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陆英

贾陆英

創作的圖書部

贾陆英,男,1947年3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汉族。曾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太原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顾问,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著有《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论语>札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

[贾陆英] 創作的圖書部

论语问答录

贾陆英
四書 已完結 153萬

《论语问答录》是贾陆英先生以现代汉语注解并翻译《论语》的著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语问答录》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论语》原文,二是对原文词语的注释,三是对原文章句的翻译,四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对《论语》原文进行解析、评析。贾陆英先生对论语的注解,充分运用了“知行合一”的思维,契合于其长期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其对《论语》的注解,是实证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极具学习、参考、并应用到生活中的价值。 关于《论语问答录》的写作起缘,贾陆英先生在书中《自序》是这样介绍的:“从2013年11月14日开始,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太原新闻网,开设了【龙城开讲·贾陆英说论语】专栏,邀我在这个平台上,逐章逐句讲解《论语》。为此,我再一次仔细研读《论语》,历时两年半,完成了约30万字的《论语问答录》。” 贾陆英先生还在《自序》中,高度概括了孔子毕生的主要成就。 《论语问答录》的写作,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局庆纪念版),2007 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董金裕、陈训章,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教师用书),北京:中华书局,2013 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谦逊,逐篇逐章讲解《论语》,国际儒学网,2014 汤恩佳,论语圣经,香港:孔教学院,2007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1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大学赏析

贾陆英
四書 已完結 6萬

贾陆英先生所著《大学赏析》一书,针对《四书》之一的《大学》,用现代汉语,作了注释、翻译,及赏析。赏析的内容,主要立足现实生活,基于《大学》的学说理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先生从《礼记》独立出来的一本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自此《大学》在儒学经典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後代科举考试必读经典。 《大学赏析》共分为四部分: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其中原文及注释整合一体,以字体大小及颜色区别开来,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译文及赏析分别独立为一个段落。 作者将《大学》一书,按原章节,分为十五讲,其中前十章,分别作十讲。这十讲分别为:大学之道、克明峻德、弃旧图新、知其所止、贵在知本、格物致知、真诚做人、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第十一讲至第十五讲,为原第十一章分析成五讲:平天下之絜矩之道、平天下之民心为重、平天下之德本财末、平天下之举用贤才、平天下之生财有道。 《大学赏析》原书最後一讲“全篇的中心和要点”,在本电子书中提前为前言。读者在阅读原书之前,预先阅读“全篇的中心和要点”,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主旨。 贾陆英先生认为,《大学》全书的中心思想是阐述儒家的政治理论,以修身为根本,建构理想的政治和社会。其中《经一章》是全书的纲目,《传十章》是对纲目的展开论述。 并指出,《大学》一书在儒学传承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原则和方法。

中庸赏析

贾陆英
四書 已完結 15萬

《中庸赏析》是贾陆英先生,对《中庸》的注解、翻译及赏析。【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庸》原是儒家经典《礼记》的一篇,宋代儒学大家朱熹先生将其独立成书,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南宋以後,《四书》成为官方学校必学教材,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其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塑造了中国人民不极端不偏激的思想性格。《中庸》《大学》的独立成书,是中国学术史上伟大创举。 《中庸赏析》依原《中庸》三十三章句,分为三十二讲,其中第五章并入第四讲。这三十二讲分别为:天命之谓性、君子而时中、中庸为至德、中道何以不行、执两用中、聪明反被聪明误、择乎中庸则拳拳服膺、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什么是真正的强、君子依乎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道不远人、君子素其位而行、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道无所不在、天之生物,必因其材、文武之德,周公之礼、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哀公问政、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天下至诚、曲能有诚、心诚则灵、诚者自成、至诚无息、大哉圣人之道、不可自用、自专、王天下有三重、圣人风范、至圣之德、至诚之道、学者入德之路。 贾陆英先生的注释翻译,参考了朱熹、钱穆、杨伯峻等先儒的注疏注释,又结合了其自身的生活实践,作出的注解,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熟读《中庸》,对于读者成熟的看待事物、为人处事,是极有裨益的,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而能力越高、本事越强的人,却做的越好。像毛泽东主席在面对毛岸英牺牲消息时,几乎面如止水,数秒之内,就能理智的定性此事件,究其原因,是“中和”之情,由乎“中和”之性,制约了容易烈化、偏激的欲望,一个人也只有懂得制约自己的欲望,才能达到“中和”的境界。

孝经赏析

贾陆英
孝經 已完結 5萬

《孝经赏析》是贾陆英先生对《孝经》的注解。【转载请注明出处】 《孝经赏析》原书只有赏析部分,原文及译文分散融合在赏析部分中,在编录本电子书时,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经贾陆英先生同意,发布者摘引了注释内容较为准确的,公开免费流行于互联网的“原文+注释”内容,这部分内容原作者未有署名,摘引本电子书中时,进行了整合,将注释内容间杂于原文之中,更便于读者理解。 《孝经赏析》就《孝经》原十八章,撰十八讲,另外包括两章前言:《孝经》概述、《孝经》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关于《孝经》的作者,贾陆英先生赞同历代学者的看法,即“说法不一”,同时也引述了《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及《史记》中司马迁的观点:“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历代之所以认为作者不定,是因为该书在先秦并未见流行,而始流行于唐玄宗作注之後,且书中的部分章节历代受到争议。也因为如此,《孝经》在宋代以前,并不算是儒家经典,而只是普通儒学著作,在历代的科举考试及官方教育机构中,也未列为必读必考书目,而自宋代开始,《孝经》被列儒家十三经之一。 有一点题外话不得不提的是,明代以後提倡的廿四孝,其内容的争议程度,较《孝经》有过无不及,此类内容的学习应当谨慎对待。 贾陆英先生认为,《孝经》全书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篇的宗旨所在,集中概述孝道的义理。 第二部分为二至六章,分别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孝道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为七至十一章,主要论述孝道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为十二至十四章,是对第1章中关于“要道”、“至德”、“扬名”三个基本概念的引申和发挥。 第五部分为十五至十八章,分别就“谏诤”、“感应”、“事君”、“丧亲”作进一步阐述,是对前三部分内容的发挥和补充。

马儒融合论

贾陆英
別集 已完結 1萬

《马儒融合论》是贾陆英先生的作品,内容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即马克思主义吸取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成果。 《马儒融合论》辨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是一个敏感的热点话题,又是一个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必须正面做出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个问题,由于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共鸣和反响。 近些年,贾陆英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进行了持续探讨和研究,写了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于2012年7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在华韵国学网重新发布,依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在原著基础上,作了适当充实、完善、修改和调整。 在《马儒融合论》中,贾陆英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辨析,其基本思路是:抓住哲学层面这个核心和切入点,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化历史走势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探讨,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对立说,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是两个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水火不相容。二是并存说,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儒学作为民族主体价值可以二元并存,相辅相成,不存在谁为主导的问题。三是融合说,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包括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其一,儒学经过自我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形态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二,马克思主义吸取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坚持融合说,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问题。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