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81|回覆: 0

[醫藥臨床] 應用風藥治療過敏性咳嗽經驗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楊思進教授是四川省名中醫,國家二級教授,業醫數十載,精於中醫之道、整體觀念、辨證施治,臨床經驗豐富。對內科疑難雜症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臨床療效顯著。

過敏性咳嗽又稱咳嗽變異性哮喘(簡稱CVA),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支氣管哮喘。近年由於環境污染的加重和過敏體質人群的增加,成人發病率及確診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達1個月,夜間或清晨加重,痰少難咳或呈痙攣性咳嗽,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多伴有咽癢,少數有流涕和流淚等症狀,或有家族、個人過敏史,氣道可呈高反應性,支氣管激發試驗可呈陽性,常在感冒、運動,或吸入油煙、灰塵、冷空氣等刺激後誘發。中醫學的古典醫籍中無過敏性咳嗽病名記載,但根據臨床症狀可歸納於『咳嗽』『哮證』等範疇。

風邪內動是過敏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屬於『肝咳』『風咳』,多與風邪相關,外風引動內風而成本病。外風先受於肺,內風先生於肝。該病具有發病迅速、陣發性發作、易反覆或呈痙攣性發作等臨床特點。與風邪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及『其性輕揚,風盛則攣急』的特點相似。一般先感受外風,延誤治療或治療失誤導致外邪不解,郁迫於肺,日久引動內風,風動上擾,內外相合則金鐘動搖,宣肅失司,肺氣上逆而發為咳嗽。清·王旭高言:『凡人必先有內風而後招外風,亦有外風引動內風者。』肝本身也是咳嗽的相關臟腑,如【內經·咳論】所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側,轉則兩脅下滿。』亦有情志失調導致肝失疏泄,氣機不利生風,逆乘犯肺,使肺失宣降,痰氣相搏,而致氣道受阻,肺氣阻閉,咳嗽氣急而成本病。

重視風藥使用確切提高療效

風藥的概念由金元時期的李東垣首次提出,風藥具有升、散、透、行、竄、透、通的特點,是傳統的解表類藥物。【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治療風邪致咳基本大法即『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從生理學上講,肺為嬌髒,不耐寒熱,用藥宜平和為貴;肺主氣司呼吸,其性輕虛,『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宜疏而導之。風藥的特點符合以上的治則。

風藥辛散解表,祛風透邪 過敏性咳嗽因風邪侵襲,受外風而導致肺氣不利,肺失宣發肅降者多見,亦可以與其他邪氣相兼為患。但此時的疏風祛邪,當為治療風邪咳嗽的第一要務。風藥皆辛,其性辛溫發散,質地芳香而輕薄,可通過藥物的溫熱調暢之性,辛散發汗而將鬱閉之表邪從毛孔腠理驅散,使肺衛調,宣降順,咽喉疏利,疹癢消失,咳嗽自止。臨床上多以麻黃、杏仁相須為用。麻黃長於宣肺行氣,而杏仁則降氣止咳平喘,二者一升一降,相得益彰,療效顯著。亦可因兼夾邪氣之不同,加減應用防風、荊芥、羌活、蟬蛻、柴胡等,共奏辛散解肌、宣肺行氣之效,使得肺氣暢達,咳嗽自止,亦多為應用。

風藥勝濕健脾,咳嗽儘早向愈 過敏性咳嗽一般病程稍長,反覆發作達一月之久。易兼夾其他邪氣,而以兼夾濕邪者多見。究其原因,多因肺主一身之氣,且通調水道,肺氣鬱閉失宣發肅降,水飲不能散佈周身,聚而化濕,濕邪聚集日久而成痰。亦因患者病程較長,損傷脾胃之氣,脾失運化,內生濕邪,濕邪停聚日久而成痰。正如清·李用粹【證治匯補·痰證】所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風藥在去除風邪之時,亦能夠勝濕,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以其辛散之性燥化凝聚的津液,增強水液的運行,水運行則濕邪退,進而減少痰的生成。如【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李東垣亦云:『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有培土生金,益氣健脾之法。因風藥主升,可以升發脾陽,益氣調中。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飲食勞倦論】中提到:『胃中清氣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也……又能助陽氣上升……助諸甘辛為用。』升麻、柴胡等升浮辛散之效彰,可鼓舞脾陽、助提中氣,配伍茯苓、黃芪、甘草、黨參等補益之品,可使其補而不滯,則脾氣健,運化常而充營衛,豐肌表,固肺金,正氣存內而邪不可干。

風藥藥性清揚,引藥上行 清·汪昂在【醫方集解】言:『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也。』鼻為肺之竅,與咽喉相關,位居人體的高位,需要輕盈之劑以利九竅。風藥輕浮升散,疏邪解郁,燥濕化痰,引藥上行而利咽開竅,治療風邪外感疾病療效甚佳。風藥多歸肺、肝、脾經,具有調暢氣機,通達經絡,引氣舒展生發之效。柴胡專入少陽經,可調肝氣而助肺氣的宣降;葛根、升麻等入陽明經,輔助胃中清氣上升。臨床上將紫菀、杏仁、枇杷葉、前胡及桔梗等與風藥相配伍,從而載藥上行而入肺絡以達到化痰止咳之效;配伍黃芪、茯苓、黨參等入肺經、脾經以補益肺脾之氣。

典型病案

龔某,女,58歲,2016年5月29日初診。因反覆咳嗽2月余就診。刻診:陣發性咳嗽,時有痙咳,咽癢則咳,常因吸入油煙、冷空氣等刺激性氣味而誘發,伴有氣急,少痰,口乾,腰膝酸軟,鼻塞,發熱等症,夜間情緒激動時加重。舌紅苔少,脈弦細數。

診斷:咳嗽(風邪犯肺,肺氣上逆)。

治則:滋陰柔肝,祛風解痙,止咳。

方藥:炒白芍15g,甘草12g,當歸15g,熟地15g,升麻15g,桑白皮9g,地骨皮9g,防風15g,浙貝9g,炙冬花9g,炙紫菀9g,炙百部9g,僵蠶9g,徐長卿15g,鈎藤15g,烏梅5g。5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口服。

2016年6月4日複診:服上藥後,咳嗽明顯減輕,夜間時有咳嗽,無明顯氣急,余尚可,舌脈同前,治以前法出入,加仙靈脾15g,5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口服。

2016年6月10日三診:咳嗽已愈。再予上方3劑鞏固療效,隨訪2月未見復發。

風為六淫之首,風為陽邪,易襲陽位。過敏性咳嗽以反覆發作刺激性的乾咳為主要表現,該病病機主要是風邪襲肺、氣機升降失司。風邪為致病首要因素,故以祛風散邪、宣肺止咳為其治療原則,【臨證指南醫案】曰:『若因於風者,辛平解之。』臨床上使用風藥,以便疏風祛邪、調脾益氣、通竅利咽、解痙止咳、搜風透絡。辨證配伍使用補益藥、止咳藥、化痰藥等,可獲較好的臨床療效。(劉平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