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4

周易白话文

今人·佚

《周易白话文》原名《周易注释版》,亦称《易经白话文 》或《白话易经》,是一部较为粗糙的,流传于互联网的电子书,分《易传翻译》《易经翻译》两部分。书中多处存在文字错漏或内容错漏,因之稍作修订排版,公布于此。 《周易白话文》内容浅显,出入于象数,较少涉及义理,因此是普通人入门学习《周易》的最佳书籍。 网上流传的书中并没有作者署名,因此,本书的署名为“今人·佚”。因本书对原书作了一定的修订及排版,为避免网络上粗糙的采集复制,导致反复的文字、内容错漏,本书将对部分章节设置象征性的收费,该费用并不表示本书的价值。 《周易白话文》是一部对《周易》的白话翻译,及词语解释的著作。 《周易白话文》对于《周易》原文的词语解释及内容翻译,一般而言较为浅显,对于初入门,或无深造计划的读者而言,有助于其理解《周易》原文。 而且,本书在内容主旨上,有其可取之处: 一、从《序言》中作者对于《周易》的起源及名词论述来看,作者对于《周易》是有一定的研究功力的; 二、作者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演绎及理解,符合主流的学术论调; 三、作者认为《周易》反映了春秋以前諸子学术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这是较独到的见解,并非“二百五”见解。作者列的《周易》思维三方面特征也很周到:(1)观物取象;(2)万物交感;(3)发展变化。 《周易》作为一部由高度抽象的“象(卦)”、高度简洁的“经(卦辞爻辞)”以及简单解说的“传(十翼)”所组成的学术理论,给予後人非常大的解读、发挥空间。因此,汉代以降,对于《周易》的注疏解读著作,汗牛充栋,良莠不齐。更发展出了数理、象数等学派,不同的学派,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千差万别。最显著的差异是,民间一般传承《周易》的象数学说,其应用主要有算命、风水等,而学界一般传承《周易》的数理学说,并利用其理论,发展充实自身学说,像作者说到的,《周易》对于春秋三代时期诸子学术思想的发展,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易经

伏羲,文王,孔子

【易经】,孔子注解【周易】(【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一)作【十翼】(十翼又名易传)乃得易经,故易经实为周易之注解版本,注解内容为易传,于汉初列为五经之首。 【易经】由伏羲所畵八卦,周文王所演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是谓周易),后孔子所作十翼(【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十翼构成。 【周礼·春官·大卜】已有【周易】之名,汉初设五经博士,始称【易经】,【易传】成书于战国至汉初,或托孔子所作。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称为羲经、周易。

易传

孔子后学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展易经的易学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而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汉降又称十翼。易传共七种十篇,即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优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以为《周易》及其筮法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模写,其根源在于自然界;同时也含有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家,四家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今人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都是较好的参考书。重点读《系辞》上下篇。

周易集解

李鼎祚

《周易集解》,又称《易传集解》,是唐朝李鼎祚编撰的象数易学集作,汇集了唐朝以前,汉朝以後,多位学者的疏解。本书是研究汉代象数易学的必读之书。 本电子书是《周易集解》的文字版,采取简体横排版式。为便于读者阅读及理解,本书将《周易》原文以黑色大字书写,而集合的众家之解,以灰色中字书写,并以“疏解”二字题头,李鼎祚先生的案语,则以淡蓝色中字区别开来,以便读者釐清诸解及案语。原书中双排小字的内容,则以下标的土黄小字书写。其他後人案注类内容,俱以土黄色字书写。 《周易集解》凡十卷,或谓十七卷,朱睦㮮考曰十卷,而文无缺于十七卷者。 《周易集解》主要援引子夏的传注,又集合了马融、荀爽、孟喜、焦赣、京房、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虞、张瑶、向秀、王凯仲、侯梁、蜀才、翟元、韩康伯、刘谳、何妥、崔憬、沈瞵士、卢氏、崔觐、伏曼容、孔颖达、姚规、朱仰之、蔡景吾等三十四家注解。这三十五家注解中,主要是以荀爽、虞翻、干宝等人的象数易解为主,而对于义理派如王弼、韩康等人的援引较少,或作佐证之解。 《周易集解》的文献价值在于,其援引汉朝学者虞翻的易解较多,弥补了《周易正义》的空缺。 李鼎祚编撰《周易集解》,所博引的注解主次分明,以虞翻、荀爽二家为主,兼引其他,而且独专己意,亦不独专某家,许多章句的注解,各家的见解甚至是相左的,而其自己的见解,往往以案语列于诸家注解之後,足见其治学的严谨作风。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