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魏纪(四)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作者:方诗铭,王修龄发布:一叶知秋

2020-9-12 00:26

三一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賈率師伐鄭,韓明戰于陽,我師敗逋澤北。【水經·濟水注】

【存真】、【輯校】皆作『我師敗逋』,今本【紀年】同,疑皆誤讀【水經注】所致。或謂【水經注】此文上下不言有藪澤,以『澤北』屬下無主名。案『逋澤』即『圃田澤』,【水經·渠水注】云:『渠水歷中牟縣之圃田澤。』所引【紀年】亦有『入河水於甫田』、『以行圃田之水』等文見下,皆可為證。昔人習見【紀年】所記戰役常有『敗逋』之語,因改『甫』或『圃』為『逋』。圃田澤在濁澤之北,地理亦合。

楊守敬【水經注疏】卷八云:『【箋】曰:謝云「陽」一作「韓」。守敬按:今本【竹書】作戰於韓。徐文靖謂【水經注】戰於陽,當是濮陽,而今本戰於韓,蓋濮陽本衞地,至是屬之韓也。余謂酈氏所見【竹書】必是濮陽,故引證於此,若是韓字,非其引書之旨。』是。

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四零云:『韓明疑即韓朋,字相似,故誤。明乃韓之公族,氏公仲名朋,相宣王者也。』【訂補】亦云:『案「明」字疑為「朋」之誤,韓朋見【戰國策韓策】,即公仲,【韓非子十過篇】作公仲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韓憑。「憑」、「朋」聲近,通。又按韓朋見於【戰國策】及【史記·韓世家】,在韓宣惠王、襄王之時。【濟水注】又引「今王七年,韓明帥師伐襄邱」。當韓宣惠王之二十一年,與【史記】、【國策】相合,距此五十四年;【韓世家】襄王十二年,公仲尚在,則距此又六十六年,恐無此長壽。疑此「惠王五年」或是「後五年」之誤。』黃丕烈覆刻宋姚氏本【國策】作『公仲明』、『韓明』,黃氏校勘札記云:『鮑改「明」作「朋」。』是作『朋』者為鮑彪校注本所改。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所出帛書【戰國從橫家書·公仲倗謂韓王章】作『韓傰』、『公仲倗』。

三二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水經·渠水注】

【汲冢紀年】曰:梁惠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史記·魏世家】集解

臣瓚曰:【汲郡古文】云:惠王之六年,自安邑遷於大梁。【漢書·高帝紀】注

【紀年】以為惠王九年。【史記·魏世家】索隱

【汲冢紀年】云: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孟子·梁惠王上】正義

【水經注】所引,永樂大典本作『徙邦』,戴震校本改『邦』為『都』,今本顯王四年亦作『邦』,所據與大典本合。所據今本為明天一閣本,王國維【疏證】作『都』。【史記·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徙治大梁。』此說之誤,昔人考辨甚明。然【紀年】所記雖可信,亦有『六年』、『九年』之異。【存真】、【輯校】列於六年,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列於九年。【水經注】、【史記】集解所引皆有『四月甲寅』之語,或據此推算,惠王六年夏正四月丙午朔,九日甲寅,與【水經注】所引合;至九年四月己未朔,是月有甲子、甲戌、甲申而無甲寅。共和以後年曆較明,【紀年】用夏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後序】已指出,似屬可信。現列於六年。

惠王遷梁以後稱梁,載籍仍梁、魏並用,金文則稱梁,如【梁上官鼎】【三代吉金文存】二五三、【梁廿又七年鼎】同上三四三,所鑄布幣,文為『梁充釿五十二尚寽』、『梁充釿金尚寽』、『梁半尚二金尚寽』見【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卷首插圖六,亦皆稱梁,似尚未見稱魏者。

三三

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漢書·地理志】注

臣瓚案:【汲郡古文】:梁惠王廢逢忌之藪以賜民。【左傳·哀公十四年】正義

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廢逢忌之藪以賜民。【太平御覽】卷一五八州郡部

【竹書紀年】云: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輿地廣記】卷五東京開封縣

【訂補】所引【路史國名紀】甲注,見本書附錄。【存真】列於梁惠成王六年徙都大梁之後,作『王發蓬忌之藪以賜民』。【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繫者』,作『梁惠王廢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本【紀年】繫於周顯王四年『徙邦于大梁』條後,【存真】據此。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亦列於徙都大梁之後,唯雷氏以徙都在九年,以此與遷都有關,因列入該年。現姑列於『徙邦于大梁』條後。

【漢書·地理志】:『河南郡開封,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注:『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浚儀有蓬陂忌澤是也。』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三六云:『逢忌之藪一名逢澤,此乃圃田之餘波,被于梁城東北者,非宋之逢澤矣。【秦本紀】集解引徐廣【音義】云:「開封東北有逢澤。」正義引【括地志】云:「逢澤一名逢池,在汴州浚儀縣東南十四里。」』本條或引作『發』,或引作『廢』,聲同相通。

三四

王劭案【紀年】云:齊桓公十一年弒其君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

【存真】列於七年,【輯校】列於八年,應在惠成王六年。

三五

【紀年】云:十二年,寺區弟思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史記·越世家】索隱

【越世家】索隱引樂資云『號曰無顓』,當出其所為【春秋後傳】,亦本【紀年】。【存真】、【輯校】列於梁惠成王六年,應為七年。【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三六

【紀年】曰:惠成王七年,雨碧于郢。【太平御覽】卷八零九珍寶部

【紀年】曰:惠成王七年,雨碧于郢。【廣韻】卷五,二十二昔

【存真】、【輯校】所引【路史發揮】卷二,見本書附錄。

三七

【紀年】曰:梁惠成王七年,地忽長十丈有餘,高尺半。【太平御覽】卷八八零咎徵部

三八

【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水經·濁漳水主】

三九

【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肥。【水經·濁漳水注】

四〇

【紀年書】曰:惠成王八年,雨黍。【太平御覽】卷八四二百穀部

【御覽】卷八七七引【史記】曰:『梁惠成王八年,雨黍于齊。』【存真】、【輯校】皆以為即【紀年】,誤,詳本書附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