、不受歧视的权利。没有任何人有权勒令少数民族放弃捍卫自身权利的权利。所以,只要缅甸的民族压迫仍然存在,缅甸的民族武装就不可能会消亡。

四、从民族武装辖区人民视角看民地武

由于缅政府办理公民身份证的政策存在区别化,加剧了山地土著人民与国家之间的隔阂。本来就对国家缺乏认同的山地原住民族,在长年没有获得公民权利的情况下,更加感受到被歧视、被排斥和民族不平等,同时,也更加深信唯有建立本民族政权、组建民族武装,才能够获得完整的政治权利和民族尊严。

缅军霸凌各非缅民族人民的历史,让山地人民深信『唯有本民族的武装才能捍卫自身的基本权利,唯有武装才能够保卫自身的发展与经济成果』。所以,为了确保不被缅军欺压和侵略,每个民族都在想方设法组建自己的民族武装。 

缅军恶劣的军纪记录,几乎让所有非缅民族都担忧缅军大部队进驻民族地区活动,同时,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一旦地区有缅军进驻,非但没有生活安全感,反而会遭受财产或土地等方面的损失。同时,也会因为无意冒犯缅军人而被盘剥、被抓捕、被暴打,甚至是被杀害。因此,没有任何一个非缅民族地区真心希望有缅军进驻。

山地原住民族大多认为:『唯有指望本民族的精英通过武力抗争来争取民族自决和自治权利,才能免于被缅军霸凌。要想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民族尊严。唯有民族自强,由本民族的兄弟同胞来保卫家园,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唯有在本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中,才能够获得同等的民族待遇和民族尊严。同时,也不用再担心财产和家园被军队野蛮霸占,抑或被以『军队需要的名义』没收充公。

受歧视、被打压的山地土著民族即便再落后,也总会有那么几个民族精英敢于振臂一呼,唤起同胞反对压迫者,据理力争。因此,在公正缺席、安全感丧失的情况下,总能够轻易地调动起群众的武装反抗情绪。而这也就是全缅各个民族武装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原因,并且有些民族甚至是一族之中就组建有二三支旗号不同的民族武装。可见,山地土著民族都把本民族的武装当作自身赖以捍卫生存权与民族尊严的最坚强、最可靠、最信任的堡垒和靠山。

五、邻国视角下的民地武

邻国看待民地武的角度可概括为以下二种,一种是以战略眼光从历史渊源和自身战略利益需要出发。另一种则是着眼于当下利益,只短视地考虑到眼前受损的利益和当前爆发的激烈冲突对自身造成的干扰和损害,这种视角本位主义较重缺乏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

前者能看到缅甸民族结构及政治矛盾的复杂性,深知消灭民地武反而不利于缅甸民主化的推进,也不利于缅甸实现持久和平。后者,则是武断地、想当然地认为唯有当局政府和缅军才值得交往和信任,并简单粗暴地认定所有民地武都是非法的、是阻碍两国交往及发展的绊脚石。有人迷信『一个主权统一的缅甸对中国有利』、『一国一军对中国有利』,另一些人则相信『一个实行民族自治的缅甸联邦对中国才有利』。因此,当上述两种观念交锋时,一但前者『国军派』占上风,民地武就会遭到两个国家政府的联手打压。当后者『民主共和派』观念占主导地位时,民地武就会获得邻国的同情甚至是某些奥援。

民地武与邻国在三个问题上至今仍是纠缠在一起的,即:跨境民族、地缘政治和历史恩怨。任何一个负责任、有战略眼光、有担当的邻国,都不可能会简单粗暴地把民地武一棒子打死,更何况有些民武的诞生与邻国之间就存在某种历史渊源,他们之间共同的文化和血源关系,以及价值观体系上大多一脉相承,所以,一旦片面化地看待民地武,就会被偏见所误导成为大缅族主义打压少数民族的帮凶。

透过上述5个视角观察缅甸的民族武装,基本可以概略了解民地武存在的复杂性。凡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民地武或定义民地武,都不免会陷入某种偏见当中。民族武装在缅甸国土上长期存在既有历史和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宗教和民族情感等等诸多因素,其间,还夹杂着东西方大国博弈的因素,站在各自的利益点出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绝非哪一方正义或不正义那么简单。况且,民地武的长期存在也并非历史偶然的错误所形成,它有很深的、盘根错节的、民族的、宗教的、文化的、地域的和政治上的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以,一味使用蛮横武力彻底消灭民族武装,只会让缅甸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倘若片面化地看待民地武,它的负作用就是——可能误导一些追求正义的人成为施暴者的帮凶,并由此引发更极端的暴力冲突。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