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二节 宗教與健康

宗教密钥作者:徐彦卿发布:漢文堂

2019-11-6 20:28

經常聽到宗教徒說『我以前身體不好,自從信了教後,身體健康了,家庭和睦了……』這種說法,佛教徒、基督教徒都有。這成為『證實』宗教神學的有力說法,也有不少人沖著這種效果,皈依宗教

但仰觀宇宙之大,我們應該相信小小環球,不至於有兩個大神。當然,也確實有宗教徒〔主要是佛教徒〕說各宗教的大神其實是一個,只是說法不同。但這就更迷惑了,如果各宗教背後的大神是一位,那麼大神又何至於讓自己不同地區的信徒鬥爭這麼多年?這從邏輯上說不過去。若上面說的那種『神奇』現象不是神的力量,那它應該就是一種自然之力。

結合一下醫學知識,就容易解釋為何有些人信宗教後,更健康了。每個人應該都有體驗:突然緊張時,明明自己沒有運動,也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變化。並且自己主觀上還無法控制。更甚者,有人緊張時有肚子不舒服等反應。這些,是一些簡單的主觀情緒影響生理機能的現象。那麼,當一個人長期情緒不良時,會對器官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黃帝內經】講:『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五藏與六腑又相對應,所以當個人主觀情緒長期糟糕時,五藏六腑的健康肯定會有問題。更兼之情緒不良,與周圍人發生矛盾、爭吵的概率也會增加,從而情緒更加糟糕。許多疾病就是這麼來的。這個過程,人們只能控制情緒,而無法控制情緒帶來的生理反應,也就是說,你無法做到一邊激動不已,一邊心跳平緩。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激動。西醫也知道,若一個有臟病的人突然激動,將十分危險。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做到這四字,比信什麼宗教都好

當一個人皈依宗教後,宗教理論幫助他不再計較生活中的矛盾,看淡生活中一些直接的利弊。將注意力轉向對神佛的虔誠。這洽好能使其情緒平靜,淡泊現實世界的利弊得失。同時,宗教要求信眾要做早晚課,做禮拜,生活有所節制等,這些一定程度上都有助於健康的改善。這背後,並不是神佛的保佑,只是一種自然機能,一種自己主觀意識不清楚的生理機能。用古人的話來說:『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氣之極也。』

其實,一個大媽早晚作息規律,生活有節制,不與家人發生矛盾、爭吵,沒事跳跳廣場舞,完全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只是大多學識不高的大媽,不會自覺接受這種理念,不相信這種簡單的理念有如此功效,並且還有較大的惰性。而當用宗教牽引著大媽的靈魂去做這些時,信任度和惰性就不是問題了。

另一面,那些信宗教後健康沒有好轉者,一般也不會出來宣揚。那些因信宗教而沒有及時正確治療的病人,有可能已經死了。即使還活著,由於內心對宗教的忠誠,也不願將病情的惡化歸咎於宗教,並且還可能為宗教辯護,將病情惡化解釋為個人原因。所以,我們在社會上聽不到反面的例子。

至於信宗教後家庭生活更和睦,更『幸福』了。就更容易解釋了,在皈依宗教後,改變了自己的為人處事方式,不計較現實中的利弊,自然就少了諸多矛盾。同時,健康的改變,反過來又改善情緒,從而與人發生矛盾的概率更低了。

所以,這些都不是神佛的功勞,是自己順應了自然之道而已。『非其神聖,自然所鐘。』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